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娟
構建高效課堂 在反思中成長
張學娟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初中化學課程內容多,時間緊,任務重,完成教學任務的最佳方法就是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筆者在教學中以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理論為指導,工作中體會到教學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法寶,只有及時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才有感慨、頓悟,教育教學任務得以高效順利地進行。
《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思考》一文提出:“教師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提供資料和領著學生走別人走過的老路,而是把他們的智能引導到科學方法上去,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探索、調查和考證精神,而絕不是想當然行事?!彼越虒W中為使化學教育適應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使全體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筆者在課堂上根據化學學科的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實驗探究活動,給學生多提供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他們按照正確的方向進行探究活動,培養(yǎng)他們對化學學科的興趣。
在教學中筆者注意抓住有利時機,多給學生恰當的肯定鼓勵,讓他們盡可能地享受成功的喜悅。反思多年化學教學實踐發(fā)現,學生對教師的演示操作,不注意細節(jié),只注意現象;而看同伴的操作注意每一個細節(jié),不對馬上指出,很注意實驗規(guī)范,擔心不能成功。大多數學生愿意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示,以顯示自己的實力,一旦操作失誤,改正后記得特別牢。學生很喜歡用實驗進行物質的鑒別,因為各種方法任自己挑選,希望自己的方法與眾不同,鑒別出來后有一股成功的喜悅感。因此在教學中,筆者大膽地把演示實驗變?yōu)閷W生實驗,有力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精神,大大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效益。在這個基礎上,把一些驗證性實驗改成探究性實驗。學生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抽象來獲得結論,它以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化學教學中發(fā)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時,把書本的實驗作為原理自學。然后,出示一些實驗儀器,包括針管、氣門芯、橡皮筋、酒精燈、火柴;集氣瓶、雙孔橡皮塞(配有導管、燃燒匙)、燒杯、彈簧夾等;藥品包括紅磷、硫磺、木炭、水等。設計測定氧氣含量的方案。學生積極討論,但不敢一試。筆者的鼓勵和點撥雙管齊下,學生開始上場。盡管實驗結果各有不同,但不管哪種情況,都能讓學生繼續(xù)探究下去,找出不同的原因。在點撥的基礎上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用木炭或硫磺代替紅磷行嗎?為什么?問題明確了,這時舉手要求實驗的學生爭先恐后。從學生這種主動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上,可嘗到探究教學的甜頭。
來到西關中學有了許多走出去學習的機會,但出去聽公開課,教師使用的大多是多媒體。而西關中學條件所限,初三教室沒有多媒體,那么能否將一些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加以改進,為我所用呢?復習課“二氧化碳的性質”,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師讓學生寫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要求反應類型不能重復),比一比誰寫的多。將寫的最多的以實物投影形式呈現出來,師生再一起補充完善。筆者根據實際情況,將其改為學生到黑板板書,生生互補,結果學生爭先恐后,互相補充,竟然將所有符合條件的化學方程式全部寫了出來,效果比用多媒體好得多。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學生之多令人始料未及;同時極大地鞏固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且教師點評更清晰方便,可謂一舉多得。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是,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善于挖掘教材存在的科研價值,充分利用學生的團隊資源、差異資源進行教學。如果還不加強學習,不加強思考,走老路,滿堂灌,就很難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從這件事上筆者也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勇于學習、敢于實踐,才能不斷豐富完善自我,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以名著為伴,以經典為伴,行走在教書讀書之間,讓閱讀成為生活的必需,在閱讀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為了使課堂更精彩,筆者在青島教育教學網上摘錄《教師課堂精彩用語》認真琢磨體會;閱讀教育報,使自己的教育理念跟上時代的要求;為了使學生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閱讀《清華名師告訴你這樣學習最有效》一書,在教學中滲透給學生,使他們掌握最有效的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為了使學生更多了解科學家的故事,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結合課本知識給學生誦讀《化學家的故事》一書中的侯德榜、門捷列夫等青少年時代奮發(fā)有為的感人事跡,使學生得到心靈的啟迪,樹立將來為我國的化學工業(yè)作貢獻的遠大理想。
總而言之,在高效課堂中,教師要給學生探究問題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給學生選擇的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空,讓他們自己去發(fā)展。
[1]羅杰斯.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思考[M]//個人形成論:我的心理治療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平度西關中學)
作者:張學娟,本科,中學二級教師,從事初中化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