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莉民 浙江省桐廬縣第一人民醫(yī)院 桐廬 311500
健康教育對腦卒中患者家屬心理健康及應對方式的影響
余莉民 浙江省桐廬縣第一人民醫(yī)院 桐廬 311500
腦卒中 家屬 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應對方式
腦卒中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腦血管疾病,是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約有7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勞動能力喪失[1]。研究表明,腦卒中患者90%在家庭由家屬照料,家屬因照料負擔所造成的心理障礙高達60%[2],有的甚至患上抑郁癥和焦慮癥。而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況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有很大關系[3]。2009年5月—2010年5月,本院保健中心對52名腦卒中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現報道如下。
住院腦卒中患者家屬91人次參與,最終完成本實驗52人,男24人,女28人,年齡32~65歲;平均(53± 7.8)歲;文化程度:文盲6人,小學18人,初中16人,高中10人,大學2人;陪伴患者住院時間:30~60天10人,61~90天15人,91~120天27人。
2.1 健康教育
2.1.1 健康教育內容 包括疾病知識、 心理指導、基礎護理技能、并發(fā)癥的防范知識、康復知識[4]。疾病知識:腦卒中的誘發(fā)因素、臨床表現、病因、先兆癥狀、并發(fā)癥及康復干預的目的;心理指導:引導家屬尋找生活的樂趣,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適度參加娛樂活動、體育鍛煉、增加信息交流; 護理腦卒中患者技巧:包括心理護理、良肢位擺放[5]、肢體功能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和輔助器具的應用及注意事項等。
2.1.2 健康教育方法 了解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告知接受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按自愿原則參加。健康教育時間為1個月,均在院內進行,采用集體健康教育、個別健康教育和發(fā)放健康教育處方自行閱讀相結合的方法,開始每周進行3次個別健康教育,每次30min,共12次,最后1次是組織全體家屬交流感受與技巧,并利用多媒體視頻解釋問題。
2.2 測評工具
2.2.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6]應用SCL-90評價家屬的心理健康狀況。SCL-90包含10個因子90條目,分別為軀體化因子12條目、強迫因子10條目、人際關系敏感因子9條目、憂郁因子13條目、焦慮因子10條目、敵對因子6條目、恐怖因子7條目、偏執(zhí)因子6條目、精神病因子10條目、剩余7條目未歸入以上任何因子,分析時將7條目作為其他因子處理。每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無為1分,輕度為2分,中度為3分,較重為4分,嚴重為5分。
2.2.2 應付方式問卷[7]該問卷包含6個因子共62條目,6個因子為解決問題、求助、自責、退避、幻想、合理化,其中解決問題和求助是比較成熟的應付方式;退避、幻想、自責是不成熟的應付方式;合理化是指為行為找出合乎邏輯和倫理道德的理由,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2.3 評價方法 對患者家屬在實施健康教育前及實施健康教育1個月后評價。調查人員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被調查者獨立填寫調查表,文化程度低者由工作人員代填。發(fā)放SCL-90量表及應付方式問卷各5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統(tǒng)計學方法:所獲數據輸入SPSS1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教育前后分值比較采用t檢驗。
3.1 患者家屬接受教育前后SCL-90評分比較 對患者家屬實施健康教育后,SCL-90評分中,除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因子的癥狀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患者家屬教育前后SCL-90評分比較( ) 分
3.2 患者家屬接受教育前后應付方式評分比 患者家屬接受健康教育后,求助、解決問題、合理化的積極應付方式明顯升高,退避、自責、幻想的消極應付方式評分明顯下降,見表2。
表2 患者家屬教育前后應付方式評分比較(±s) 分
表2 患者家屬教育前后應付方式評分比較(±s) 分
項目退避幻想自責求助解決問題教育前0.73±0.12 0.59±0.14 0.60±0.15 0.43±0.15 0.47±0.13教育后0.58±0.5 0.48±0.13 0.51±0.08 0.56±0.12 0.55±0.12 t值P值4.510 3.422 3.304 -4.086 -2.690<0.001<0.05>0.05<0.02<0.02
隨著現代臨床急救醫(yī)學的發(fā)展,腦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而致殘率仍呈上升趨勢,且大多數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和生存質量,在疾病治療、康復過程中,護理占據重要位置[8]?;颊叱鲈汉?,家庭是患者康復的主要場所,照顧者大多由家屬承擔。由于家屬在精神上、經濟上長期承受沉重負擔,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憂郁、焦慮,對患者采取回避、自責、幻想等消極應付方式。本次調查顯示患者家屬在教育前SCL-90評分較高,存在較多心理問題,應付方式消極。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家屬了解腦卒中的基本知識及護理,明確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將影響患者康復,從而按醫(yī)護人員的指導,積極消除自己存在的不良情緒,讓患者體驗到家屬對其的關愛,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有計劃的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變消極應付為積極應付。
[1]肖輝,李玲,唐榮華.腦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心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02,17(12):924-925.
[2]董麗萍,耿笑微.社區(qū)腦卒中患者主要照顧者的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1(14): 1313-1315.
[3]袁瑋,張瑞麗,劉麗華,等.腦卒中患者主要照顧者壓力與護理對策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7):637-640.
[4]黃敏,閔雅蓮,姚愛麗,等.腦卒中患者主要照顧者護理知識調查[J].上海護理,2008,8(4):12-15.
[5]馬誠,陳鵬.實用康復治療技術[M].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5:180.
[6]陳昌惠.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3-35.
[7]周英,張晉碚,關含紅,等.急性白血病患者艾森克個性問卷和應對方式問卷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9(2):135-136.
[8]李香風,趙紅,老年人家庭照顧者及其照顧能力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9,11(44):1051-1053.
201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