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腦卒中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是人類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居所有疾病致殘率首位[1]。腦卒中幸存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研究發(fā)現(xiàn),在及時、有效治療的同時,對腦卒中預后的相關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干預,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本文對影響腦卒中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綜述如下。
國內研究顯示,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發(fā)生率為30%[2],還伴有煩躁、寂寞、絕望等心理。由于腦卒中起病急、病情重,患者自覺癥狀明顯,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容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恐懼不安心理,特別是反復住院患者,對住院治療缺乏信心,擔心自己終身殘廢,喪失工作能力,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表現(xiàn)出情緒急躁。運動障礙的患者,因有無能無助的感覺,從而產(chǎn)生自卑情緒;言語障礙的患者因交流障礙,不能充分表達意愿而感到孤獨、煩躁,甚至悲觀;感覺障礙的患者因自己感覺異常而感到煩躁、憂郁等。
1.1 護理對策
1.1.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的基礎和保證。疾病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軀體上的不適,也會使患者和家屬產(chǎn)生心理應激,護士在關心疾病的同時更應重視患者和家屬心理上的需求。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開展,使更多的護士回到患者身邊,承擔了以往由患者家屬所做的生活護理瑣事,使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壓力得以釋放。在護理工作中護士與患者的語言交流增多了,更多的是增進了護士與患者及家屬心與心的交流,使“一切為了患者、為了患者的一切”的護理理念得以貫徹執(zhí)行。護士在關心疾病的同時更應重視患者心理上的需求。人文關懷強調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充分激發(fā)人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個人利益、保護權、人身安全、意愿表達等個人行為受到關注和保護[3]。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所帶來的影響,強化其自我責任感,調整心理狀態(tài),擁有積極的認知態(tài)度,才能夠調動和激發(fā)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
1.1.2 心理護理 聞吾森等[4]研究表明,社會和家庭的支持與鼓勵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修復和促進作用。家庭、社會的支持對腦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復及盡早回歸社會、適應社會具有明顯而有效的促進作用?,F(xiàn)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和壓力使患者家屬步入“零忍耐”時代,護士因及時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況,可以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心理上的安慰、技術上的幫助。腦卒中患者往往難以接受卒中后由于肢體的殘疾而帶來生活上不能自理、工作上不能勝任等現(xiàn)實問題,因而產(chǎn)生各種負面情緒。此時就要求護士把愛心、同情心、責任心融入每項工作細節(jié)中,幫助患者在短時間身心恢復到最佳狀態(tài),從而達到由健康人向患者的角色轉換,進而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為適應病后生活、早日重返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患者對醫(yī)院環(huán)境、人員陌生,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休息及睡眠方式的改變,病情的不穩(wěn)定性、經(jīng)濟狀況的擔憂、照顧者的情緒反應等都會使患者缺乏安全感,產(chǎn)生緊張和焦慮心理。
2.1 護理對策
2.1.1 基礎護理 保持病室安靜有序、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必要時可用屏風遮擋[5]。保持床鋪平整、柔軟、干燥。會陰部清潔干燥,大便通暢,預防便秘。一般情況下患者保持良肢位、平臥位或側臥位,頭部放一軟枕或抬高15°,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保證腦部血供?,F(xiàn)代康復醫(yī)學認為,正確的床上體位擺放,對避免患者今后出現(xiàn)異常的痙攣模式至關重要。定時翻身拍背,預防壓瘡。飲食應根據(jù)患者病情給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鹽、低脂、營養(yǎng)豐富的細軟飲食[6]。
2.1.2 安全防范 腦卒中患者由于肢體功能協(xié)調障礙,易發(fā)生跌倒、墜床;皮膚感覺靈敏度下降,易發(fā)生燙傷等安全隱患。因此,病室床位設置要低于普通床,兩邊安裝護欄,便于患者上下床與防墜床。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手能觸及的地方,有情況能第一時間呼叫護士。地面采用防滑材料,防止患者下地活動時摔倒。病房及過道內兩側安裝扶手,保證患者行走安全。衛(wèi)生間內安裝感應燈、感應水龍頭,設置坐式馬桶,兩側安裝扶手,便于患者起蹲。病區(qū)內燈光明亮,防止視力障礙的患者碰撞。嚴禁使用熱水袋。
有研究證明,腦卒中患者通過早期康復訓練,可充分實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功能重塑[7]?,F(xiàn)代康復醫(yī)學認為,早期康復扭轉了以往重治療輕康復、只注重生命搶救、忽略功能恢復以及認為康復是后期的工作等錯誤觀念。趙瑞祥[8]認為,隨著康復開始時間的推遲,康復療效呈遞減趨勢。薛慎伍[9]研究表明,腦功能恢復在腦卒中發(fā)生后3個月最快,因此,康復訓練應盡早開始。一般來說,在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無進行性卒中發(fā)生,即可進行被動功能訓練。王玉龍等[10,11]認為人體大關節(jié)在靜止運動3周后會攣縮變形?;紓戎w的早期被動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發(fā)生肌肉韌帶攣縮,預防關節(jié)僵直引起的活動受限,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肢體功能,減少致殘率,有效地縮短康復期。
3.1 護理對策
3.1.1 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 健康教育指導對于消除或減輕患者由于對疾病的不認知而產(chǎn)生緊張和焦慮情緒起到積極作用。隨著網(wǎng)絡與信息的發(fā)展,健康教育指導的方式應由傳統(tǒng)的護士說教向護患互動轉變,護士應成為健康教育指導師。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通過病室網(wǎng)路系統(tǒng)播放健康教育錄像,介紹此類疾病的相關知識,重點宣教如何預防和應對患者出現(xiàn)的行為問題等知識,使他們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特別要講明負性情緒對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治療的主要影響,有針對性地與患者互動交流。通過宣教讓患者樹立治療疾病的正確觀念,以積極的態(tài)度接受治療。加強心理支持,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盡早進行康復訓練,使患者出院前具有自我護理能力。對患者的每一點進步給予及時表揚,使患者能時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在以后的肢體康復和心理康復的良性循環(huán)中,提高患者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助患者及家屬制定訓練計劃和近期目標,重點強化患者肢體功能協(xié)調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最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降低致殘率。
3.1.2 功能訓練 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良肢位是防止或對抗痙攣姿勢的出現(xiàn)、保護肩關節(jié)及早期誘發(fā)分離運動而設計的一種治療性體位[12]。腦卒中早期良肢位的擺放為進一步的康復訓練創(chuàng)造了條件。鼓勵患者多采用健側臥位,每2 h翻身及變換體位1次。被動與主動運動訓練,被動運動過渡到主動運動,如橋式運動、左右翻身、Bobarth握手等訓練,并由簡單運動到復雜運動,如床上平臥-半坐臥位-坐位-雙腿放床邊坐位-輔助站立-獨自站立-行走。器械訓練,可以鍛煉肌肉肌力,動作的協(xié)調性。
3.1.3 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 鼓勵患者利用健手或健手帶動患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動外,同時還要進行系扣子、撥算珠、撿豆子等精細活動的訓練,訓練手的靈活性,以及在他人的攙扶下上下床等活動,以維持患者的自尊心,增強康復訓練的信心。
有研究認為,腦卒中后抑郁情緒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產(chǎn)生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物學基礎,他們能夠相互影響[13]。實踐證明,不良的情緒可引起大腦皮層興奮,促使去甲腎上賢素、腎上腺素及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血壓升高,易導致再次卒中發(fā)作。腦卒中后患者心理調節(jié)能力降低,導致患者對自己能力消極的評價,這種錯誤認知又可繼發(fā)新的負性情緒,嚴重影響了患者運動功能的康復進展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導致軀體功能恢復緩慢,病程延長,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14]。心理護理及康復訓練,使腦卒中患者及家屬對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預后的效果等有了正確的認識,能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疾病,同時使患者的自身價值得到了有效體現(xiàn),使患者盡早積極地接受康復訓練,降低了致殘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5],及早回歸家庭和社會。
[1]劉東濤,胡文立.影響腦卒中預后的因素分析[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08,15(6):381 -383.
[2]羅紅波,楊期東,李 蕓,等.腦卒中患者抑郁及生活質量的研究[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08,15(2):114 -115.
[3]唐 穎.多元文化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護理管理雜志,2005,5(2):56 -57.
[4]聞吾森,王義強,趙國秋,等.社會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14(4):258-260
[5]李文娟.中風后遺癥病人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35(3):467 -468.
[6]王亞萍.運用護理程序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健康教育[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6,13(12):2161.
[7]張 紅.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9):50 -52.
[8]趙瑞祥.腦卒中后運動障礙康復療效的觀察[J].中國康復,1999,14(4):215 -216.
[9]薛慎伍主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研究進展[M].濟南:黃河出版社,2002:468-475.
[10]王玉龍,吳向瓊,吳 萍,等.康復早期介入是現(xiàn)代康復的特征[J].中國康復,2003,18(3):185 -187.
[11]張云潔.腦卒中偏癱82例早期康復訓練[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1):80 -81.
[12]王 靜.偏癱早期良肢位擺放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11(9):99 -100.
[13]賈艷濱,肖計劃.首發(fā)腦卒重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與抑郁和腦損傷部位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2):85.
[14]夏 穎,張紅靜,郭洪志,等.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期抑郁、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研究[J].臨床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07,10(1):74-75.
[15]王法欣,宋愛君,邱 松.康復護理干預隊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