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幼兒急疹是由人類皰疹病毒6型病毒引起的一種發(fā)疹性疾病,在基層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許多鄉(xiāng)村醫(yī)生對此病缺乏認識,往往誤判為藥物過敏,或與麻疹鑒別不清。2009-10/2010-09本科共診治幼兒急疹31例,現(xiàn)將診治情況回顧性分析。
1.1 臨床資料 2009-10/2010-09遼寧省遼中縣人民醫(yī)院兒科收治幼兒急疹患兒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齡 3.5~22個月,<6個月5例,~12個月20例,>12個月6例。31例均無明確接觸史。
1.2 診斷標準 參照《兒科診療常規(guī)》中幼兒急疹診斷標準:(1)起病急,驟然高熱達39~40℃,但全身癥狀輕,可伴有輕度咳嗽、腹瀉,偶于病初有高熱驚厥者;(2)3~4 d后熱退疹出,為大小不等的淡紅色斑丘疹,面部較少,軀干多,肘膝以下無皮疹,1~2 d消退,不留痕跡;(3)枕后及頸部淋巴結(jié)輕度腫大;(4)白細胞正常或降低。
1.3 納入標準 (1)符合診斷標準;(2)年齡3~22個月。
1.4 排除標準 (1)出疹后仍發(fā)熱持續(xù)不退;(2)診斷為藥疹、麻疹等其他出疹性疾病者。
1.5 治療方法 31例患兒均給予積極的支持及對癥治療。采用雙黃連口服液(哈爾濱第六制藥廠)口服,≤1歲每次5 m L,>1歲每次10 m L,每日3次,療程5~7 d。或利巴韋林顆??诜?每次10mg/kg,每日3次。需靜脈輸液者給予炎琥寧注射劑5~8mg/(kg·d)靜脈滴注,對疑似合并細菌感染者適當選用抗菌藥物。伴高熱驚厥者止驚,腹瀉者口服合生元或媽咪愛等。退熱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懸劑或兒童百服寧口服液。
1.6 觀察指標 觀察熱退時間、疹型、淋巴結(jié)腫大、白細胞計數(shù)及分類。
1.7 療效判定標準 1周內(nèi)熱退,皮疹消失,白細胞計數(shù)恢復正常。
2.1 癥狀 31例均有發(fā)熱,起病急,體溫驟升,高熱達 39~40℃,發(fā)熱持續(xù)3~4 d后熱退,在退熱的同時出疹。皮疹為大小不等的淡紅色斑丘疹,部分皮疹可融合,皮疹先從頭面部開始,迅速遍及全身,但肘膝以下多無疹。皮疹于24 h內(nèi)出齊。2~3 d內(nèi)退疹,疹退后不留色素沉著、無皮膚脫屑。31例患兒均無流涕、噴嚏、流淚癥狀。其中8例伴有輕咳,6例伴有輕度腹瀉,3例患兒出現(xiàn)高熱驚厥。
2.2 體征 出疹前查體除枕部及頸部淋巴結(jié)輕度腫大外無陽性體征。
2.3 輔助檢查 白細胞計數(shù)23例為(4~10)×109/L,5例為(3~4)×109/L,3例為(10~20)×109/L。
2.4 治療結(jié)果 31例幼兒全部治愈,平均痊愈時間5.7 d。
幼兒急疹是由人類皰疹病毒6型引起,全年散發(fā),多發(fā)生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尤以6個月至1歲為多見。本研究中31例患兒發(fā)病均以驟起高熱,持續(xù)3~4 d,熱退疹出為其特征,在出疹前除枕部及頸部淋巴結(jié)輕度腫大外無陽性體征,臨床確診此病需待疹出之后,皮疹出現(xiàn)時間在發(fā)病的第3~4 d,在退熱的過程中或熱退后出疹。觀察31例患兒的出疹順序是:頭面部-胸背部-腰腹臀部-四肢近端,肘膝以下皮疹較少或無疹。皮疹為淡紅色的斑丘疹,部分可融合。出疹速度快,24 h內(nèi)出齊。出疹后2~3 d皮疹完全消退,疹退后皮膚無色素沉著,無脫屑。
本病的治療重點是采取積極的支持和對癥療法。發(fā)熱時給予退熱,并注意攝入的液體量及熱量是否充足。避免因體溫過高引起高熱驚厥??山o予利巴韋林顆??诜共《?雙黃連口服液,板藍根沖劑亦可適當選用。一般不需靜脈用藥,如需靜脈用藥,可給予炎琥寧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過程中注意有無合并細菌感染適當選用抗生素,合并高熱驚厥者及時止驚對癥處理,伴腹瀉者可給予合生元、媽咪愛等益生菌制劑口服。
因本病系病毒感染,有可能累及一些重要器官,如出現(xiàn)病毒性腦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目前雖無相關(guān)報道,但在臨床工作中仍應十分警惕,在診察患兒時注意其意識狀態(tài),有無頻繁嘔吐,肌陣攣,共濟失調(diào)及心動過速等癥狀及體征。
[1] 魏珉,王丹華,董梅.兒科診療常規(guī)[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35-136.
[2] 邢嬛.幼兒急疹[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1,16(11):64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