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1943年11月30日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渥太華,代表作品為1978年《天堂之日》(Days 0fHeaven)、1998年《紅色警戒》(The Thin RedLine),并以這兩部電影先后獲得1979年戛納影展最佳導演獎以及1998年柏林影展金熊獎。
泰倫斯·馬力克是當今美國電影界最神秘、最具魅力的電影人。1972年,他完成了首部12分鐘短片創(chuàng)作,撰寫了第一個劇本《兩條龍》(Pocket Money)。1973年,依靠不到35萬美元的成本,完成了電影處女作《窮山惡水》(Badlands)。1974年,用化名為犯罪片《TheGravy Train》撰寫了劇本。1978年,第二部作品《天堂之日》問世。影片在美國以及隔年的戛納影展上映后,引發(fā)了業(yè)界強烈震撼,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美的電影之一。
令人意外的是,此片之后,馬力克居然沉寂了將近20年才重新復出,拍攝了戰(zhàn)爭片《紅色警戒》,影片一如既往保持了馬力克哲學冥思的風格,眾望所歸的拿下柏林金熊獎。2005年,馬力克再次以一部奇幻風格的《新世界》(The New World)震撼世人,該片被法國《電影筆記》評為2000年2009年十大佳片第九名。馬力克的最新影片為《永生樹》(Tree 0f Life)。
神話與美學信念
馬力克的影片被很多研究者認為具有強烈神話外表,但不同于將神話加諸于現(xiàn)實之上,馬力克是從現(xiàn)實中推衍出神話。他的影片常常是召喚(不是參考也不是重演)出不同層面(文化,文學,電影)的神話。他本人相信《窮山惡水》會讓人想起馬克·吐溫小說里的湯姆和哈克這樣的人物。這樣的人物都是從一定距離的視角來看待我們的生活的形式以及價值觀、儀式。
《天堂之日》不論在氣質(zhì)還是情節(jié)方面都有《圣經(jīng)》的感覺,它這個片名就來自《圣經(jīng)》。很多評論家都相信此片受到了眾多名片的影像,比如穆瑙的《cjty Girl》、《日出》(Sunrise),甚至喬治史蒂芬斯的《巨人》(Giant)?!都t色警戒》同樣如此,它引用了大量不同的宗教、文學方面的文本,像《薄伽梵歌》、《伊里亞德》、《憤怒的葡萄》,以及穆瑙的《禁忌》(Tabu)、Cornell Wilde的《搶灘總攻擊》(Beach Red)。
不過馬力克對神話的運用方式不同于其他電影人,他的影片沒有使用一種特別的批評方式,也沒有將神話理解成某種晦澀的現(xiàn)實,或者是讓某些意識形態(tài)興趣合理化,再或者是像高達、阿特曼那樣做“去神話”、“修改神話”的嘗試。馬力克是將神話理解成一種所謂的“文化范式”(cultural paradigms),是一種為人類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意義的先決條件,它形塑了文化的敏感性,并創(chuàng)造了它。
馬力克作品還有個特質(zhì),說來有些可惜,即關于他作品的評論實在是乏善可陳。這一方面是緣于他作品產(chǎn)量的稀少,另一方面也確實很難分析其作品中人物的動機。這在《天堂之日》這樣的影片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大體來說,這是一個悲劇感的愛情故事,但是角色以及情節(jié)都淹沒在引人入勝的風景以及大自然的美感畫面之中。它以一種讓人困惑然而卻非常動人的方式,讓人從電影里特定的事件中抽離出來,它永遠都不會讓人沉浸到角色的感情以及內(nèi)心之中。
Pauline KaeI曾經(jīng)非常不耐煩地將此片比作“一棵空心的圣誕樹:你可以把所有說不出口的隱喻都掛在上面”。批評家們還注意到馬力克在本片中對默片的某種支持。如前所述,《天堂之日》有大量的圣經(jīng)似的敘述,但是他為何要向默片致敬呢?僅僅是一種懷舊嗎?可能的一個回答是,這與馬力克的電影美學信念有關。電影研究一直以來都將電影畫面理解為一種符號,它需要按照某種批評傳統(tǒng)破澤,它一直在向我們呈現(xiàn)某種待被理解的東西,最起碼來說,它需要根據(jù)理論來予以解讀。
但是,馬力克的影片明顯是對這種觀念的挑戰(zhàn),他不關心情節(jié),不關心人物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也沒有同某些觀念交戰(zhàn)的智性思考。馬力克只是在制造畫面的美感,他是要透過畫面的力量來讓觀眾進入影片,他甚至要讓觀眾聽辯世界制造的不同聲音。這樣一種方式當然不能被認為是一種顛覆,或者一種美學花招。相反,他是將電影帶回謙遜的源頭,呈現(xiàn)出一種未經(jīng)調(diào)整、未經(jīng)詮釋的現(xiàn)實。是故,馬力克的電影更需要的是觀眾的感受,而不是理論家的讀解。
馬力克的最新影片《永生樹》,以20世紀50年代、一個育有3個小孩的美國家庭為故事中心,劇情中,大兒子見證社會的腐敗,而慢慢流失純真……這個家庭往昔的和諧氣氛,也因此受到影響?!队郎鷺洹肥墙陣H影壇最受期待也最為神秘的影片。影片早在去年即有極大的入圍戛納影展主競賽單元的呼聲,但是因為馬力克對影片質(zhì)量的不夠滿意,最后時刻跳票,讓影展藝術(shù)總監(jiān)Thierry Fremaux大失所望。
未曾想到,影片并未轉(zhuǎn)往隨后的威尼斯、柏林等其他影展,而是在于呼萬喚之后殺人了今年的戛納影展。當4月中旬戛納組委會宣布《永生樹》入圍消息后,其即被視為今年金棕櫚熱門影片,并最終獲得了金棕櫚獎。影片除了好萊塢兩大巨星布萊德-彼特、西恩·潘擔當主演之外,馬力克再次利用銀幕編織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生命律動體驗,觀眾除了沉浸還是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