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紅鋼,林敏,任雪峰,于文廣,吳冬青
(河西學(xué)院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甘肅省高校河西走廊特色資源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甘肅張掖734000)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亞洲、地中海、中歐及東南歐地區(qū)廣泛栽培的蔬菜作物[1]。茄子是我國普遍食用的蔬菜,價格低廉,容易取材,而茄蒂(茄子的萼片)常作為茄子的下腳料丟棄。茄子全身均可入藥,茄蒂可治風(fēng)下血不止、血痔、口齒瘡、癜風(fēng)等[2]。本實驗以茄蒂黃酮為主要指標,在單因素試驗基礎(chǔ)上,借助SAS9.2統(tǒng)計分析軟件,采用響應(yīng)曲面法的Box-Behnken設(shè)計優(yōu)化出茄蒂黃酮最佳提取工藝。又通過體外實驗進行抗氧化作用研究,并應(yīng)用Origin分析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回歸,計算清除自由基的IC50和還原力的IC0.5。研究結(jié)果以期為該植物資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茄子(張掖市產(chǎn)紫黑色長茄子)購于蔬菜市場,取下茄蒂,洗凈、晾干,粉碎備用。
DPPH Sigma公司;鄰二氮菲、雙氧水、硫酸亞鐵、三氯乙酸、鄰苯三酚、三羥甲基氨基甲烷、三氯化鐵等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二次水。
WFJ2100型可見分光光度計(尤尼柯儀器有限公司);RE-52旋轉(zhuǎn)蒸發(fā)器(上海青浦瀘西儀器廠);SHB-III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mào)有限公司);國華HH-6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等。
1.2.1 茄蒂黃酮提取工藝
1.2.1.1 提取工藝流程茄蒂→洗凈→晾干→粉碎→加入乙醇→浸泡1 h→超聲→抽濾→減壓濃縮→定容→得黃酮備用液
1.2.1.2 黃酮含量測定[3]準確移取濃度為0.24 mg/mL蘆丁標準溶液0、0.20、0.60、1.20、1.80、2.40 mL,分別置于10 mL量瓶中,加入5%NaNO20.5 mL,搖勻,放置5 min后,加入10%Al(NO3)30.5 mL,搖勻,再放置5 min,然后加4%NaOH溶液5 mL,補水至刻度,放置1 min后,在510 nm處測定吸光度(以試劑空白為參比),以樣品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值為縱坐標作圖,得回歸直線方程:y=0.303 4x+0.010 7(R2=0.999 5)。線性范圍0~0.9 mg。
1.2.1.3 單因素試驗考察料液比、乙醇濃度、超聲時間3個因素對茄蒂黃酮提取量的影響。
1.2.1.4 響應(yīng)面法試驗設(shè)計[4-5]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Box-Behnken的中心組合試驗設(shè)計原理,選取料液比、乙醇濃度、超聲時間為試驗因素,以茄蒂黃酮含量為響應(yīng)值,設(shè)計了三因素三水平的響應(yīng)面分析試驗,見表1。
表1 響應(yīng)面法試驗的因素水平Tab.1 The factor and level of response surface test
1.2.2 體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1.2.2.1 清除·OH自由基的測定方法采用鄰二氮菲-Fe2+-H2O2法測定[6-7],并有所改動。實驗設(shè)五組:空白組、未損傷組、損傷組、樣參組、樣品組。測定波長為510 nm,按表2加樣。對照品為Vc、槲皮素、蘆丁(以下試驗相同)。
表2 鄰二氮菲-Fe2+-H2O2法各試劑組成(mL)Tab.2 Composition of reagent systems for phenanthroline-Fe2+-H2O2reaction
1.2.2.2 清除O-2·自由基的實驗方法采用鄰苯三酚自氧化法測定[8-10],方法有所改動。取3.00 mL,pH 8.2,50 mmol/L Tris-HCl緩沖溶液,加入0.5 mL不同濃度樣品溶液,混合后在25℃水浴中預(yù)熱10 min,然后立即加入25℃預(yù)熱過的50 mmol/L鄰苯三酚0.5 mL,迅速搖勻,25℃下反應(yīng)3 min(加入鄰苯三酚開始計時)后。10 min后,在420 nm處每隔1 min測定吸光度。以等體積10 mmol/L HCl代替鄰苯三酚為空白調(diào)零,對照以等體積二次水代替樣品。
式中:A0為對照OD值;A為樣品OD值。
1.2.2.3 清除DPPH自由基的實驗方法[11-12]準確移取4 mL不同濃度樣品溶液,加入0.065 mmol/L DPPH乙醇溶液4 mL,搖勻,常溫反應(yīng)30 min后于517 nm處測定吸光度A1;同上法,95%乙醇代替DPPH溶液,測定吸光度A2;同上法,二次水代替樣品液,測定吸光度A。
1.2.2.4 還原力測定方法采用普魯士藍法[11]。移取3.00 mL不同濃度樣品溶液,分別加入0.2 mol/L pH 6.6的磷酸鹽緩沖液和1%的K3Fe(CN)6溶液各2.50 mL并混合均勻,混合液在50℃保溫20 min后加入2.50 mL 10%的三氯乙酸溶液,混合后離心(3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2.50 mL,加入2.50 mL二次水及0.50 mL 0.1%FeCl3溶液,混勻,靜止10 min,測定其在700 nm處的吸光度值。用吸光度值表示還原力,吸光度值越大,表明還原力越強。
2.1.1 響應(yīng)面試驗與分析
根據(jù)Box-Behnken設(shè)計模型,按表1以料液比、乙醇濃度、超聲時間為自變量,以茄蒂黃酮產(chǎn)量為響應(yīng)值,試驗結(jié)果見表3。
表3 Box-Behnken試驗設(shè)計及結(jié)果Tab.3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ults
采用SAS9.2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表3數(shù)據(jù)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結(jié)果各試驗因子對響應(yīng)值的影響不是簡單的線性關(guān)系,試驗因子對響應(yīng)值影響的回歸方程為:Y=37.17+1.059X1+2.455X2-1.782-1.350XX-4.390-1.393X2X3-2.463X32
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4。試驗所得的二次多項模型表現(xiàn)極其顯著(P<0.001),決定系數(shù)為R2=98.22%,說明回歸方程的擬合程度很好,失擬較小,回歸方程能很好地反映各因子與響應(yīng)值的關(guān)系,可預(yù)測茄蒂黃酮實際產(chǎn)量。從表4中的P值又可知,方程中X1、X2、、X1X3、、X2X3、對Y值的影響顯著,對黃酮產(chǎn)量影響大小排序為:乙醇濃度>料液比>提取時間。
為確定各因素的最佳取值,利用SAS9.2軟件進行嶺脊分析,得出回歸模型響應(yīng)值Y的最大估計值為37.68 mg/g,其對應(yīng)的茄蒂黃酮提取的最佳條件為:料液比1∶26(g/mL),乙醇質(zhì)量分數(shù)73%,超聲時間30 min。
2.1.2 提取工藝優(yōu)化驗證實驗
在以上優(yōu)化條件下進行3次驗證實驗,得出茄蒂黃酮平均提取量為37.09 mg/g(37.01、37.12、37.15 mg/g),與預(yù)測值接近。說明該方程與實驗情況擬合很好,響應(yīng)面對茄蒂黃酮提取條件的優(yōu)化是可行的。
2.2.1 對·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按茄蒂黃酮最佳提取條件提取3批次,提取液合并,定容,然后配制不同濃度黃酮溶液,考察茄蒂黃酮溶液抗氧化能力。按方法1.2.2.1項測定樣品在510 nm處吸光度值,代入清除率d的計算公式,結(jié)果見圖1。
圖1 乙醇提取物對·OH清除作用Fig.1 Scavenging effect of ethanol extracts on·OH radical
由圖1可知,樣品液與對照品羥自由基的清除率隨濃度增大而增大,樣品中黃酮濃度在0.2~1.4 mg/mL范圍內(nèi)液清除率高于蘆丁,與Vc和槲皮素相近。當(dāng)樣品中黃酮質(zhì)量濃度為大于1.4 mg/mL時,樣品清除率達到了96.70%。由Origin分析軟件對實驗結(jié)果線性回歸,相關(guān)系數(shù)在P<0.001水平時都在R2>0.92。計算得樣品、Vc、槲皮素和蘆丁的IC50值分別為0.47、0.66、0.68和0.99 mg/mL。由IC50值判斷清除羥自由基能力依次為:樣品>Vc>槲皮素>蘆丁。
表4 回歸方程方差分析結(jié)果Tab.4 The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of regression equation
2.2.2 對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鄰苯三酚自氧化過程中,在400~420 nm處會形成有光吸收的中間物,抗氧化劑抑制作用越強中間產(chǎn)物會越少,則吸光度值越低[8]。本試驗測定420 nm處吸光度,并計算其清除率。見圖2。
圖2 乙醇提取物對·清除作用Fig.2 Scavenging effect of ethanol extracts on·radical
2.2.3 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DPPH自由基是一種穩(wěn)定的以氮為中心的自由基,DPPH自由基乙醇溶液為深紫色,則在517 nm處有最大吸收峰。見圖3。當(dāng)有自由基清除劑存在時,DPPH自由基接受清除劑電子,而使氮原子上單電子配對呈現(xiàn)抗磁性,使溶液顏色變淡,吸光度值變?。?3]。
圖3 乙醇提取物對DPPH清除作用Fig.3 Scavenging effect of ethanol extracts on DPPH radical
圖3可看出,各溶液清除率與濃度呈正相關(guān),在測定范圍內(nèi),Vc清除率最顯著,樣品液次之,槲皮素與蘆丁交差上升。試驗結(jié)果進行線性回歸計算得樣品黃酮、Vc、槲皮素和蘆丁的IC50值分別為0.068、0.058、0.1和0.095 mg/mL。在P<0.001時,4個試驗品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均>0.94。由IC50值確定的清除率大小依次為:Vc>樣品>蘆丁>槲皮素。
2.2.4 提取物還原能力
如果物質(zhì)是電子給予體,它可將Fe(CN)63-還原成Fe(CN)64-,便與Fe3+形成普魯士藍,其在700 nm處有最大吸收峰。根據(jù)吸光度值大小可確定還原能力強弱,吸光度越大,抗氧化能力越強。見圖4。
圖4 乙醇提取物還原力Fig.4 The reduction energy of the ethanol extracts
從圖4可以看出,樣品液還原能力弱于Vc和槲皮素,遠遠強于蘆丁。實驗結(jié)果線性回歸,得蘆丁、槲皮素、Vc、樣品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R2=0.868 8(P<0.01)、R2=0.939 7(P<0.001)、R2=0.997 7(P<0.000 1)、R2=0.984 8(P<0.000 1)。經(jīng)計算IC0.5值(吸光度值為0.5時,所需各試驗品量)分別為:樣品黃酮質(zhì)量濃度0.60 mg/mL、Vc 0.48 mg/mL、槲皮素0.53 mg/mL和蘆丁1.29 mg/mL,還原能力依次為:Vc>槲皮素>樣品>蘆丁,樣品具有較強的還原能力。
3.1 響應(yīng)面分析法優(yōu)化茄蒂黃酮提取工藝試驗結(jié)果表明,黃酮的最佳提取工藝參數(shù)為:料液比1∶26(g/mL),乙醇73%,超聲時間30 min,黃酮實際提取量為37.09 mg/g,與模型預(yù)測值接近,說明實驗方法合理可行,可以用回歸方程預(yù)測茄蒂黃酮實際產(chǎn)量。
3.2 實驗采用幾種體外抗氧化實驗?zāi)P脱芯苛饲训偬崛∥锏目寡趸芰?,通過這些實驗?zāi)P妥C明了茄蒂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清除羥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和還原力。由清除率的IC50值和還原力的IC0.5值,確定清除·OH自由基次序為:樣品>Vc>槲皮素>蘆丁;清除O-2·自由基次序為:Vc>樣品>蘆?。鹃纹に?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次序為Vc>樣品>蘆?。鹃纹に?還原力為:Vc>槲皮素>樣品>蘆丁。茄蒂提取物清除·OH、O-2·、DPPH·的IC50值分別為0.47、0.58、0.068 mg/mL,相比之下提取液對DPPH·清除作用最為顯著。還原力的IC0.5值為0.60 mg/mL。結(jié)果表明,茄蒂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體外抗氧化作用,作為天然抗氧化劑具有很好開發(fā)利用價值。
[1]魏小傘,曹必好,雷建軍,等.茄子抗病育種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10,5(10):1-18.
[2]謝宇.本草綱目菜部妙用[M].北京:軍事醫(yī)學(xué)科學(xué)出版社,2009,101-103.
[3]吳冬青,安紅鋼,齊亞娥,等.九種藥用植物花黃酮類物質(zhì)提取及對羥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J].天然產(chǎn)物研究與開發(fā),2008,260(3):514-517.
[4]劉軍海,黃寶旭,蔣德超.響應(yīng)面分析法優(yōu)化艾葉多糖提取工藝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9,30(2):114-118.
[5]沈霞,張艷紅,袁慧慧,等.響應(yīng)面分析法優(yōu)化艾葉粗多糖提取工藝的研究[J].中成藥,2010,32(1):48-51.
[6]盛偉,方曉陽,吳萍.白靈茹、杏鮑茹、阿魏茹多糖體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8,29(5):103-109.
[7]烏蘭格日樂,白海泉,翁慧,等.廣霍香多糖的優(yōu)化提取工藝及抗氧化作用[J].中成藥,2010,32(7):1246-1248.
[8]沈玥,張永忠.紅三葉草異黃酮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09,35(11):122-124.
[9]王桃花,王瑩,錢瑋,等.大豆莢殼異黃酮制備與體外抗氧化性研究[J].大豆科學(xué),2009,28(5):913-916.
[10]謝輝,陳雙林.杜仲內(nèi)生球毛殼菌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菌物學(xué)報,2009,28(4):591-596.
[11]姚亞平,曹煒,陳衛(wèi)軍,等.花生殼水溶性膳食纖維不同提取工藝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6,30(22):27-32.
[12]莫正昌,鄧靖,汲廣全,等.鹿蹄草提取物體外抗氧化活性評價[J].食品科學(xué),2010,31(3):19-21.
[13]姚亞平,曹煒,陳衛(wèi)軍,等.不同品種蕎麥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06,27(1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