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臺灣媒體炒得較為火熱的“外交”話題,無非是“埃及撤僑”以及“菲律賓臺嫌遣陸”兩事件,而其中以“臺嫌遣陸”事件尤為搶眼,針對菲律賓基於“一中原則”,將臺籍詐欺嫌犯徑直遣送中國大陸事件,臺灣政壇鬧得沸沸揚揚,民進黨見縫插針大勢炒作,認為這是臺灣所謂“主權(quán)”的流失和“國格”的矮化,云云。黨主席蔡英文更指稱,該事件是馬政府近來“外交工作”的最大挫敗,也是馬英九“外交休兵”政策路線的錯誤,更是對“外交休兵”政策最大的警訊。那么事實果真如蔡英文所言,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路線對臺灣而言是錯誤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對臺灣以及兩岸乃至國際社會產(chǎn)生的正面意義是不容抹煞的。民進黨這種“逢馬必打”“逢中必反”的政治操作手法再次彰顯了其意識形態(tài)的深厚性,在此,筆者不禁要問,既然蔡英文主席認為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政策是錯誤的,那么民進黨能否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如果提不出難道將來上臺后要重拾陳水扁的“烽火外交”政策嗎?
“烽火外交”讓臺灣傷痕累累
回看民進黨“執(zhí)政”時期,陳水扁為了隱飾執(zhí)政無能、經(jīng)濟嚴重衰退景象以及尋租貪腐行為,轉(zhuǎn)移民眾對扁政府的不滿情緒,政治操作不斷,在島內(nèi)強力操弄民粹攻擊丑化反對陣營,大力實行“中國化”政策分化撕裂族群;在處理與大陸關(guān)係方面,發(fā)表“臺獨”言論惡化兩岸關(guān)係;在涉外領(lǐng)域則四處點火大搞“烽火外交”,扁政府的種種作為嚴重傷害了兩岸關(guān)係,將臺灣海峽推到了戰(zhàn)爭的臨界點,在國際社會也造成不良的觀感,引發(fā)美日等國的極度不滿和密切關(guān)注,臺灣國際形象一落千丈淪為“麻煩製造者”。在這八年里,陳水扁“拼外交”到無以加復(fù)的地步,甘當“撒財童子”大肆揮霍財政資金,對所謂“邦交國”予取予求,儼然成了“邦交國”的提款機。如2000年,陳水扁上任不久便大筆一揮,支持非洲西部的內(nèi)陸小國佈基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