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安尼爾斯基
(艾伯塔大學 商學院,加拿大 埃德蒙頓市T9X2B2)
何海源 譯
(山西大學 哲學社會學學院,山西 太原030006)
走向一種幸福經濟學
馬克·安尼爾斯基
(艾伯塔大學 商學院,加拿大 埃德蒙頓市T9X2B2)
何海源 譯
(山西大學 哲學社會學學院,山西 太原030006)
對當前經濟發(fā)展人們的幸福指數卻在降低的現實及其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經濟的發(fā)展最高目標是幸福的觀點,認為應該以對生活最重視的東西為標準來界定和衡量進步,而不是以GDP這樣的狹義貨幣增長措施為標準,并對中國致力于和諧發(fā)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幸福;福祉;財富;真實財富核算系統(tǒng)
一
“經濟”來源于希臘語(oikonomia),本義是以富于智慧的辦法管理家庭。根據這一點,我們所有人都是經濟學家。鑒于經濟學所關注的已經不再是家庭的福祉狀況,所以它也不再是經濟的真實本義。
經濟學家們早就承諾,不斷發(fā)展的經濟理應能夠提高所有美國人的經濟福祉,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普通民眾的實際工資是在下降的,而且自1968年羅伯特·肯尼迪總統(tǒng)被暗殺后,貧富差距就呈現不斷拉大的趨勢。我們對物質財富的巨大需求導致我們的自然資本正以不可持續(xù)的方式被消耗著,這些都可以用我們的生態(tài)足跡來衡量——即我們?yōu)榱藵M足需要而消耗的自然資源。根據目前的消耗速度,五個地球對我們來說都是不夠的。雖然我們在物質上取得了成功,但為什么在不丹、哥斯達黎加和古巴這樣的國家,人均GDP和生態(tài)消耗都比我們國家少,但在這些國家感到生活幸福的公民的數量卻和我們國家一樣多,甚至比我們國家的還要多呢?
對我們的國民核算體系進行全面改革,發(fā)展一種全新的基于人民福祉與持久幸福的經濟模式的時機已經成熟。這種新的核算體系要能夠衡量人們的福祉狀況,從而使得人們的生活更有意義,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和良好的生活條件。這需要智慧和勇氣。在缺少可以體現國民的真實財富,衡量真實進展的國家資產負債表的情況下,新的核算體系應當能夠體現國民的福祉(財富這個詞的本義)狀況,這里的福祉狀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千百萬人的身體、心理、情感和精神幸福。
經濟學家們已經忘記了像“財富”這類詞的本義,“財富”在13世紀的古英語中是指“福祉的狀況”。此外,來自拉丁語(valorum)的“價值”,通常被認為與金錢有關,意思是“有價值的或強壯的”。“競爭”也來源于拉丁語(competere),意思是“共同奮斗”。相反,我們一直以來都是在練習“理財學”(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將其定義為致富的藝術或賺錢的科學)。亞里士多德明確了經濟學與理財學之間的根本區(qū)別,他認為,貨幣積累本身是一種不自然的活動,會使進行這種活動的人失去人性。像柏拉圖一樣,亞里士多德譴責金融財富的積累。貿易是以錢易物,而高利貸則是由錢生錢。從哲學倫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兩種行為都應該受到譴責。
資本主義的神學家和新古典經濟學家曾相信資本主義能夠通過實利主義、享樂主義和效用最大化使得所有實行資本主義的國家的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現在這種希望破滅了。資本主義的神學和法典已經成功風行于全世界。就像意大利政治經濟學家阿明托雷·范范尼預見的那樣,這種資本主義精神的勝利使得每個人在本質上都被資本主義化了。憑借這種精神,財富的積累(囤積)被看成是滿足人們可以想象到的每一項需求的最佳手段,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被看成是提高個人地位的最佳方法,物品被其擁有者(效用最大化者,消費者)“隨意”(無限制)使用。此外,財富的擁有者并不承認第三方擁有個人財產的權利,他們還認為以最低的成本獲得,增加(無限制的)或再生產他們的財富是理所應當的[1]。
資本主義之所以不能幫助改善人類福祉的核心原因在于:沒有理解金錢的本質,沒有理解資本主義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對自然、人力和社會資本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以及高利貸(收取貨幣利息)對人類精神的巨大破壞性影響。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說過高利貸是人類的一項輕罪而否定了它。他嚴厲地斥責高利貸行為和債務貨幣,為我們今天的談話也提出了一個巨大挑戰(zhàn):
“我認為我們能夠回到一些宗教和傳統(tǒng)美德的最確定的原則上去,即貪婪是一種罪惡,高利貸的勒索是一項輕罪,愛財是一種可憎的行為,那些很少迫切為明天打算的人是真正走在美德和智慧道路上的人。我們應重視目標而不是手段,相對于有用的事物,更應偏向于重視好的事物。我們也應該尊重那些教導我們如何正確度過每一個小時、每一天的人,尊重那些能夠從事物中直接汲取快樂的人,尊重那些雖然在一個領域中沒有辛苦勞作,卻也并沒有弄虛作假的純潔之人。但請注意,還沒有到做這一切的時候。因為至少在今后的100年中,我們必須對自己和每一個人都假裝認為如下的道理是對的:善即是惡,惡即是善,因為惡能帶來效用,而善卻不能。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貪婪、高利貸和預防措施還將繼續(xù)扮演我們的上帝。因為只有它們能引導我們走出經濟需要的黑暗隧道,走向光明?!保?]
我認為對世界金融體系不進行基礎性的重組,我們就不可能建設可持續(xù)的,有彈性的,繁榮的經濟?,F在的部分儲備金體系(這種制度里,債務即金錢)像癌癥一樣從基礎上破壞了一個國家的生活資本(人力的、社會的和自然的)。凱恩斯稱高利貸為一項輕罪是對的,因為他揭露出基于債務的貨幣系統(tǒng)如何最終摧毀文明。但是有多少經濟學家和公民真正理解凱恩斯所說的呢?
由于部分儲備金體系,超過90%的貨幣供應量都被貸入私人商業(yè)銀行(不是政府的),而且這些債務還在不斷增加以償還這些債務產生的利息。因此,即便自然、人力和社會資本正在不斷被破壞,我們也還是需要保持經濟的不斷增長。貨幣以及大部分的債務貨幣是以私人銀行貸款的形式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在我看來是巨大的不公正?,F在即便通過所有公司的生產和所有家庭的消費,這筆債務都無法償還,這表明我們不可能取得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維持經濟穩(wěn)定的目標。
私人銀行創(chuàng)造的金錢已經從根本上破壞了美國建立的基礎和反對英國君主政體和英國銀行的革命基礎。事實是,美國人民早就因被欺騙而放棄了他們貨幣創(chuàng)造的權利,這就意味著美國人以放棄他們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這一昂貴的代價,創(chuàng)建了一種全新的貨幣奴役形式。
包括亞里士多德和古猶太人在內的古代人都非常清楚,高利貸是一項大罪惡,理應受到嚴厲的譴責。亞里士多德認為,不論怎樣,貸款都不應該有附帶利息。他注意到,高利貸是通過貨幣本身而不是通過貨幣職能所在的過程來創(chuàng)造利潤的。猶太人至少在其民族內部,嚴禁收取債務利息,而且在其最早的12個以色列部族中,根據大赦年的法律,任何積攢超過50年的債務都可以被赦免。根據伊斯蘭教教義,先知穆罕默德(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禁止高利貸以及對借款收取利息。今天,根據伊斯蘭教法,“錢生錢”,例如收取借款利息,即是放高利,這是穆斯林所不能允許的。財富應當且僅能通過合法的投資和貿易來獲得。13世紀的天主教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認為對借款收取利息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違反了自然道德法則,因為其是在銷售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勢必導致明顯的不公平。他認為,發(fā)明錢幣的首要目的是交換,而不是為了囤積財富。因此,在本質上,對借款收取利息是不合法的。
今天,很少有人,尤其是經濟學家能夠看清高利貸、借款利息和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內在的、固有的破壞性。癌癥能夠奪去個人的生命,高利貸也就有摧毀社會的力量。僅美國一個國家就背負著未償還的集體債務高達55萬億美元(消費者、商業(yè)、政府和外債、不包括醫(yī)療保險和社會安全債務),巨額的債務通過復利以指數的方式迅速增長。我曾經估算過,平均每個美國人都會背負超過178 000美元的債務,并且每人每年支付利息高達11 370美元。這些利息的數額大體相當于美國消費者每消費1美元中的0.38美元。
不尋常的是,根據杰斐遜和本杰明·富蘭克林等美國開國元勛所說,如果創(chuàng)造金錢的權利能通過政府還之于民,那么這些債務即利息支付就是沒有必要的[3]。亞伯拉罕·林肯也曾明確地陳述:政府應該創(chuàng)造、發(fā)行以及流通所有貨幣和所需債券,來滿足政府的支付能力以及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通過采用這些原則,納稅人就會節(jié)省一大筆資金。如此一來,金錢就不再是人類的主宰者,而變成了人類的仆人[3]。
但是又有多少美國人了解他們的歷史,而且明白他們被私人銀行壟斷業(yè)所奴役呢?這些企業(yè)打著合法的幌子,剝奪了美國人民追求持久幸福與快樂的權利,其實每個國家的人民都是如此。
二
當問及人們想從生活中得到什么時,大部分人都會回答:“我只想得到幸福。”但是,幸福是什么呢?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將幸福定義為“精神的健康或幸?!保⑶抑赋鲂腋J且环N通過卓越地實現個人價值而獲得的感覺。它與道德生活的重要性緊密相連,并且需要每個個體都能發(fā)現各自的使命——存在的意義。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始于良好的出身,并且終了一生都能擁有良朋佳友,兒孫幸福,身體健康,財富殷實,并能安享晚年,踐行美德。
盡管有證據顯示美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不斷上升,但是從20世紀50年代早期開始,民眾自我評價的幸福感卻是在逐年下降的。這說明更多的財富并不能帶來更幸福的生活。事實上,雖然以前的美國人也承受很多生活壓力,如不堪忍受的個人財務負擔以及醫(yī)療債務可能導致個人破產所帶來的持續(xù)焦慮,但是,有證據顯示,與以前相比,美國人現在生活得更加有壓力,更加消沉。
信奉佛教的不丹率先提出 “國民幸??傊怠边@個概念,這個概念是作為測度經濟進步的可選系統(tǒng),是對用GDP來測度經濟幸福的測度方法的質疑。國民幸??傊凳且环N注重實效的方法,用來測算一個國家幸福生活的條件。由于其和居民的價值觀是一致的,因此也就有機會來測度出對居民來說什么才是至關重要的東西。我們需要更多像不丹首相吉格梅·廷里一樣的領導人,他明確指出:“在不丹,個人的精神滿足不再只是一種精神追求,而是一項政府政策。我的工作就是創(chuàng)造這樣的條件,幫助人們發(fā)現幸福?!保?]
對幸福決定因素的研究表明:幸福生活有50%取決于個人的成長和遺傳質量的結合,40%取決于與家人、與朋友以及與同事之間關系的強度和質量,只有10%取決于收入和教育。
2010年,在對加拿大最幸福社區(qū)的一項調查中,研究者發(fā)現影響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歸屬感,即歸屬于當地社區(qū)的感覺,接下來分別是心理健康、身體活動水平、壓力程度、婚姻、新近移民、失業(yè),最后才是家庭收入水平[4]。
研究也表明:社會關系在人類感知幸福和生活質量的作用上也超過了金錢的作用。如果事實果真如此,人們不禁要問:如果大多數人已經實現了物質富足,為什么經濟還必須持續(xù)增長呢?
我認為全球危機的核心是道德淪喪。天主教神學家圣托馬斯·阿奎那在借鑒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上構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真正的經濟學應該關注家庭的幸福,是研究家庭關系的科學。他還指出物質的富足對于高尚的生活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在他看來,個體幸福感與集體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是遵循神圣計劃的或者是超自然秩序的[3]。
圣托馬斯·阿奎那說真正的幸福只需兩樣東西:高尚的行為和物質的富足,后者對于前者不可或缺。他指出外部物品和物質財富的積累對于真正的幸福來說都是不夠的。靈魂的主要目的是服務并獲得永久幸福。如果一個人將追逐財富作為終極目標,太過關注財富或害怕缺少必需品,在上帝眼里,這種對財富的欲望是不合法的。他宣稱,將那些能夠直接指示目的的事物看作整體,這樣的謹慎態(tài)度是值得稱贊的;相反,那些認為肉體的最終目的在于世俗事物的態(tài)度是一種罪過。當財富變成終極目標,并以永久幸福的代價侵蝕人類的行為和意識時,財富就變成了一個惡魔,而不再是一種手段[3]。
撰寫美國《獨立宣言》的湯姆斯·杰斐遜認為如果沒有美德,那么幸福也就不存在。杰斐遜指出幸福是生活的目的,而美德是幸福的基礎。效用是美德的試金石。他認為,正如智者所言,如果一個智者是幸福的,那么他一定也是高尚的,因為,沒有美德,就沒有幸福可言[3]。
現在的問題是應該開展良性行動,心腦并用,創(chuàng)建真正的資本主義新形式。我們需要大膽嘗試,重新構建全球經濟體系,廢棄自二戰(zhàn)以來的舊體系,著手測度管理對人類至關重要的東西。通過設計一個全新的全球核算系統(tǒng)來測算福祉狀況,就有可能重新贏回人類的思想和感情,而這些福祉狀況和中國、俄羅斯、美國、塔希提島或巴基斯坦的價值觀都是相互關聯的。
作為一名職業(yè)經濟學家,商業(yè)倫理學教授,以及《幸福經濟學:創(chuàng)造真實財富》的作者,我設計了一幅建立幸福經濟的規(guī)劃圖,通過使用一個核算系統(tǒng)測算出在社會團體中,基于居民價值觀和道德觀的福祉狀況。我將此系統(tǒng)稱為 “真實財富”,其中“財富”的意思取自于13世紀古英語中“幸福的條件”,“真實”的意思是根據我們內心最在乎的東西真正地生活。我曾就如何實施“真實財富”核算系統(tǒng)指導建議過加拿大、中國、荷蘭和美國的地方和國家政府,以及公司企業(yè)等。這套系統(tǒng)因其常識和實用性,引起了很多的共鳴。
真實財富核算系統(tǒng)對于社會團體等組織來說,就是一種清算工具,清算那些最有助于他們身心健康的資產。真實財富模式開篇即提倡美德(對于良好生活來說至關重要的那些規(guī)范),提倡檢驗社會價值標準。為了取得其真實性,福祉和進步的指標必須與社會團體的價值觀以及對居民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的東西保持一致。
真實財富核算系統(tǒng)包括一項新的資產負債表,用來解釋五種資產的收益與負債:一是人力資產=人類,二是社會資產=關系,三是自然資產=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四是建設資產=基礎設施,五是金融資產=金錢。其中既包括了福祉的客觀指數,也包括了福祉的主觀指數。
這套系統(tǒng)還包括公共與私人投資的總值核算損益表,用來評估 “幸福的回報”,即:通過對時間和資源的投資來提高和維系國家、社區(qū)、公司的上述五種資產的完整統(tǒng)一性。
如何來評價真正的進步呢?當這五種資產都處于一種和諧的,有彈性的以及欣欣向榮的狀態(tài)時,那么真正的進步也就實現了。但最重要的還是通過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以及他們對于真實幸福的體驗來實現的。我所說的真實幸福取自亞里士多德最初對于幸福的定義:“幸福感,通過卓越地實現個人價值而獲得?!保?]
我總在憧憬,有一天,在某個地區(qū)、國家或者全球范圍內,真實財富核算體系能夠引導金錢的生產過程,而這個過程與維持國家五種資產完整性的需求并行不悖。這不僅能給經濟學和財政學帶來新的生命,也能為其他學科注入新的血液。
Intermec隸屬于霍尼韋爾掃描與移動技術部,為全球著名的自動識別設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它提供的以條碼采集為主的數據采集設備、智能化移動終端、條碼、Vocollect語音識別解決方案及RFID打印設備、RFID識讀設備等產品和技術,為全球眾多客戶提供從識別、追蹤到管理客戶資產的端到端解決方案。Intermec 于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均設有營銷機構,為中國客戶提供著一流的技術支持和服務。
真實財富核算系統(tǒng)是下一個可以用來拯救經濟學的大膽構想。它會吸引成千上百位年輕的經濟學家、會計師和商業(yè)畢業(yè)生來重新設計測度進步的方法,為政治家和商業(yè)領導人提供更富有智慧的管理方式,并保障這種新的管理是和居民的本能感覺相一致的,即:經濟理應能夠促使人們獲得真實幸福。
三
2004年到2007年間,我在中國工作時,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同事們一起設計研發(fā)了一套新的綠色國家核算系統(tǒng),以期將自然納入到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評估體系和中國的經濟政策中。中國將是第一個嘗試使用修訂的“綠色GDP”的國家,這種“綠色GDP”系統(tǒng)將污染成本的影響和使用不可持續(xù)的自然資本納入了中國GDP的考慮范疇。
第二個目標是協助建立小康社會的發(fā)展指標來衡量中國城市和社區(qū)的經濟﹑社會﹑環(huán)境福祉。我明白了“小康”是一個古老的儒家術語,它描述了一個溫和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的生活雖然普通,但卻相對舒適。我了解到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為“小康”設定的最初目標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 000美元。這個目標和中國可能會為經濟增長設置閾值一樣,讓我驚訝。我習慣了加拿大和美國式的經濟發(fā)展政策:即便有證據表明自然、人力和社會資本可能是不可持續(xù)的,但也不會對經濟增長做出任何的限制。
“小康”似乎表明了一個基于以下概念的社會:當大部分家庭滿足了其物質需求時,真正的幸福也就實現了;雖然也存在著物質需求的公平分配,但人們還是過著節(jié)制的生活。這種非常實用的節(jié)制哲學一定會促成一個和平和諧的社會?!靶】怠闭軐W似乎與柏拉圖提倡的適度或節(jié)制美德密切一致。在希臘語里,“節(jié)制”或“sophrosyne”被定義為“行動、思想或感覺中的節(jié)制,克制”。中國能否成為世界的典范呢?
中國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機遇,即向世界展示一條真正的經濟發(fā)展的新路,它利用“真實”財富的概念來測度和管理自己的進步。這將預示著一個巨大的模式轉變,完全不同于目前以增長為基礎,由英美資本主義主導的經濟發(fā)展模式。
如果中國在“綠色GDP核算”和限制經濟增長上的努力取得成功,一旦小康的目標得以實現,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國家。
在對致力于綠色GDP核算的國際努力進行研究時,我發(fā)現除了墨西哥進行的實驗工作外,還沒有別的國家采納“綠色GDP核算”作為其發(fā)展的替代措施。如果說地球上還有國家具有采納綠色GDP核算的哲學基礎的話,這個國家應該就是中國。
長期以來,和其他所有國家一樣,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也是以GDP的增量來衡量的。在中國,GDP的增長業(yè)績已經和地方、省級以及國家官員的政治獎勵掛起鉤來。不幸的是,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耗費著越來越多的生態(tài)和社會成本。中國的官員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由于自然資源的高消耗,自然資源的短缺(尤其是石油稀缺),煤燃燒導致空氣污染而引發(fā)的越來越多的環(huán)境問題,貧富分化加劇以及城鄉(xiāng)居民差距拉大等問題所造成的消極影響。中國“綠色GDP”的初步估計表明,中國約有15%的GDP是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的。這意味著,中國的經濟在騰飛的同時,并沒有考慮到其自然資本也在迅速貶值到令人遺憾的后果。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這些環(huán)境挑戰(zhàn)和逐漸增多的社會問題(如貧富分化加劇,城鄉(xiāng)居民差距拉大)可能會逐步威脅到國家的整體福祉。其他國家也是如此,收入不均和物質財富不平等的不斷加劇終將破壞國家的社會結構,破壞國家的社會資本,最終導致戰(zhàn)爭。
在中國,遵循著中國人謂之的“和諧發(fā)展”哲學,這種日漸增強的意識,呼吁新的方式來測算和嘉獎發(fā)展的進程。不同于可持續(xù)發(fā)展,和諧發(fā)展意味著經濟﹑環(huán)境﹑社會發(fā)展既緊密結合又相互制衡,處于“和諧”的平衡狀態(tài),即在人類幸福與自然之間達到和諧平衡,在中國城鄉(xiāng)和不同地區(qū)人民的需要和福利供給之間保持平衡。
2004年11月,在智利圣地亞哥舉行的APEC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呼吁全世界聯合起來,共同致力于“雙贏合作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他這樣鞭策世界各國領導人:
“我們應當優(yōu)化經濟結構,變革經濟增長方式,更多地關注資源的保護和全面利用,提倡環(huán)保友好型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實現生態(tài)和社會經濟系統(tǒng)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我們應當在整個資源開采、加工、銷售和使用過程中施行以保護為目標的管理體系,以建立資源有效型的國家經濟,建立資源有效型的社會。
受到良好保護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僅可以促進生產力的日益發(fā)展,而且可以鞏固民眾得以更好生活的基礎。一方面,我們必須尊重自然規(guī)律,根據自然的承受力來規(guī)劃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另一方面,我們應當積極保護自然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廢物的回收利用,加快污染治理和生態(tài)修復,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堅決制止損害自然的一切行為?!保?]
2005年8月我在訪問中國時,在承德避暑山莊與胡主席見面,甚是有幸。我向中國介紹了像“真實發(fā)展指數”(GPI)這樣的衡量發(fā)展進程的新措施和我的新模式:真實財富(福祉)核算。這些新措施涵蓋了經濟福利(以居民的福利為測度標準)、環(huán)境(自然)和社會(社區(qū))之間的綜合平衡。這些典范和生態(tài)經濟學家的想法是一致的:經濟是一個全資子公司,是人造經濟的一個子集。這些措施和中國“和諧發(fā)展”的概念也是大體一致的。
如果中國是真正致力于所謂的和諧發(fā)展這一新途徑,如果中國能開發(fā)測度福祉和發(fā)展的新措施,這將給由英美資本主義主宰的新古典經濟哲學帶來一場震撼世界的革命。
中國會不會承諾真正將綠色GDP核算體系引進小康社會,是不是可以踐行這樣的持續(xù)承諾,我們將拭目以待。在和諧發(fā)展的浪潮下,是不是還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道家哲學也仍有待商榷。然而,中國正在嘗試一種雄心勃勃的新方法,它承載著我們對這個世界未來的希望,這是毫無疑問的。
四
真正的發(fā)展絕不是只靠經濟方式就能實現的。事實上,作為所謂消費文明的后果,市場的偶像崇拜正試圖將人們簡化為物品,使存在隸屬于擁有。這不僅嚴重損害了人類的尊嚴,而且使得提升人類團結的工作變得困難重重。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對人類精神本質的認知,對社會和經濟發(fā)展道德品質的重新認識,應當也必須成為社會轉型的先決條件,由此走向真正愛的文明[3]。
真實財富模式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平臺,讓我們可以在經濟、貨幣、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生活質量等方面與一個擁有更真實和真正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框架之間進行重新對話,而且在建立幸福社會和福祉經濟的過程中,真實財富模式也為我們提供了欣賞、測度、管理和投資生活能源的工具。我堅信我們有機會,也有責任為我們的子孫后代在日常生活和國家經濟政策中實現真實財富的理念。
我們以對生活最重視的東西為標準來界定和衡量進步,而不是以GDP這樣的狹義貨幣增長措施為標準,這點是符合常理的。我們中的很多人一直都在尋找新故事、新神話和其他我們可以相信的東西。真實財富為渴望尋找意義的世界提供了一座希望的燈塔。在經濟學語言中,重新發(fā)現意義賦予了我個人這樣的希望:我們有能力將我們的世界從一個只追逐經濟肆無忌憚增長的世界轉變?yōu)橐粋€我們可以真正領導和管理的世界。
在真實財富概念的基礎上建設社會必定充滿挑戰(zhàn),它需要勇氣﹑正義和智慧這樣的良性行為,也需要我們之間,后代之間,長輩之間,鄰里之間以及政治家之間的嚴肅對話,唯有如此才能求得實現福祉的前進道路。對于人類來說,重新界定金錢的性質,糾正金錢支配我們生活的權力,重塑金錢的角色,以服務我們真正的共同需要,這些才是最重要的?;蛟S會有反對的聲音,但我們必須謹記過去幾代人的教誨,銘記宗教的教導:高利貸和富足有愛的生活是不能相容的。
建立真實財富依賴于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和每一個行動,不論這些舉措是多么的微小,或者多么的宏大。當我們的決策和行動以核心價值觀為基礎時,真實財富也就實現了,這些核心價值觀包括:友愛為本,尊重彼此,尊重自然,尊重創(chuàng)新,真誠渴望和共同致力于提高當代人以及后代人的真正幸福。
[1]Amintore Fanfani.Catholicism,Protestantism and Capitalism[M].IHS Press the first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work was published in May,1935by Sheed & Ward,London,2003.
[2]John Maynard Keynes.Essays in Persuasion[M].New York:Norton & Co.,1963.
[3]馬克·安尼爾斯基.經濟發(fā)展的終極目標是幸福[N].[美]世界文化論壇,2011-04-30(1).
[4]Canadian Centre for Living Standards.Does Money Matter:Determining the Happiness of Canadians[M].Ottawa:Canadian Centre for Living Standards,November,2010.
Toward an Economics of Happiness
Mark Anielski1,Translated by HE Hai-yuan2
(1.School of Business,University of Alberta,EdmontonT9 X2B2,Canada;2.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Shanxi University,Taiyuan030006,Shanxi,China)
We all know that happiness involves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What do we live for?Why not try to learn and work?I believe that most of people will answer:to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Everyone in his life has been pursuing happiness.But,what is happiness?How to measure it?If we use the currency symbol to measure the happiness of people,North America may be the happiest group in the world.However,more than fifty years to maintain economic growth and material consumption,our happiness and many rates of welfare are in decline.As an economist,Mark Anielski developed a new and practical economic model called Genuine Wealth to measure the real determinants of well being and helped redefine progress.Anielski's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welfare of the vision will surely be in those concerned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individuals,communities and resonate in the government.
happiness;well-being;wealth;the Genuine Wealth accounting system
B15;F0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1.05.001
2011-05-10
馬克·安尼爾斯基,男,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頓市人,加拿大艾伯塔大學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幸福(經濟)評估研究。
譯者簡介:何海源(1986— ),男,山西省忻州市人,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責任編輯 易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