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懿 ,燕今偉 (武漢大學 .信息管理學院;.圖書館,武漢 430072)
按需印刷是伴隨著數字化信息處理、遠距離數據傳輸以及高密度存儲技術的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印刷方式。在傳統(tǒng)的出版方式和印刷技術環(huán)境下,圖書印刷前要先確定印數,然后再印刷、裁切、配頁、裝訂,書是按批量印制的。數字印刷技術出現后,利用數字化印刷設備可以直接把數字化的圖書內容印刷、裝訂成紙本圖書,書是一本一本印的,印數可以隨機確定,印刷速度可達每分鐘數百頁,幾分鐘就可以印制一本新書,而且可以把數字化的圖書數據傳輸到網絡覆蓋的任何地方就地印刷。因此,按需印刷也稱即時印刷。
按需印刷技術最初主要是用來印制印數少、即時需要的非正式出版物,如會議資料、培訓教材、單位年度報告、宣傳材料、標書、廣告等。由于免去了價格昂貴、耗時的制版工序,從而大大降低了原來必須分攤在每本書上的制版成本,使圖書的印刷成本基本上不受印數的影響,而且可以隨時開印,即刻成書。這種新型的印刷方式,為破解預測印數、積壓庫存等長期困擾出版社的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很快受到出版商的重視,用于印刷正式出版物,出現了按需出版的新型出版模式。
按需出版是指出版社利用按需印刷技術來組織出版正式出版物的出版方式。[1]在按需出版的流程中,圖書是在網上或者先印少量圖書向讀者推介,根據讀者的需要再批量甚至單本印刷。目前按需出版有3種形式:一是出版社設立自己的POD部門,開展網上出版和按需印刷業(yè)務;二是圖書銷售商與出版社合作,在其銷售網點里安裝POD設備,根據讀者的需要印刷和銷售圖書;三是出現了專門的按需印刷出版社,這類出版社像正規(guī)出版社一樣,可以為作者申請ISBN,也對文稿進行文字校正,并且可以幫助作者把書交給銷售商銷售。按需出版更有創(chuàng)意的方式是,圖書內容可以根據讀者的具體需求進行一定范圍內的重組,這就是逐漸興起的“按需定制”。按需定制是在按需出版基礎上對讀者個性化需求的進一步滿足,是按需出版發(fā)展的新趨勢。
按需出版是伴隨著按需印刷技術的發(fā)展而產生,國外對“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這兩個概念并無嚴格區(qū)分。而在國內目前的體制下,印刷和出版是兩個領域,“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內涵相比較有很大的區(qū)別。
按需印刷技術最先出現在發(fā)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IBM公司開始在自己公司內部推出了按需印刷技術,當時并非用于商業(yè)出版,只是用于印制自己公司的產品目錄、項目報告和用戶手冊等。這一做法很快便引起了印刷業(yè)以及出版業(yè)界的廣泛關注,圖書出版商、發(fā)行商以及零售商都積極應用按需印刷技術,拓展新的業(yè)務領域。1997年,美國印刷企業(yè)中,能開展按需印刷業(yè)務的公司占8%,[2]2003年達到12%,預計2010年將達到20%。[3]
如今按需印刷技術在美國整個圖書產業(yè)鏈的應用已經十分普及,不僅表現在整個產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高度參與和廣泛的應用,更表現在這一技術在市場上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我們不得不提到美國當今最為成功的按需印刷公司——閃電之源公司(Lightning Source)。該公司以數字技術和網絡平臺為基礎,最早將按需印刷這項技術應用于商業(yè)用途,是目前發(fā)展最大并且影響力最為深遠的一個公司。[4]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諾(BARNES&NOBLEINC)、網上零售巨頭亞馬遜(AMAZON)等公司均與閃電印刷公司合作,開展POD業(yè)務。蘭登書屋也建立了自己專門的POD部門,開展網上出版與POD業(yè)務。[5]一些公司與連鎖書店合作,在零售書店安裝POD設備,隨時為讀者印制圖書,獲得了可觀的效益。
除了美國以外,在日本、英國、德國等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國家,按需出版的發(fā)展同樣引人矚目。英國和德國的按需出版自2005年之后開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按需印刷逐步成為國家出版業(yè)和發(fā)行業(yè)新的增長點,按需出版的市場份額不斷達到新高。而在日本,印刷業(yè)與出版發(fā)行業(yè)的強強聯手也使得日本的按需出版業(yè)形成一個強大而完善的生產鏈系統(tǒng)。
相對于蓬勃發(fā)展的國外按需出版來說,我國的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還處于起步的階段。新世紀初,有些出版社開始引進了數字化的印刷設備,用于印制內部文件、樣書、產品樣本、宣傳冊等,但這還只是對傳統(tǒng)膠印的補充手段。
在我國第一個進行按需出版嘗試的當屬知識產權出版社。在探索與實踐的基礎上,知識產權出版社爭取到了新聞出版總署對按需出版業(yè)務的支持,于2004年4月率先啟動了按需出版工程。這個項目可以提供6種POD服務:新書出版、圖書復版、尋斷版書、按需印刷、網上書店以及分類專利文獻訂閱等,[6]并且還專門成立了一個按需出版的部門,建立了專門的“中國按需出版網”。2004年的上海書展上,上海同昆數碼圖書有限公司首次展示按需印刷技術,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新書提供現場按需印刷服務,并可對出版社開展樣書印刷、斷版書印刷、商務文件快印等業(yè)務,引起業(yè)內人士的普遍關注。
商務印書館于2008年底推出了按需印刷業(yè)務。它們把44卷819期/號的《東方雜志》全部數字化,用戶可對約30000篇文章、12000多幅圖畫、14000多則廣告,按照標題、作者、關鍵詞、摘要等進行檢索,并可選擇按需印刷服務。
從以上先行者的實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按需印刷以及按需出版的概念正逐步被國內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將對我國圖書行業(yè)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作為一種新型的印刷技術,按需印刷的出現正在改變著印刷業(yè)的整個面貌。如果說激光照排技術的發(fā)明使印刷行業(yè)走出了鉛與火的時代,數字化印刷技術則將使制版這一從印刷術發(fā)明以來一直不可缺少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省去,實現從數字化內容到印刷型圖書的直接轉換。在技術經濟的層面,目前按需印刷的普及還有兩個障礙:一是數字印刷設備對于高精度圖像,尤其是彩色圖像的印刷質量還不及制版印刷的效果;二是一體化的數字印刷裝訂設備的價格較高,導致投資大,在價格上與小型膠印設備相比并無優(yōu)勢,特別對國內來說,按需印刷設備要依賴進口,國內技術支持力量不足,更使按需印刷難以迅速發(fā)展。
所幸的是,隨著國家對數字出版業(yè)發(fā)展的日益重視,按需印刷的技術條件也不斷在提升。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將引進和生產“集成式按需印刷設備”,由一臺機器完成圖書內容數據輸入、儲存、印刷、裝訂,直至產出圖書成品的過程,[7]以適應數字化出版發(fā)展的需要。
在傳統(tǒng)的印刷模式下,印刷廠是靠擴大規(guī)模、提高技術以減少成本,從而達到規(guī)模效益來獲得利潤。在按需印刷技術出現后,在大印量的市場上,傳統(tǒng)的印刷廠仍然有發(fā)展的空間,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以取得效益。而與此同時,小型的應用數字印刷技術的印刷廠將迅速發(fā)展。在這樣兩個不同方向的發(fā)展模式下,印刷業(yè)的發(fā)展格局會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的大印刷廠依舊依靠技術改進產生的規(guī)模效益來獲得利潤,這類印刷廠主要滿足大批量出版物的印刷需要。而數字化印刷廠則依靠其快捷方便的優(yōu)勢,規(guī)模小而分布廣,以定制印刷的服務來滿足用戶個性化、小批量的需求。
按需印刷作為一種新技術對出版業(yè)帶來的影響是革命性的。雖然圖書出版是人類傳播和保存知識的手段,但是在社會活動中,出版是一種經濟行為,出版企業(yè)是按照經濟規(guī)律運作的。在傳統(tǒng)的印刷技術環(huán)境下,圖書必須要批量印刷,而且要達到足夠大的數量才能夠維持成本和獲利,因此出版業(yè)始終在估計圖書銷量、減少庫存的困境中掙扎。而按需印刷可以使出版社從此擺脫這個難題。
首先,出版社將不再為圖書庫存擔憂。有按需印刷設備后,出版社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宣傳出版的新書,或者只印少量樣書,然后根據讀者的需求按已經確定銷量的印數隨時印制,做到先銷售再印刷,實現零庫存。其次,出版效率會大大提高。由于免去了昂貴的制版環(huán)節(jié),圖書的價格不取決于印數,一本書也可以開印,降低了成本,滿足讀者即時的需要。第三,圖書的生產和交易全過程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系統(tǒng)完成。一個完整的電子商務系統(tǒng)需要解決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三個問題,多數行業(yè)的電子商務系統(tǒng)都不能解決物流問題,需要在電子系統(tǒng)之外建立物流渠道。但是數字化的圖書內容信息卻可以方便地從網上傳遞到用戶身邊的圖書快印機上,免去了圖書儲存、運輸等一系列物流環(huán)節(jié),完滿地解決其他行業(yè)不能解決的問題,建立全流程的電子商務系統(tǒng),極大地提高出版行業(yè)的經濟效益。
在圖書銷售數量決定出版社經濟效益的情況下,出版社需要在圖書的內容價值和市場銷量之間尋求平衡,內容價值高的圖書不一定市場銷量大,常常不能順利出版。而在降低了出版社的經濟風險,經濟效益有保障后,出版社對于出版物的所有考慮都落到了出版物本身的價值上,圖書本身的價值就是決定其是否適合市場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目前國內實行根據圖書的印張確定定價的制度環(huán)境下,按需印刷降低了出版風險,將有利于出版社轉變經營觀念,有利于高價值的學術圖書的出版,提高出版物的文化內涵和學術水平。
按需印刷是實現按需出版的基礎技術條件,但并不意味著有了按需印刷設備就可以實現按需出版。真正意義上的按需出版應該是按照兩個方面的需要出版:一是按照作者的需要出版,只要作品的內容符合出版的要求,經過編輯審校程序后都可以出版;二是按照讀者的需要出版,對已經可以出版的圖書根據讀者的需要隨時印刷出書。
在現階段,按需出版在我國的普及還有諸多的難點。在制度層面,現行的書號管理制度使按需出版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已有書號圖書的短版、斷版印刷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按需出版還有待于管理體制的調整。在技術層面,即時印刷設備還依賴進口,印刷高精度的畫面質量還不及傳統(tǒng)的膠印,而且國內相應的技術支持環(huán)境也還不完備。在經濟層面,由于即時印刷設備的高成本,目前的價格優(yōu)勢還只是在小批量的出版物印刷上,大批量的圖書印刷還要依賴傳統(tǒng)設備。此外,如何在按需出版即時印刷的環(huán)境中實現對著作權和版權的控制,也還有許多法律法規(guī)層面的問題需要解決。
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興起似乎是圖書發(fā)行中盤商的終結者,但是國外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是,各國的圖書中盤商都是推動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促進派。以美國的閃電之源公司為例,它擁有來自2400家出版社的60萬種圖書的電子書庫,又與擁有專利產品“圖書快印機”的按需出版公司(On Demand Books,LLC)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大有包打天下的架勢。德國、英國和日本的情況也是如此。
中盤商如此熱衷于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是因為他們有兩個優(yōu)勢:一是在網絡化的環(huán)境下,大的中盤商都已經建立了電子商務平臺,擁有書目數據庫資源和管理的技術與經驗,擴展為全文圖書信息的管理系統(tǒng)沒有大的技術上的障礙;二是中盤商上游連接著出版社,下游連接著零售商、圖書館或終端讀者,能夠保證穩(wěn)定和暢通的供應和銷售渠道,經濟上沒有大的風險。而從出版社的角度,盡管在技術上是可以拋開一切中間商直接把圖書銷售給讀者,但是在實際運作中,把發(fā)行銷售委托中間商做,自己集中精力做好圖書的選題和出版工作對出版社的發(fā)展更為有利。因此,在按需印刷和按需出版的環(huán)境下,圖書中盤商仍將發(fā)揮不可缺少的作用,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在這一領域,國內的發(fā)行商也有可施展的空間。隨著改革開放,國內學術界對國外文獻資料的需求與日俱增,圖書館是引進外文文獻的主力軍。由于經費所限,圖書館的外文圖書缺藏十分嚴重,僅以高校圖書館人文社會科學圖書收藏為例,目前高校圖書館每年購進的外文圖書只占國外出版量的50%,如果回溯到1949年,收藏量僅相當于這個時期出版量的1/5左右,[8]遠遠不能滿足讀者的需要。發(fā)達國家按需出版公司擁有的解決了知識產權的圖書資源已經有相當大的覆蓋面,如果國內的圖書進口公司能夠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代理國外按需出版公司在國內開展按需印刷業(yè)務,開辟圖書進口的新渠道,這對國內圖書館補充缺藏,提高文獻保障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圖書館傳統(tǒng)的圖書采集、典藏和服務制度都是基于圖書印刷出版發(fā)行的傳統(tǒng)模式設計的。由于圖書再版的不確定性,藏書缺失了不容易補充,圖書館在采集圖書時,只要經費允許就“寧濫勿缺”,盡可能收全;在圖書流通時,也會有許多對讀者的限制性規(guī)定,以保持藏書的完整。這些措施無疑不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按需出版的出現,將為圖書館破解這些難題提供新的思路。
在按需出版的環(huán)境里,短版書和斷版書的獲取將不再困難。只要數據庫中儲存有圖書的電子文本,在解決了版權問題的前提下,在用戶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印制圖書。即使因為出版年代久遠,或是因為印數少,市場上已經沒有這種書流通,只要有這種書的電子文本,就可以隨時獲得,這就大大豐富了圖書市場上可供圖書的品種。隨著圖書回溯數字化的推進,從理論上說,只要一本書在世界上存在過,就可以隨時再現它的印刷本。這就極大地減輕了圖書館圖書采訪工作的壓力。首先,買新書不再是一錘子買賣,即使一時漏訂,發(fā)現以后還可以及時補購;其次,印舊書不再困難,為圖書館系統(tǒng)地補充館藏提供了新的來源和手段;第三,可以降低對訂購復本數量精確度的要求,并且可以采取“適度從緊”的策略,不必預估足夠的復本,必要時再臨時補購。這些便利將使文獻資源建設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發(fā)生新的變化。
國內圖書館的典藏制度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圖書館有一個明顯的不同點,就是保存本制度。西方國家圖書館一般不買復本,除了特藏圖書外,所有的藏書都可以外借。而國內只要是有一定規(guī)模的圖書館,除了價格較高的大型圖書可能只買一本外,一般都會訂購一定數量的復本,并且會把每一種書留一本保存在閱覽室,原則上不外借,也有稱庫本、樣本、種子本等。保存本制度的起源沒有進行過考證,但它的存在應該是與中國的國情有一定的關系。由于經濟欠發(fā)達,圖書基本上都是平裝,不耐用,而且國人愛護公共財產的意識不強,流通圖書的損壞比較嚴重,為了保持圖書館藏書的長期可利用,只好留一本以備不時之需,這也是合理的考慮。但是這么多圖書館都留著一套不能外借,而且使用率不高的圖書,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是一個很大的浪費。按需出版可以解除圖書館的這個后顧之憂,除了少部分承擔長期保存文獻任務的圖書館還需要保留保存本制度外,多數圖書館都可以取消保存本,使盡可能多的圖書被讀者充分利用。如果連同上述減少不必要的復本的作用,所釋放出來的館舍和人力資源的總量是相當可觀的。
目前發(fā)展如火如荼的圖書館聯盟中,館際互借是一項主要的協(xié)作功能。館際互借是進行實物傳遞,需要人工處理館際借書請求、下架、運輸、借還手續(xù)、運輸、驗收、歸架等一系列程序,需要運輸費用,如果認真計算一本書的館際互借成本并不是一個小數字。如果按需出版的發(fā)行網點已經延伸到圖書館,那么在讀者需要某一本書而圖書館沒有收藏時,缺藏圖書的信息可以通過網絡傳到現場印制,而且這本書在讀者使用后可以入館收藏繼續(xù)被其他讀者利用,這時圖書館解決讀者需求的措施將在按需出版成本和館際借書的傳遞成本之間進行比較,館際互借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此外,按需出版的發(fā)展對電子圖書的發(fā)展前景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電子圖書以其攜帶方便、可進行特定字段檢索為優(yōu)點,但是畢竟閱讀起來不如紙本圖書方便和舒服。盡管電子圖書的閱讀器不斷有新產品問世,性能不斷改善,目前的普及情況并不樂觀,并沒有出現取代紙本圖書的跡象??梢栽O想一下,如果圖書快印機配備在圖書館,讀者在看一本電子圖書時覺得有興趣,想借紙本圖書回去細細品味,就提出借書請求,圖書館隨即印一本圖書出借,那將是一種新的服務方式。也許按需出版的發(fā)展意味著,紙本圖書將獲得新的生命力,在圖書館里紙本圖書將和電子圖書永遠共存下去。
從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來看,按需印刷出版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圖書出版發(fā)行的物流消耗,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為對銷量預測不準造成圖書積壓浪費,也能夠減少圖書館長期保存圖書的壓力,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保護環(huán)境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是出版行業(yè)今后的發(fā)展方向。2006年,數字出版被國家列為“十一五”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點,這為按需出版提供了政策的鋪墊。
實現按需出版后,整個圖書產業(yè)鏈中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成為可以直接面向讀者的節(jié)點。正如美國的帕修斯集團總裁麥克紐恩所說的:“由于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的出現,出版鏈條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保?]印刷業(yè)、出版業(yè)、發(fā)行業(yè)和圖書館的社會分工和專有職能將會發(fā)生分化和重組。處于這樣的形勢下,各行業(yè)的發(fā)展模式、市場定位和經營理念都會處于一個變化調整的時期,這將對從業(yè)人員,特別是管理人員提出許多新的課題。從市場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看,市場機制總是會去掉不必要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的消耗,以達到投入產出效益的最大化,而這也是符合現代社會節(jié)約資源的發(fā)展理念。相信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和數字化技術的不斷進步,按需出版的大環(huán)境會不斷地與技術的發(fā)展協(xié)調同步,實現相關行業(yè)的和諧發(fā)展。
[1]王瑞玲.按需出版及其對圖書館的影響[J].圖書情報知識,2006(1):53-56.
[2]趙俊成,張瑞娟.按需印刷面面觀[J].中國印刷,2008(2):29-31.
[3]張桂蘭.解讀“按需印刷”[J].數碼出版,2006(11):29-30.
[4]練小川.從按需印刷到按需銷售[J].出版參考,2008(21):38,41.
[5]鴻棟.POD加快出版印刷業(yè)態(tài)改變步代[J].今日印刷,2006(9):54-56.
[6]李德升.個性化市場模式下的按需出版與數字印刷 [J].科技與出版,2007(7):53-56.
[7]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將生產“集成式按需印刷設備”[EB/OL].[2010-03-14].http://www.reyin.cn/news/qiyeynanxiao/201003/09-276621.shtml.
[8]肖瓏,等.高校人文社科外文資源的布局與保障方法[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6):2-7.
[9] 按需出版 [EB/OL].(2009-06-30).http://nes.keyin.cn/plws/view.php?aid=6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