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亞琴 包根書 楊玉君 金智生
人眼結膜羊狂蠅蛆病是羊狂蠅幼蟲侵染眼結膜引起的。羊狂蠅屬于狂蠅科、狂蠅屬。羊狂蠅幼蟲是羊鼻孔、眼常見寄生蟲,羊為正常宿主,偶爾感染人。截止2004年,在國內各省人眼結膜羊狂蠅幼蟲感染已報道共540余例〔1〕,筆者在甘肅省臨洮縣新添鋪鄉(xiāng)支農工作期間曾接觸3例結膜囊羊狂蠅幼蟲寄生病例,報道如下。
病例1,王某,女性,38歲。因“右眼奇癢,異物感”就診于眼科門診。裂隙燈下檢查:結膜充血明顯,翻開眼瞼仔細檢查,見上穹窿外側結膜上有1條乳白色蠕動梭形蟲體,長1.6~1.8 mm,直徑0.5~0.8 mm。用干棉簽沾出,即放入75%乙醇中,留作標本。蟲體取出后癥狀即明顯減輕。徹底沖洗結膜囊,給予抗生素滴眼液,患者痊愈。詢問病史,自述前日于田間收獲大蔥時,不慎將蔥根上泥土濺入右眼,當時未在意?;丶液笞杂X異物感明顯,自用消炎滴眼液無效而就診。
另外2例患者均為中年男性農民,1例告知在田間走路時左眼被風吹進“異物”,另1例病因不明。3例病例均在夏秋季發(fā)生,主訴均為患眼奇癢、異物感,且位置不固定。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無效,蟲體取出后癥狀即明顯減輕。其中1例1眼結膜囊內取出3條幼蟲。以上2例因與報道的第1例患者取出的蟲體相似,未再收集標本。
固定標本送至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用浸濕生理鹽水的棉簽粘取幼蟲體壓片,幼蟲1.60 mm×0.60 mm,顯微鏡下觀察,蟲體呈圓柱形,黑白相間;前端有一對黑色尖銳的角質口鉤,尖端向外彎曲;體長為13節(jié),各體節(jié)的背面光禿,體節(jié)的側面前緣有3圈小刺;體內有黑色消化道及呼吸孔;尾部為左右兩葉,形狀對稱;氣門很小呈管狀。經鑒定為羊狂蠅幼蟲。
羊狂蠅多為羊、馬、牛等牲畜寄生蠅。夏秋季成蠅繁殖產卵于羊、馬、牛等鼻腔、眼結膜囊內。1齡幼蟲活動能力很強,爬入鼻腔固定于鼻粘膜上,并向鼻腔深處爬動,達到鼻腔、額竇或鼻竇內,少數進入顱腔,經9~10個月發(fā)育為3齡幼蟲。翌春幼蟲從固著部逐漸向鼻孔爬出,當患羊打噴嚏時,幼蟲被噴出,落地入土或羊糞堆內化蛹,蛹期1~2個月,后羽化為成蠅??裣夛w行時偶撞及人眼將卵產于人結膜囊或通過污染蠅卵物品間接感染人,引起人眼蠅蛆病。我國多見于內蒙古、新疆、青海等牧區(qū)的放牧人、野外工作者〔2〕。治療需應用表面麻醉藥,用棉棒或鑷子取出,而后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結膜囊,予抗生素滴眼液點眼。值得一提的是蠅蛆的數量一般在10~40條不等,多隱藏于上穹窿區(qū)和結膜皺褶內,所以取出時一定要仔細查找,不能遺漏。收集標本時,注意要先予表面麻醉滴眼液降低患眼的敏感性,然后在裂隙燈下用顯微鑷夾出或半干棉簽沾出蟲體,放入75%乙醇中,及時送病理科。本人用干棉簽取出蟲體,又在75%乙醇中存放超過1個月的時間,給標本確認帶來一定難度。
查閱相關資料得知,眼部寄生蟲種類多達幾十種,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我們得到的啟示是,眼科醫(yī)生應學習相關資料,在臨床工作中要考慮到眼部寄生蟲病的可能,翻開眼瞼仔細檢查,尤其是穹窿部,可反復多查。蟲體取出后要徹底沖洗結膜囊,并給予抗生素滴眼液治療。
[1] 李雍龍.人體寄生蟲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44.
[2] 李鳳鳴.中華眼科學:上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