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軍,徐 平,,陳子瑜,Ptrice Bottineu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a.物理科學與核能工程學院;b.中法工程師學院,北京100191)
動態(tài)法測量良導體熱導率時,一般采用單端周期加熱法,通過檢測熱波從加熱端到恒溫端的傳播速度,得到被測材料的熱導率.目前大學物理實驗中常用的動態(tài)測量方法中,為了避免因熱耗散而引起的誤差,普遍采用在良導體外側(cè)包裹隔熱材料,要獲得高精度的實驗結(jié)果,需要較為復雜的實驗裝置[1],同時也忽略了高次諧波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2].本文介紹的實驗方法可以簡化實驗裝置,同時有效地消除諧波引起的系統(tǒng)誤差,提高了實驗精度.
一維半無限長的隔離均勻圓棒的熱傳導方程可以表述為[3]
式中u(x,t)表示圓棒的溫度,D=κ/cρ,c為圓棒的比熱,ρ為其密度,κ為熱導率.但由于在實際條件下,很難做到圓棒的熱學隔離,因此必須考慮對流和輻射的影響,式(1)需要進行修正.
首先討論對流的影響:熱對流遵循牛頓冷卻定律[4],即式中u0為環(huán)境溫度,u為熱源溫度,A為熱源表面積,h是與傳熱方式等有關(guān)的常量,一般空氣對流h為[5]2~25 W/(m2·K).此處給出了單位時間內(nèi)由于溫度的差異而傳播的熱量.圓棒在d x長度內(nèi)損失的熱量為
式中P為圓棒的周長.此時方程(1)可以改寫為[6-7]
式(5)中q和q′是與ν和D 有關(guān)的常量,ε是熱端溫度變化簡諧波的初始相位.
由于實驗時采用周期性熱源進行加熱,因此可以將周期性熱量分解為一系列傅里葉級數(shù)的疊加,溫度變化為[6]
其中
式(6)中An與εn分別是周期性熱源進行傅里葉展開以后,各個簡諧波的幅度值和初始相位.式(7)與式(8)中同時取ν=0,則可得不存在耗散時的計算公式[1].
由式(6)可知,求出某一位置處溫度的一個傅里葉級數(shù)的振幅或相位,與該傅里葉級數(shù)在另一位置的振幅或相位相比較即可求出熱導率.
對于本實驗所采集到的周期信號,由于數(shù)據(jù)是離散的,因此可以利用傅里葉變換來求得所需要的振幅譜和相位譜.
對于熱輻射,滿足[4]:
其中u為物體表面的熱力學溫度,u0為環(huán)境溫度,玻爾茲曼常量σ=5.67×10-8W/(m2·K4),ε描述實際物體與黑體發(fā)射熱輻射能力的差別.由于熱輻射在圓棒溫度和環(huán)境溫度差別不大時,其對實驗的影響有限,此處予以忽略.在結(jié)果分析中將對熱輻射強度做進一步討論.
圖1是實驗裝置的原理圖.該裝置由待測樣品(銅棒)、熱源和信號采集及處理部分組成.為了實現(xiàn)存在熱耗散時的測量,其主要部件是1根長50 cm的裸露的待測銅棒,并布有熱敏電阻陣列,用于采集銅棒的溫度變化.因為熱量沿著銅棒表面的耗散是微小量,可以假設(shè)熱量在銅棒中是沿著軸向傳播,在任意垂直于軸向的截面上的溫度是近似相同的,因此只需確定銅棒軸線上各點溫度的變化情況,就可以確定整個銅棒的溫度變化情況.在銅棒長度足夠長的條件下,可以認為銅棒的非加熱端溫度保持恒定,可以當作半無限長的系統(tǒng)來處理.
圖1 實驗裝置原理圖
測量是在各溫度傳感器具有穩(wěn)定波形條件下進行的,因此首先需要對系統(tǒng)進行充分預熱.再對實驗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采用快速傅里葉變換方法,以求出不同位置溫度的振幅譜和相位譜.
圖2是實驗過程中所采集到的各位置溫度變化的情況.從圖2中可觀察到熱波在傳導過程中幅度不斷地衰減,且諧波衰減速度比基波快,因此波形也在不斷地變化,離熱源越遠處,諧波衰減得越多,波形更接近于正弦波.由此可以判斷出在銅棒上離熱源足夠遠的位置,諧波分量衰減殆盡,只剩下基波,可用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但是由于諧波衰減至可以忽略的位置離熱源比較遠,這些位置的溫度變化也非常小,因而對溫度測量精度的影響會導致實驗結(jié)果有很大的誤差.
圖2 銅棒各點溫度變化曲線
圖3 第一個熱敏電阻溫度信號的幅度譜和相位譜
對溫度變化曲線進行傅里葉變換,可以得到幅度和相位譜.第一個熱敏電阻的幅度譜和相位譜如圖3所示,可以清晰觀察到熱波的各個諧波,因此可以利用各個諧波的溫度變化情況,對熱導率進行研究,并且實驗精度不會因為環(huán)境溫度緩慢改變而改變,降低了對整個實驗條件的要求,可以大大簡化實驗裝置.
表1分別列出了6個熱敏電阻在頻率為5,10,15 m Hz處的振幅和相位.利用表1中各個熱敏電阻熱波在5 m Hz時的諧波得到的振幅變化曲線和不存在耗散時的理論值相比較,可得圖4.從圖4中可以看到實測曲線略低于理論曲線,說明熱波在傳播過程中其熱量會沿著銅棒表面不斷流失,并且會導致實際測量得到的熱導率變小,同理分析相位亦可得相似的結(jié)論,因此引進式(9)的計算方法,可明顯減少由于熱損耗而引起的誤差.
表1 測得銅棒各點在不同頻率諧波下熱波振幅和相位值
圖4 各熱敏電阻熱波在5 m Hz諧波處振幅的實測值和理論值
由式(6)和式(9)可以看出,利用表1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求得qn與qn′,從而計算出D,計算結(jié)果如表2所示,ˉD=0.000 115 1 m2/s,從而計算出熱導率κ=394 W/(m·K).純銅在20℃時,熱導率κ的理論值為391 W/(m·K)[8],則相對偏差η=0.9%.
表2 銅棒各點在不同頻率諧波下qn,qn′與D值
討論輻射的影響.從表1可知,第一個熱敏電阻在平衡位置的溫度變化小于3℃,實驗所用圓棒材質(zhì)為紫銅,其高度拋光的發(fā)射率為0.03~0.04[5],以環(huán)境溫度為25 ℃,溫度變化3 ℃,發(fā)射率0.04為例,利用式(10)可以計算出:
而對流的影響也可以由式(2)計算得到,取h=2,則有:
由式(9)可知,本實驗中僅存在熱對流時,不影響實驗結(jié)果,而單獨比較式(7)和式(8)中的參量ν可知,熱對流對本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極其微小,在一定精度范圍內(nèi)可以忽略不計,且由式(11)和式(12)的結(jié)果可知,熱輻射的影響僅是熱對流的1/8,因此熱輻射的影響也可以忽略.
由上述分析可知,該實驗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存在熱耗散時的測量精度,其原理清晰,計算方便,并且可以加深對熱波傳導過程的認識,同時由于方法本身的特性,簡化了整套實驗裝置的結(jié)構(gòu),并且測得的實驗結(jié)果具有較高的精度,適合在大學物理實驗中應(yīng)用.
[1] 周慧君,江洪建,胡立群,等.熱波理論的應(yīng)用——良導熱體熱導率的動態(tài)法測量[J].大學物理,2005,24(6):47-49.
[2] 楊帆,呂庶白,于瑤,等.熱波法測良導體熱導率實驗中高頻熱波影響的分析與消除[J].大學物理,2006,25(7):50-52.
[3] Sullivan M C,Thompson B G,Williamson A P.An experiment on the dynamics of thermal diffusion[J].Am.J.Phys.,2008,76(7):637-642.
[4] 秦允豪.普通物理學教程·熱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4,128.
[5] 趙鎮(zhèn)南.傳熱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507.
[6] Carslaw H S,Jaeger J C.Conduction of heat in solids[M].2nd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137-140.
[7] Talpe J H,Bekeris V I,Acha C E.Measurem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heat capacity in an undergraduate physics laboratory [J].Am.J.Phys.,1990,58(4):379-381.
[8] 黃伯云,李成功,石力開,等.中國材料工程大典(第4卷)·有色金屬材料工程(上)[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