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杰
由于目前安全施工形勢越來越嚴峻,監(jiān)控量測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大斷面軟弱圍巖隧道中尤為如此?,F(xiàn)場監(jiān)控量測的目的首先是掌握圍巖的應力狀態(tài)及圍巖的穩(wěn)定性,了解圍巖的松弛范圍,對圍巖的穩(wěn)定性作出綜合性評價,其次是掌握圍巖的支護狀態(tài),保證隧道和圍巖的穩(wěn)定,對出現(xiàn)的異常狀態(tài)進行及時的預測預報,從而保證施工安全,再次是根據(jù)隧道開挖后圍巖穩(wěn)定性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檢驗和修正施工前的預設計,對原設計進行優(yōu)化,降低施工成本。
新建太中銀鐵路興旺峁隧道全長 11 070m,為特長雙線鐵路隧道,地質條件復雜,且質量要求高,具有長、大、難、高的特點,隧道開挖斷面 126.8m2~135.44m2。
洞身通過基巖全斷面為砂巖,局部夾有砂層,且產狀平緩,節(jié)理層理發(fā)育,強風化基巖裂隙發(fā)育,巖體存在不均勻風化現(xiàn)象,由于降水入滲,容易在表層風化帶內形成囊狀富水帶,局部水量較大,巖質軟,開挖后易掉塊及坍塌,掉塊遇水即呈流砂狀。
興旺峁隧道按照新奧法原理施工,初期支護以網噴混凝土 +錨桿 +工字鋼架組成,采用復合式襯砌,開挖采用上、中、下三臺階法施工,臺階長度控制在 4m~6m。支護參數(shù)如下:
1)拱部 140°范圍內采用 φ42壁厚 3.5mm超前注漿小導管,長度 L=3.5m,環(huán)向間距 3根/m,縱向 1環(huán)/2榀。
2)邊墻采用 φ22砂漿錨桿,長度 L=3.5m,環(huán)縱間距 1.0m,呈梅花狀布置。
3)工字鋼架拱墻、仰拱全環(huán)布設,間距 1榀/0.6 m~0.8m,縱向連接筋環(huán)向間距 1.0m,采用 Φ22鋼筋制作。
4)拱、墻布置 φ8鋼筋網片,網格尺寸 20 cm×20 cm,拱、墻噴射 C25碳塑加強筋纖維混凝土,噴射混凝土厚度為 27 cm,仰拱噴射 C25素混凝土,厚度為 27 cm。
5)拱墻襯砌為C30鋼筋混凝土,厚 50 cm,設計預留變形量為10 cm。
根據(jù)設計文件規(guī)定及現(xiàn)場施工工藝,必測項目為“兩線一點”,即每個斷面拱頂埋設一個沉降量測樁點,中臺階及下臺階底板上約 1.5m處各布置一條水平收斂量測線。拱頂下沉及凈空變化量測測點布置在同一斷面上,每 5m布置一個量測斷面,測線布置如圖 1所示。
興旺峁隧道正洞改DK 354+550~DK 354+400段作為實驗段,統(tǒng)計分析本隧道圍巖變形規(guī)律及變形控制基準。按照設計文件,初支內凈空加高、加寬 10 cm作為預留變形量。根據(jù)正洞改DK354+550~DK 354+400段 150m范圍內 30個量測斷面實測數(shù)據(jù),BC測線累計收斂變形值最大未超過 6.5 cm,DE測線累計收斂變形值最大未超過 6.0 cm,拱頂沉降累計值最大未超過8.0 cm(見圖 2,以拱頂沉降最大的改 DK 354+470斷面為例)。
由圖 2可以看出,拱頂沉降由于隧道受力關系及施工方法影響變化值最大,實測位移 U=77.96mm,其次是拱腰 BC測線,實測位移 U=64.92mm,下臺階拱腳 DE測線由于暴露時間最短,受干擾較少,累計變化最小,實測位移 U=59.85mm。以上各時態(tài)曲線表明隧道位移變形趨向于零,表明隧道初期支護是趨向穩(wěn)定的,觀察初期支護表面無裂縫,基本光滑如初,綜合判定目前隧道的初期支護參數(shù)是合理的。
4.2.1 中下臺階開挖對拱頂沉降的影響
拱頂沉降累計變化較邊墻收斂大,是斷面優(yōu)化的關健。改DK 353+550~DK 353+400段 30個量測斷面拱頂沉降累計值統(tǒng)計見表 1。
表1 改 DK 353+550~DK 353+400段拱頂沉降累計值統(tǒng)計表
由圖 2及表 1可知,大部分斷面的拱頂沉降累計值小于 6 cm,只有個別斷面(占總數(shù)的13.3%)累計值波動較大,且累計值較大斷面初支后開始兩天內變化速率較快(如改DK 353+470),究其原因為施作中臺階時上臺階支護處于短期懸空狀態(tài),施作下臺階時中、上臺階拱架亦處于短期懸空狀態(tài),由于拱架懸空而產生的收斂過大的情況,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中下臺階落底時,左、右側錯進 2榀 ~3榀拱架,且控制中下臺階開挖進尺,每循環(huán)進尺控制在 2榀以內。加快循環(huán)時間,盡量減小拱腳懸空時間。
2)由原來的每榀鋼拱架拱腳設置 4根“L”形鎖腳錨桿改為 2根“L”形鎖腳錨桿與 2根鎖腳錨管(孔徑 42,壁厚 t=3.5mm小導管)相配套,長度均為 3.5m,鎖腳錨桿全長錨固,鎖腳錨桿與拱架及鎖腳錨管焊接牢固。
3)根據(jù)隧道受力分布情況,上臺階兩側拱腰分別設置 2根“L”形砂漿錨桿,全長錨固,與鋼拱架焊接牢固。
4)上、中、下臺階拱腳處掛設雙連接筋,以增加初支的整體穩(wěn)定性。
5)調整拱腳處爆破參數(shù),減小爆破對上臺階拱腳處干擾。
4.2.2 仰拱施作的擾動
興旺峁隧道仰拱施工采取滯后掌子面單獨開挖,施工時雖然采用弱爆破,對已完成初期支護仍有較大影響。
因此我工區(qū)做了以下調整:
1)為減少仰拱開挖對初支的影響,開挖采用弱爆破,且爆破外圈眼距拱腳不得小于 80 cm,剩余部分由機械配合人工開挖,禁止拱腳懸空現(xiàn)象出現(xiàn)。
2)加強仰拱鋼拱架與下臺階鋼拱架的焊接質量控制。
3)加快仰拱施工速度,最前一組跳挖仰拱開挖距掌子面下臺階 30m左右,上臺階開挖后約 8 d時即進行仰拱施作,保證仰拱距下臺階小于 50m,使隧道初支更早封閉成環(huán)。
4.2.3 回歸分析
經過以上施工工藝調整,對改 DK 354+400~DK354+250段30個斷面量測數(shù)據(jù)進行回歸分析,由本隧道實測散點圖的分布形狀來看,開始一段時間沉降增長速度較快,以后逐漸減速,直至基本穩(wěn)定,沉降有一漸近值,因而選擇指數(shù)函數(shù)進行回歸分析,即:
以拱頂沉降最大的改 DK 354+310斷面為例,采用列表法對仰拱施作完成后 30 d的量測數(shù)據(jù)分析,求得 a=56.587 5,b=4.473 0,曲線相關系數(shù) R=0.992 7,故可推斷圍巖趨于穩(wěn)定,且變形極限值為 56.587 5mm。
經過多次施工工藝的改進,拱頂沉降及邊墻收斂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取得很大成效,改 DK354+400~DK 354+250段拱頂沉降實測最大累計值U=48.88mm,中臺階BC測線收斂實測最大累計值 U=43.27 mm,下臺階 DE測線收斂實測最大累計值U=42.65mm。通過長期觀測及數(shù)據(jù)的回歸分析,在不改變目前支護參數(shù)條件下,開挖預留變形量由 10 cm優(yōu)化為 6 cm。
監(jiān)控量測不僅是保證隧道施工安全的必須手段,而且在指導施工方面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改善初支參數(shù),從而增加公司的效益。
[1] 鐵建設[2005]160號,客運專線鐵路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S].
[2] TB 10121-2007,鐵路隧道監(jiān)控量測技術規(guī)程[S].
[3] 李小剛.大斷面軟弱圍巖隧道綜合進洞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09,35(8):33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