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 崛
熱熱鬧鬧殺年豬
勃 崛
快過大年了,我家所在的山村過大年之前要過兩個小年:一個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日,這是通俗;另一個小年就是各家各戶殺年豬的日子,這是村俗。
殺年豬很熱鬧,要請好幾桌人吃殺豬飯,入席的有祖孫三代的兄弟姐妹等親人,有屋前屋后左鄰右舍的老少,有村里未養(yǎng)豬的五保戶、單身漢;近年還加了一種人,那就是為群眾辦了實事、好事的村干部。有的客一天未請完,第二天接著請。上門客人總有客道的:“恭喜養(yǎng)象”、“恭喜宰牛”、“恭賀血財興旺”。殺年豬時小年后直到大年三十,幾乎天天不離葷,因為幾乎天天都有人家殺豬,不是請客就是做客。不僅是因熱鬧、喜慶而視殺年豬為“過小年”,還緣于從前殺年豬有許多俗成禁忌、禮道、講究,不能馬虎隨便。
立春后腌臘肉難保質(zhì),其味易失地道純正,固殺豬日子力選立春前。殺豬日子的地支不得與家庭主婦出生年份的地支發(fā)生刑、沖、害,如主婦羊年出生的,家庭不得定牛、鼠日殺豬,屠夫忙不開無法用上理想日子,就從當日時辰上考究,但不能違背彭祖八百忌中的禁訓(xùn):“亥日不殺豬”。擒年豬忌用繩索、鐵鉤等輔件,總之不致年豬外傷、破相。捉豬上凳開刀放血要放爆竹,放血捅刀必須一次成功,超過一次不吉利。此景孕婦、兒童要回避,出生年份地支是豬、蛇、猴的人,與年豬(亥)相重、刑、沖、害,要回避。去毛要多刮少剃,意在皮肉內(nèi)盡量少存毛樁。取下頭、尾由男人高放,以晚飯前敬奉已故祖先,用后還可以加工上桌,但孩子不可粘食,吃了記性不好。
年豬小豬肉少,但應(yīng)三不少:那就是吃了還要送兒子丈母娘家(解節(jié))、學(xué)徒子女的師傅家(解節(jié))、屠夫家(屠資)。
俗話說,過年容易過月難。以前我村過殺年豬的“小年”也很難。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有時人都要吃苦栗子、蕨根、麻蔸、芭蕉蔸,大多數(shù)人家哪有能力養(yǎng)豬;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養(yǎng)豬上交定購任務(wù)還很重,全村近百口人為了能殺1到3頭過年豬,需各家各戶湊錢補差價開后門抵不足的上交定購任務(wù);九十年代的這個“小年”算幸福得不得了,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家都有年豬殺,雖然請客吃殺豬飯除了豬肉再沒有什么好菜,但吃來吃去也很熱鬧,和睦義氣。
這個世紀就大不相同了,每個節(jié)都有人家殺豬,大多數(shù)人家平日里賣了肉豬還能殺年豬,殺豬飯的桌上酒菜豐美,像辦喜事的酒席一樣??上攵F(xiàn)在我的山村過大年、度春節(jié)是什么滋味?是何等的盛況?現(xiàn)在是年好過,月也好過。
人民網(wǎng)/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