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群
低年級古詩教學策略例談
劉玉群
在小學低年級的教材中,選編了一些精美的古詩。這些古詩描繪的內(nèi)容大多形象生動,情景交融,“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是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和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
低年級古詩怎么教?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本文擬以《回鄉(xiāng)偶書》一詩為例,采用“質(zhì)疑漫談生像法”,引導學生質(zhì)疑,想象,補白再生情境,體驗表達情感;抓住本詩情節(jié)曲折的特點,采用讓學生編一編、演一演的方法,深化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
詩是形象思維的產(chǎn)物,讀詩悟意也需用形象的思維方式,還原本象,再現(xiàn)情景,才能把握詩人情感的真諦?!痘剜l(xiāng)偶書》是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首唐詩,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xiāng)不被認識的情景,表達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中描述的情景與學生的認知實際有一定的距離,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時應當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拉近古詩與學生情感的距離,進入到詩歌特有的情景中。
這種情景的營造,可以通過3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1)談話創(chuàng)景。教師以富有感染力的充滿激情的導語,帶領學生走進古詩的情境中:“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詩詞國度’。從我們學過的許多詩詞中,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麗,感知了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態(tài),感受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詩詞的神圣殿堂,去感受唐朝著名詩人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吧!”
2)剖題入景。從題目入手,通過設問引入,激活思維,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心境:“同學們,剛才讀了題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產(chǎn)生了什么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從題眼“回鄉(xiāng)”入手,由題目想開去:“主人公是誰?他去了哪里?什么時候回鄉(xiāng)?有哪些特別值得一書的?”
3)交代釋景。從詩人的生平情況和寫作的時代背景入手,是準確理解詩意的必由途徑。因此,教師要對有關資料作簡要的交代,有條件的還可以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信息,為更準確地閱讀理解作鋪墊,以利于深入探究古詩內(nèi)涵。
詩以形象說話,只可意會,難以作準確的言傳;只能感悟,無須作多余的講釋。因此,古詩教學,要力避繁瑣的講解,也無須旁征博引,更不必探幽發(fā)微,否則就會破壞其形象的完整性,損害詩的藝術感染力。教師應著力于引導學生讀悟欣賞詩文,在學生提出疑義的地方,酌情點撥,指點迷津,以此引發(fā)學生對詩文的情感體驗,感知美的情愫,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
因此,在初讀古詩,并劃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語,重點學會“鬢”和“衰”,注意分析讀音和字形,并相機理解“鄉(xiāng)音”這個詞后,著重引導學生感知全詩大意。1)自讀自悟,合作交流。組織小組自讀交流,相互說一說,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2)適當點撥,妙趣橫生。教師設疑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一邊說一邊在頭腦中再現(xiàn)畫面,弄清楚兩個問題:①詩中有哪些人物?詩人此時的外表怎么樣?②詩中出現(xiàn)哪一個情節(jié)?有哪些細節(jié)省略了?
古詩的教學,應重在感知感悟,切忌逐詞逐句地釋詞解意,那樣會破壞詩的意境。這部分教學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默想、釋疑、合作學習、自主感悟,從而從整體上把握古詩大意。
學習古詩,可以啟人心智,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凈化心靈。而詩的這種功能主要通過形象復原、潛心體味而獲得。在學生整體感受了詩的意境后,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深入體悟情感。
朗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方式,朗讀不僅有助于理解思想內(nèi)容,而且能夠增強語感,體會到語言的韻味。古詩中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意境美,要在反復的詠誦過程中自行感受。讓學生深情朗讀,想象詩中出現(xiàn)哪幾個動人的畫面?
1)“少小”指什么時候?“老大”有多大?你從哪里可以看出?和“鄉(xiāng)音無改”有什么聯(lián)系?2)從“少小”與“老大”這對反義詞,你感受到什么?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吧。(離家時何等意氣風發(fā),志向遠大,回鄉(xiāng)時又是多么的落魄失意。)3)兒童與詩人在什么地方“相見”,試想象描述一下。4)從“笑問客從何處來”來看,詩人又是怎樣的心情?在兒童看來,詩人已成了“客”,詩人此時會是怎樣的百感交集,萬分感慨?
引導學生根據(jù)以上問題,邊朗讀,邊想象,邊討論,感知詩意詩情,揣摩詩人的情感和頓生感慨的緣由。
這個部分的教學,旨在讓學生抒發(fā)獨特的感受,走進詩中與詩人同遭遇,同嘆息,進行情感交流,深化內(nèi)心體驗,讀詩與悟詩交互進行。
古詩的語言凝練,構(gòu)思精巧,跳躍性大,多處留有空白,言雖盡而意無窮。根據(jù)這首詩情節(jié)性強的特點,還可以通過編演故事,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體驗,感同身受,拉近學生與詩人、與時代的距離,更深刻、更真切地體驗詩中情景,感悟人生,升華情感。
1)引導學生編擬:人物——一個兩鬢斑白的老人,幾個頑皮活潑的孩子;地點——村東頭的一棵百年老槐樹下;時間——一天晌午。事件——幾個天真稚童在樹下嬉戲,一位老人牽著毛驢,從鄉(xiāng)村小道慢慢走來,兒童向詩人發(fā)問,詩人背著手陷入沉思。
引導學生注意場景變化,由鄉(xiāng)村小道到村頭老槐樹下;人物出場,老人走來,小孩嬉戲。詩人內(nèi)心獨白:“想起‘少小’離家時,跟他們一樣大,而今兩鬢斑白了。時間飛逝,在兒童眼里,我這個主人也成了‘客’。離家?guī)资炅?,有誰還認得兒時的我?而我又有什么成就,能對鄉(xiāng)親們說些什么呢?”
2)在小組里試著編一編、說一說,相互補充得具體些、完整些。
3)推薦一兩個小組上臺表演故事,相機給予點評。
4)引導體驗,說出感受。①假如你是兒童,見到這位老人,你會怎么想、怎么說呢?②假如你是詩人,你有何感慨?你想對兒童說些什么?對家鄉(xiāng)父老說些什么?
此外,課本中每首詩都有插圖,詩句描寫的情景,借助圖畫再現(xiàn)出來,使內(nèi)容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可感。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充分利用文中插圖,幫助學生讀悟詩意。
引導學生由這首詩想開去,搜集有關思鄉(xiāng)的詩文,誦讀之,吟詠之。這樣既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又把視野由課內(nèi)轉(zhuǎn)向課外,體現(xiàn)了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
最后由教師進行課堂小結(jié)。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60篇,并列出70首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可見古詩在語文教學中所處的重要位置。因此,除了課堂教學,還可以在學校里、在班級里開展諸如“每周一詩”的誦讀活動,組織“詩歌朗誦會”,舉行“詩歌朗誦比賽”等,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熱情和興趣,使誦讀古詩蔚然成風。
(作者單位:河北省威縣方營學區(qū)張官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