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晨陽 張王敏
(山西省運城市水利勘察院 運城 044000)
夏縣溫峪水庫工程是山西省應急水源工程之一,該工程對運城和夏縣的經(jīng)濟發(fā)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位于夏縣東南方向的清水河上游,大壩上游河段長16 km,流域面積77.5 km2,年平均徑流2 050萬m3,清水流量0.4 m3/s。附近有三級旅游公路通過,交通較為便利。
壩址選擇考慮兩個方案,1號壩址方案擬建壩長約119.5 m,壩高27.6 m,總庫容186.2萬m3;2號壩址方案擬建壩長105.2 m,壩高38.58 m,,總庫容232.2萬m3。1號壩址與2號壩址相距400 m左右,均屬小(1)型水庫,工程等別為Ⅳ等。
擬選1號壩址處河流流向S46°E,河寬30 m,河谷左右岸地貌發(fā)育不對稱,左緩右陡,左岸岸坡坡度18°~30°,發(fā)育有河流Ⅱ級階地,階面高程高出河床20 m,階面寬約50 m,基巖面高程高出河床1.0 m左右;右岸為基巖邊坡,岸坡坡度60°~70°。
壩址區(qū)地層巖性主要為第四系卵石混合土、含卵礫石低液限粉土和吳家坪組的石英巖。巖層產(chǎn)狀N20°E.SE∠45°,走向斜穿河道。節(jié)理裂隙主要發(fā)育有兩組:1號裂隙產(chǎn)狀為N10~30°W.NE∠80~85°,與壩軸線斜交,傾向上游,裂隙寬0.5~1 mm,縫壁平直縫內無充填物。2號裂隙產(chǎn)狀為 S80°E.SW∠5°,垂直于壩軸線,傾向右岸,裂隙寬0.5~2 mm,縫壁平直縫內無充填物。
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及評價如下:
(1)壩基滲漏
壩址地質資料表明,壩基主要滲漏層為第四系松散層和基巖強風化層。根據(jù)河床左岸鉆孔及人工豎井揭露,其左岸壩基覆蓋層為低液限粉土、含卵礫低液限粉土及卵石混合土。根據(jù)注水試驗,低液限粉土的滲透系數(shù)K在3.26×10-5~3.44×10-5cm/s之間,為弱透水層,卵石混合土的滲透系數(shù)K為5.9 m/d,屬中等透水層。壩軸線處主河床壩基覆蓋層以混合土卵石為主,卵石混合土次之,厚度3.5~4.5 m。根據(jù)抽水試驗結果,其滲透系數(shù)K為70.13 m/d,為強透水層。根據(jù)在鉆孔中的聲波測試成果,其基巖強風化層厚度為9.5 m,據(jù)鉆孔壓水試驗,強風化層的透水率為20.0~40.2 Lu,透水性中等,其滲透系數(shù)根據(jù)巴布什金公式計算為2.85 m/d。壩基滲漏量的計算可按式(1)計算:
式中:B—滲漏帶寬度,m;
q—壩基單寬滲透量,m3/(d·m);
kcp—滲透帶平均滲透系數(shù),m/d;
H—壩前壩后水位差,m;
2b—壩基寬,m;
T—滲透層厚度,m。
經(jīng)計算壩基第四系松散層滲漏量5 488.64 m3/d,壩基基巖強風化層滲漏量為1 215.42 m3/d。
由于基巖弱風化層中發(fā)育有節(jié)理裂隙,據(jù)鉆孔壓水試驗,11.9~26 m以上絹英巖透水率為13.26~40.2 Lu,透水性中等,11.9~26 m以下絹英巖透水率為1.11~9 Lu,透水性弱。
(2)滲透穩(wěn)定
涉及壩基滲透穩(wěn)定的地層巖性有卵石混合土、混合土卵石層。據(jù)《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滲透變形類型的判別進行,壩基含巨粒類土粗粒土層滲透變形類型以管涌為主。
據(jù)《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7-2008),流土與管涌的臨界水力比降宜采用式(2)、式(3)計算確定。
式中:Jcr—土的臨界水力比降;
Gs—土的顆粒密度與水的密度之比;
n—土的孔隙率,%;
d5d20—分別占總土重的5%和20%的土粒粒徑,mm;
計算結果產(chǎn)生流土變形的臨界水力比降為1.24,管涌為0.15~0.33。宜以土的臨界水力比降除以1.5~2.0的安全系數(shù)后作為土的允許水力比降,根據(jù)工程重要性,本次計算流土安全系數(shù)取2.0,管涌取1.5,因此,壩基土產(chǎn)生流土變形的允許水力比降為0.62。管涌為0.10~0.22,平均值為0.16。建議管涌允許水力比降按0.16考慮。
(3)壩基抗滑穩(wěn)定
壩基覆蓋層透水性強,基巖強風化層巖體破碎,節(jié)理發(fā)育,且?guī)r層走向與壩軸線小角度斜交,夾角10°,且?guī)r層傾向下游方向,傾角45°左右??辈焐疃葍龋瑓羌移航M石英巖層中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軟弱夾層存在。
綜上所述,清除壩基表層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和基巖強風化帶巖體后,將壩體座于基巖弱風化帶巖體上。影響壩基抗滑穩(wěn)定的最不利結構面是沿巖層層面,壩基石英巖飽和抗剪強度指標建議值:凝聚力c=9.55 MPa,內摩擦角Φ=30.9°;壩基巖體層面的抗剪強度指標建議值:抗剪斷摩擦系數(shù)f′=0.5,抗剪斷凝聚力 c′=0.1 MPa。
擬選2號壩址河流流向S50°E,河谷左緩右陡,左岸岸坡18°~30°,發(fā)育II級階地,高出河床18~20 m,階面寬 20~30 m;右岸岸坡 70°~85°。
壩址區(qū)地層巖性主要有卵石混合土、混合土卵石、吳家坪組的石英巖。覆蓋層厚度5.0 m。左岸分布有0~10.0 m厚的低液限粉土夾卵(碎)石混合土,右岸基巖裸露,巖層產(chǎn)狀N10°E.SE∠35°~38°,走向斜穿河道。壩址巖體主要受四組結構面(一組層理二組裂隙)控制:①N20°E.SE∠75°~90°。②N10°E.SE∠35°~45°。③S76°E.NE∠76°。節(jié)理裂隙縫寬 0.5~2 mm,平直無充填物,均斜切河流。
壩址區(qū)右岸基巖強風化層厚度5~8 m,河床和左岸山腰部位強風化層厚一般8~10 m,河床部位揭露強風化層厚度8~11.5 m。弱風化帶厚度15~20 m。
壩址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及評價如下:
(1)壩基滲漏
壩址地質資料表明,壩基主要滲漏層為第四系松散層和基巖強風化層。根據(jù)鉆孔及人工豎井揭露,其左岸覆蓋層為低液限粉土含卵礫及卵石混合土。主河床壩基覆蓋層以混合土卵石為主,卵石混合土次之,厚度5.0~8.0 m。其各層的滲透系數(shù)取1號壩址試驗結果進行計算。壩基滲漏量按公式(1)計算,第四系松散層滲漏量9 993.4 m3/d,壩基基巖強風化層滲漏量為1 051.24 m3/d。
據(jù)鉆孔壓水試驗,14.2~30.4 m以上絹英巖透水率為11.56~29.58 Lu,透水性中等,14.2~30.4 m以下絹英巖透水率為1.11~7.03 Lu,透水性弱。
(2)滲透穩(wěn)定
涉及壩基滲透穩(wěn)定的地層巖性有:左岸低液限粉土含卵礫、卵石混合土及主河床卵石混合土、混合土卵石層。
據(jù)式(2)、式(3)計算,壩基礫類土及含巨粒類土的滲透變形為管涌,其臨界水力比降為0.02~0.45。本次計算管涌安全系數(shù)取1.5,因此,壩基土產(chǎn)生管涌變形的允許水力比降為0.01~0.30,平均值為0.15。建議壩基允許水力比降總體按0.15考慮。
(3)壩基抗滑穩(wěn)定
壩基覆蓋層透水性強,基巖強風化層巖體破碎,節(jié)理發(fā)育,且?guī)r層走向與壩軸線小角度斜交,夾角3°,傾向下游,傾角35°~45°,其巖層層面構成了影響壩基抗滑穩(wěn)定的主要不利結構面。再由于壩基滲漏問題,對壩基抗滑穩(wěn)定也有不利影響,建議對覆蓋層和強風化層予以清除,將壩基座于吳家坪組石英巖弱風化層上,并進行固結灌漿。壩基石英巖飽和抗剪強度指標建議值:凝聚力c=9.55 MPa,內摩擦角Φ=30.9°;壩基巖體層面的抗剪強度指標建議值:抗剪斷摩擦系數(shù) f′=0.5,抗剪斷凝聚力 c′=0.1 MPa。
從地質角度分析,1號壩址及2號壩址工程地質條件相近,均有建壩條件,但從壩址處河谷寬度、覆蓋層厚度及壩長、壩基滲漏等條件分析,2號壩址優(yōu)于1號壩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