劉子倩
歷時13天,行程3700多公里,搭了25輛順風(fēng)車,從南京到烏魯木齊,沒花一分車票錢。當同學(xué)們還為一張回家車票發(fā)愁時,南京師范大學(xué)的大四學(xué)生胡蓓蕾以免費搭車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刺激而溫馨的“春運”之旅。
胡蓓蕾是個身高一米八的帥小伙,短發(fā)、瘦臉、小眼,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他見人就笑,兩眼自然地瞇成了一條縫。
一路向西
一切均源于《搭車去柏林》這部紀錄片。片中主人公從北京出發(fā),只依靠陌生人的幫助,搭車88次,最終抵達柏林。胡蓓蕾看后難掩興奮,其中一句話刻在他的心里:有些事現(xiàn)在不做,一輩子也不會去做了。
2010年12月25日,胡蓓蕾出發(fā)了。
從南師大出發(fā),坐公交車到312國道,他計劃當天至少要到合肥。沿著國道,他邊走邊攔車,走了半個多小時,進了路邊一座加油站。他把搭車回烏魯木齊的想法告訴大車司機,司機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沒人愿意拉他。一個司機甚至勸他,用學(xué)生證買張半價票,用不著這么辛苦。
同齡人都不能理解的事,更無法向陌生的司機解釋。胡蓓蕾背著紅黑相間的登山包繼續(xù)西行。
他還在不停地招手,似乎沒有人感覺到他的存在。難道在中國搭車就這么難嗎?
這時,他看到前面停著一輛正在檢修的卡車。他湊了過去,對正修車的師傅說明來意。師傅將信將疑地讓他坐進了駕駛室。師傅后來解釋說,當時看他滿頭大汗,學(xué)生模樣,不像壞人。一路上司機似乎也沒有把他當外人,一直跟他吐苦水:兒子不好好學(xué)習(xí),沒有出息。胡蓓蕾無法分擔這些苦惱,他只剩下開心:終于有人肯搭我了。
胡蓓蕾發(fā)現(xiàn),在服務(wù)區(qū)搭車的成功率遠大于加油站。
在合肥文集服務(wù)區(qū),他相中了一輛奧迪車。展開招牌式的微笑,胡蓓蕾上前搭訕。沒想到,車主猶疑了一下,查看了他的學(xué)生證后,居然讓他上了車。
這成了胡蓓蕾13天旅行中最為愉快的記憶。奧迪車主告訴胡蓓蕾,他曾在服務(wù)區(qū)被人騙過,因此會有戒心。
寂寞的旅途,狹小的空間,很容易讓人放下戒心,尋求溫暖的交流。事業(yè)有成的車主跟胡蓓蕾談起了心事,雖然事業(yè)成功,但他仍然覺得缺少朋友。車主把自己從小到大的經(jīng)歷抖摟一空,甚至向胡蓓蕾傳授如何成為成功人士,開上奧迪,住上豪宅。
當聽說胡蓓蕾是學(xué)電氣工程專業(yè)并即將畢業(yè)時,車主馬上打電話給做電氣工程的朋友,為他推薦工作。因聊得投入,他們還走錯了方向,多開了一百多公里的冤枉路??绍囍鞑⒉挥X得冤枉,他在電話中興奮地告訴妻子:“今天我交了一個朋友?!狈质謺r,他給胡蓓蕾留了一張名片和一句話:男人就要用事業(yè)武裝自己。
這位名叫孫宏剛的車主后來回憶說,和胡蓓蕾在車上共同度過的5個小時使他感受頗多。“我覺得這孩子很有闖勁兒,現(xiàn)在這種有想法、有行動的大學(xué)生太少見了”。
溫暖的旅程
本來只是一次沖動而簡單的冒險,卻無意中成了胡蓓蕾了解和感受社會的機會。
在信陽服務(wù)區(qū),他搭上了一輛重型卡車。兩位司機輪換開,他很快與司機熟絡(luò)起來。司機們也毫無戒備地向他傾訴。
感同身受后,胡蓓蕾非常理解卡車司機的辛苦。他形容坐卡車“全身都不舒服”,“渾身痛苦”。
卡車司機可能是世界上最辛苦的職業(yè)之一,不過司機們大多閱歷豐富,待人坦誠。一名張姓司機向胡蓓蕾講起第一次讓陌生人搭車的經(jīng)歷。若干年前,他和兩個同事到新疆拉哈密瓜,賣家托他捎帶上一個20歲的小伙子。加上這個小伙子就要超員,但礙于情面司機還是答應(yīng)了。車開出新疆不久,就被交警罰了1500元。如果這樣下去,便是開一路,被罰一路,而他們的目的地是幾千里之外的廣州。
不得已,張司機給了小伙子100元錢,把這個搭車客送上了長途車才繼續(xù)上路。賣家得知后,把罰款打到司機的銀行卡上,并承諾以后不再收他運瓜的信息中介費?!斑\一次要600塊呢!”
“人和人之間要有信任?!睆埶緳C說。這次特殊的經(jīng)歷讓他對搭車人沒有戒備心理,他會“見人招手就?!?。
并不是每個司機都有奇特的經(jīng)歷。不過,大概是駕駛生活很枯燥,大車司機個個都有傾訴的渴望,吝嗇的老板和太低的工資是他們永恒的話題。
司機們不太愿意與胡蓓蕾合影。胡蓓蕾說,即便問姓名,司機們也不愿透露,“他們都覺得這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一位司機告訴胡蓓蕾,他們不是不想帶人,主要是擔心自己的安全,還怕發(fā)生意外要負擔責(zé)任。
這似乎也是在中國搭車難的原因。除此之外,搭車有時還被認為是非法運營。
搭車時,胡蓓蕾有時也能幫上忙。在西安時,他攔住了一輛面包車。聽了他的解釋,車主并不想帶他,但也并未立刻開走。胡蓓蕾發(fā)現(xiàn)車里的7個人似乎為他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這輛坐滿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的中巴車還是接納了他。上車后他才發(fā)現(xiàn),乘客中只有一個人會講蹩腳的漢語,維吾爾族司機似乎也看不懂漢語路牌,他就順理成章地當起了向?qū)А?/p>
他不會維語,無法問車里的人究竟怎樣達成讓他搭車的決定。因為語言不通,很長一段時間車內(nèi)陷于“冷場”。還是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打破了僵局,邀請胡蓓蕾一起玩撲克牌,還與他分享家鄉(xiāng)的馕和蘋果。
2010年12月30日,“轉(zhuǎn)”了8次車后,胡蓓蕾到達蘭州。行者的落寞,對于一名23歲的年輕人或許有點殘酷。在蘭州的一個小招待所里,他買了花生和啤酒,獨自慶祝?!斑@是路上第一次感覺到孤單?!?/p>
13天中,胡蓓蕾很少住賓館,大多在高速公路服務(wù)區(qū)的大廳里拼凳而眠,還睡過一次帳篷。餓了就吃些隨身帶的壓縮餅干,泡方便面,出發(fā)前再把水壺灌滿。
簡陋的跨年夜之后,他迎來一路上心情最差的一天。在高速公路收費站,他手拿地圖不停地揮手,3個多小時都沒攔到一輛車,以至于每有車輛繳費時,工作人員都會熱心地幫他問一句。
出發(fā)前,他預(yù)想在西部搭車會比東部容易。因為民風(fēng)質(zhì)樸,人們更愿意以提供幫助獲得滿足。事實正好相反。胡蓓蕾發(fā)現(xiàn),發(fā)達地區(qū)的人雖多疑,但還能理解他的行為。西部人就覺得難以理喻,大多張口就要報酬。
在攔車的3個多小時里,胡蓓蕾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是學(xué)生,沒有錢?!?/p>
不過感動都發(fā)生在最后。在世界風(fēng)庫瓜州,這個身高一米八僅60多公斤重的男孩站在風(fēng)中飄搖。一位司機滑行100多米后將車停下,擺手讓他上車。胡蓓蕾后來回憶說:那一聲刺耳的剎車聲是他聽到的最美妙的聲響。在去哈密的路上,搭車司機怕他沒錢,還要給他100塊錢當路費。最后一輛搭他的車,司機聽了胡蓓蕾的講述后說:“上了我的車,就算到家了!”
父母知道兒子的“壯舉”后怒不可遏。他們都是生意人,不太愿意將自己的命運交付陌生人。弟弟則給了他一個“中肯”的評價:“哥,你越來越‘二了?!?/p>
漫長的旅途后,胡蓓蕾歸納出四點搭車心得:臉皮足夠厚;心理承受能力強,不怕被拒絕;會陪司機聊天;帶幾張明信片送給司機。
有人認為,胡蓓蕾此行或許可以成為一次檢測中國人信任感的行為藝術(shù)。他本人并不贊同?!安皇敲考露挤且幸饬x?!彼f,他從一開始就相信,“一定會有人愿意搭我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他在博客中寫道:25輛車子,無數(shù)的好心人,是你們讓我相信在自己的天空可以飛得更高更遠。如果真心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來幫你。不要讓你的想法永遠只是個想法。
胡蓓蕾有一本中國地圖冊,每去一個地方,他都會事先撕下來,帶在身上。如今,他有一個夢想,在26歲之前,把這本地圖冊撕完。
(飛花似夢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