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華
(廣州市花都區(qū)經(jīng)濟貿(mào)易職業(yè)技術學校,廣東 廣州 510800)
中職學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對于一個中職學生來說,掌握所學專業(yè)和通用的寫作能力是其必備的能力之一。作文課被視為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學生的作文水平直接決定著他們的語文能力的提高。然而,由于受自身語文基礎知識底子薄、接受能力較差,教師作文教學方法陳舊等因素的制約,目前的學生寫作能力普遍較差,這既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又不利于學生畢業(yè)之后的擇業(yè)。所以如何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法,成為作文教學的重要難題。
要尋找創(chuàng)新的作文教學方法,必須弄清中職作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吨械嚷殬I(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基本掌握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能比較熟練地寫作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并具有常用應用文書和職業(yè)崗位專業(yè)文書的寫作能力。所寫的文章(含文書),做到符合題意,中心明確,思想健康;選材得當,結構完整,語句通順;書寫規(guī)范,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具有一定的寫作速度。掌握文章(含文書)修改的方法,養(yǎng)成多觀察、多思考、多體驗、多寫多改的習慣?!蓖瑫r,《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對各類文體的寫作提出了具體要求。記敘文:“能恰當?shù)剡x擇材料和組織材料,能在敘述和描寫的基礎上學習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闭f明文:“能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說明順序,恰當運用常見的說明方法?!弊h論文:“做到有觀點、有材料,材料與觀點保持一致?!睉梦模骸澳鼙硪饷鞔_,內容正確?!笨傊?,我認為作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是: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規(guī)范語言,掌握專業(yè)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所必備的書面語言表達基本技能,具有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就業(yè)和繼續(xù)學習需要的寫作能力。
所謂“無物之文”,是指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以刻板的印象代替新鮮的生活,以現(xiàn)成的理論代替生動的實踐,不能在文章中留下時代的脈動,很少能反映當前社會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惡,成了一種扭曲地反映社會和時代的“虛擬現(xiàn)實”。
“無我之文”就是沒有學生個人獨立思考和真情實感的文章。這類文章往往為文造情,代社會立論,以共性取代個性,以教條取代思考,沒有坦誠的真我,只有虛空的假我,動輒以“我們”自居,卻缺乏自我的眼光與思考。這種文章僅僅是他人聲音的一種傳聲筒而已。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有些學生的文章表面上看不可謂不美,文采也不可謂不盛,然而,那種“美”是模仿之華麗,那種“文”是技巧之文彩。文章中往往充斥著太多的尋章摘句的鋪陳和矯揉造作的匠氣。
學生覺得無材料可寫,是因為閱讀量少,知識視野狹窄。根據(jù)這一情況,我開展了閱讀興趣小組和剪報展覽等課堂活動課,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首先,指導學生有目標地閱讀。中職學生往往只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看看熱鬧,閱讀目的不夠明確,更沒有意識通過閱讀積累知識。因此,我向學生推薦如《散文選刊》、《青年文摘》、《讀者》等。其次,引導學生喜愛一個作家,例如路遙、畢淑敏、鐵凝等。最后,引導學生向專業(yè)閱讀轉移。中職學生的專業(yè)方向已經(jīng)確定,目前,各個專業(yè)都有相應的雜志刊物,我推薦給學生,豐富他們的職業(yè)文化內涵。為檢驗閱讀的成果,間隔一段時間我就開展“閱讀交流會”和“好書推介會”,同學們可通過演講、討論等方式抒發(fā)感想,發(fā)表見解。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作文教學應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順應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從“樂”、“趣”入手,營造“活”的、“動”的習作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讓他們主動參與到作文的實踐,在活動課中讓學生樂中學、玩中說……只要學生的習作興趣濃厚了,那作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了。例如,借著2010年的中秋節(jié),我在一次活動課中舉行了“水果品嘗會”。首先,我要求學生帶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開一個水果品嘗會;然后指導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等方法發(fā)現(xiàn)水果的特點;接著引導學生運用形象的比喻、生動的語言來具體介紹水果;最后指導學生按形狀—顏色—味道—功效等順序寫出自己喜歡的水果。學生較感興趣,習作寫得也不錯。有個別學生還因為這次的活動課,回憶起過去很多關于水果的往事,也把它記錄了下來和大家分享。
很多學生已經(jīng)有了寫作的興趣和寫作的材料,但就是不能寫出個人獨立思考和真情實感的文章,學生欠缺的還有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例如老舍的《我的母親》一文,學生能列舉很多關于母親的名句和案例,并詳述文中母親的偉大,但卻未能在習作中流露對母愛的真情。于是我布置了一個實踐活動,讓學生回家仔細觀察媽媽在一周內的言行舉止,并把它作記錄,最后把所看到和感受到的連同記錄的材料加以整理,寫寫關于母親的事。學生的習作充滿真情和生活化,例如有一些寫到媽媽每天的飯菜變化,或記賬單的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說:“寫作就是說話,為了生活上的種種需要,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出來,不過不是口頭說話,而是筆頭說話……”這一論斷當今也稱為“生活化作文理論”。推行這一模式,就要積極引導學生“我手寫我心”,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命題、學生任務式應付的教學方式。
首先,鼓勵學生關注、體驗與思考和自己生活相關的國事、社區(qū)事、家事。作文應寫有親身體驗或耳聞目睹的自然風光、社會生活、學校生活等事,做到寫作與生活接軌。為開拓學生的視野,可推行有效的“剪報活動”、“時事墻報角”等活動。其次,應賦予作文教學以專業(yè)特色,讓學生感受到專業(yè)情趣。如藥劑專業(yè)的學生可經(jīng)常訓練寫《××實驗報告》,旅游專業(yè)則可寫《××導游稿》等貼近專業(yè)自我命題寫作,以陶冶專業(yè)情操,錘煉專業(yè)技能。
作文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舊有的由教師一人主觀評價的手段也應該有所改變,推行開放性評價,改變以往由老師下評語的老套方式,讓學生參與進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不僅在創(chuàng)作中體會快感,而且在再創(chuàng)作中品味成功和喜悅。可以采取自評與互評的方式相結合,互相討論、交流。階段性訓練完后,定期進行作文選美,展示成果。也可把同學選出的習作進行例文評析和例文析改。更可把同學們的習作制作成小冊子,供學生傳閱、作點評。寫作與閱讀賞析相結合,以形成互相競爭、互相學習的氛圍。
作文教學的方法是多方面的,還需要語文教師多探討和研究,但終要以學生為寫作主體,以生活為創(chuàng)作本源,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寫作技能。
[1]金振邦主編.閱讀與鑒賞.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8,(第一版).
[2]趙春鳳.讓學生的作文靈性飛揚.中國教育,2008,(3).
[3]張紅.關于職業(yè)學校作文教學的思考.天津市經(jīng)理學院學報,2006,(02).
[4]葛榮娣.寓寫于樂——淺談作文課與活動課的聯(lián)系.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