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暉]
杜甫寫有《空囊》一詩:“翠柏苦猶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鹵莽,吾道屬艱難。不爨井晨凍,無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薄办唷钡囊馑际菬鹱鲲?。這首詩寫盡了詩人生活艱難的窘境。其中“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就是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囊中羞澀”,也寫作“阮囊羞澀”。
杜甫如此貧窮,應該叫“杜囊羞澀”才對,為什么叫“阮囊羞澀”呢?此典出自元人陰時夫所撰《韻府群玉》一書。
在“七陽”一章中,陰時夫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阮孚持一皂囊,游會稽,客問:‘囊中何物?’阮曰:‘但有一錢看囊,空恐羞澀?!?/p>
阮孚隨身帶著一個黑色的布囊,在會稽一帶游歷,有人問他:“您的囊中盛的是什么寶貝啊?”阮孚回答道:“我的囊中只有一枚錢,恐怕囊羞澀,用它來看囊。”原來“囊中羞澀”不是指主人因囊中的錢少而羞澀,而是主人好心,不想“囊”因為沒錢而羞澀,阮孚才用一枚錢壓著囊底,給“囊”以安慰。
“囊中羞澀”絕非講阮孚貧困。阮孚是晉朝人,一生都在做官,而且還都是高官。阮孚喜歡飲酒,史載他曾經“以金貂換酒”,阮孚49歲死前的官銜是“都督交、廣、寧三州軍事、鎮(zhèn)南將軍、領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這樣的高官怎么會缺錢花呢?可見,“阮囊羞澀”乃是后人偽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