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守營
“今年我鄉(xiāng)7.4萬畝小麥依然豐收在望,供電企業(yè)真是功不可沒……”近日,在淮陽縣剛剛結束的人大、政協(xié)“兩會”上,縣人大代表、王店鄉(xiāng)人大副主席于立全對媒體如此介紹。
淮陽地處豫東平原,是典型的農業(yè)大縣,自去年9月份以來,當地降水量比歷史同期減少60%以上,截至今年1月底,全縣糧食作物受旱面積已達52.4萬畝。淮陽縣電業(yè)局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員工用心服務,全力投入抗旱保電工作。截至2月中旬,該縣沒有發(fā)生一起因供電問題影響農民抗旱的投訴事件。
“電力‘護士’到地頭,小麥豐收嘗甜頭,電工服務來勁頭,農民種地有盼頭!”2月14日,憨厚、樸實的淮陽縣四通鎮(zhèn)大劉莊村村民編寫打油詩向電力員工表示謝意。
2010年9月以來,淮陽境內近百萬畝小麥急“渴”待雨,農民抗旱澆地迫在眉睫,淮陽縣電業(yè)局迅速組織30多個電力服務隊,隨身攜帶施工工器具及備品備件,奔赴各臺區(qū),主動深入田間地頭,為當地農民開展電力檢修和現場服務,當地群眾稱之為電“保姆”和電“護士”。
“用電抗旱便宜又方便,我前天澆地時,開關老跳閘,正犯愁哩,電工師傅來了,幾分鐘時間就解決了故障?,F在的電工既當‘保姆’又當‘護士’,服務真是周到!今年肯定還是好收成!”大劉莊村村民牛有才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笑瞇瞇地夸起了供電服務。
據了解,自開展抗旱保電工作以來,該局200多名“電護士”平均每天每人行程達20余公里,每天共義務為用戶開展現場檢修累計達320戶次。
田野里,一個個身著統(tǒng)一服裝、頭戴安全帽的電力“護士”騎車穿梭在田間地頭,在一股股涌動的清泉和噴濺的水花映襯下,構成了一道道亮麗風景線。
筆者從淮陽縣電業(yè)局調度中心了解到,在開展抗旱保電工作中,該局積極采取優(yōu)化電力負荷分配和強化領導責任、強化預案完善、強化隱患排查等“一優(yōu)三強”保供電措施,確保電力有序供應和電網安全運行。
針對冬季電力負荷緊張現象,該局重點優(yōu)化內部電力負荷分配,堅持“工業(yè)讓利于農業(yè)”、“城市讓利于農村”的調度原則,把用電指標向轄區(qū)內56條農村10千伏線路和1420臺農改配變傾斜和轉移,以保證農村抗旱澆地和群眾生產、生活用電;領導班子分組到調度中心帶班,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統(tǒng)一指揮,分口協(xié)調。該局局長曹建莊表示:“抗旱保電我們應作為一項政治性任務來抓,努力把緊張的電力負荷用到‘刀刃上’,千方百計解決群眾在抗旱用電中的實際困難,確保農業(yè)豐收?!?/p>
今年1~2月,該局每天平均負荷15.6萬千瓦,其中農業(yè)生產用電負荷9.67萬千瓦,占62%,全縣81萬畝農田灌溉用電有保障。
抗旱保電過程中,淮陽縣電業(yè)局投資近30萬元,積極儲備和發(fā)放應急生產物資,增加臨時用電點145個,架設400伏應急線路92.6千米,增容和調壓變壓器33臺,確保了有電供得出,群眾抗旱澆地用得上;開動“倉庫下鄉(xiāng)”和流動物資“大篷車”20余輛,配備低壓刀閘、保險絲、電線等常規(guī)材料,在田間地頭實施“守候服務”,做到關鍵時刻搶修物資跟得緊、用得上。
朱集鄉(xiāng)大李莊村村民看著自家田里的小麥“喝”上了清澈“甘露”,都開心地笑了,紛紛稱贊供電企業(yè)不但為群眾送來“及時電”,同時也送來“及時雨”。
糧食豐收有希望,電力供應來保障。截至2月初,淮陽縣局已累計投入抗旱資金146萬元,使5.3萬戶農民通過臨時電源抽水灌溉,緩解了小麥旱情,全縣抗旱澆灌面積已達83.4萬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