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懶腰,包括伸直頸部、抬高雙臂、呼吸擴胸、伸展腰部、活動關節(jié)、放松脊柱一整套動作,它能使僵硬、疲乏的身體得到放松。
當身體長時間處于某種姿勢,如打字、繪圖、操作電腦時,肌肉組織內的靜脈血管就會松弛、擴張,淤積很多血液,使循環(huán)血量減少,新鮮血液供應不足,產(chǎn)生的廢物不能及時排出,胸腹內的臟器也因受到擠壓而血液流動不暢,功能受到限制,這樣便產(chǎn)生了疲勞現(xiàn)象。
伸懶腰時,人體會自然形成雙臂上舉、肋骨上提、胸腔擴大、深呼吸的姿勢,使膈肌活動加強,以此牽動全身,引起大部分肌肉收縮,遂將淤積的血液流回心臟,從而達到加速血液循環(huán)的目的。由于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作用,還可增進肌肉組織的血液流動,使肌肉中的一些代謝廢物被帶走,從而消除疲勞。人們如果經(jīng)常伸懶腰,能使頸部血管順暢地把血液輸送到腦部,讓大腦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從而消除疲勞;伸懶腰能使全身神經(jīng)、肌肉得以舒展,還能增加吸氧量,促進機體新陳代謝;能消除腰肌過度緊張,防止腰肌勞損,糾正脊柱過度向前彎曲,避免駝背,保持健美體型。
伸懶腰好處很多,其姿勢也不是“單打一”,“花式”可多呢!
◆“貓式懶腰”。雙膝、雙手跪趴在床上,雙肩上聳,拱背縮腹,然后雙肩放松,腰部下沉使脊柱凹下,做貓伸懶腰狀。每個動作以20個為1組,每次做幾組,年老體弱者可酌情處理,做1組亦可,對防止腰腿疼大有裨益。
◆“小燕飛”,又名“飛燕點水法”。早晨或晚上睡在床上使身體呈俯臥位,雙下肢伸直,雙上肢置于體側,掌心向上,此時腰肌、上肢肌及下肢肌同時用力收縮,盡量使上胸及下腹部離開床面,保持10~15秒,然后放下休息片刻,連續(xù)做5~10次。
◆“拱橋式”。每天早晨或晚上仰臥在床上,雙肘撐于床面,雙膝微屈,頭置于枕上,此時背部肌肉以及臀部肌肉和大腿后側肌肉用力收縮,挺胸、抬臀,身體呈拱橋形,保持半分鐘左右,然后復原,如此連續(xù)做5~10次。
以上3法,腰椎前凸比較明顯的人不宜采用。
◆“不倒翁操”。每天早晨或晚上臨睡前,仰臥在硬板床上,兩腿屈膝貼腹,雙手抱緊膝部,腰背肌肉放松;然后兩腿用力下壓,同時低頭、含胸、團身;在兩腿下壓的作用下,使身體上部盡量抬起,抬到一定高度時,上體再向后傾倒還原成原來姿勢。滾動幅度由小到大,身體像不倒翁一樣反復地滾動。每天在床上做2~3組,每組30~40次。此操有防治腰背疼痛的作用,適用于腰椎前凸和脊椎滑脫癥的人,如果腰椎平直及后凸,就不宜鍛煉。否則,會使腰椎后凸更加明顯而加重腰背疼痛。
◆“抻拉脊背懶腰法”。站直,雙手扶住某固定物以保持身體平衡,仰頭讓后背向后盡量彎曲,臀部向后上方翹起,將注意力集中于后頸部和背肌,以自己能感到腰椎、背部有舒暢的抻拉感為宜。或者背部挺直,雙臂伸直,盡量向上舉,感覺像在把自己往上拔。亦可將脊柱(即督脈)對準門棱,向門框上輕輕擠壓,并上下輕微蹭動,每分鐘大約做20下,盡量把整個脊柱都擠壓一遍。在上下蹭動時如發(fā)現(xiàn)某處特別痛,可在此處做左右輕微晃動,可使腰酸背痛癥狀明顯緩解。另外,若脖子發(fā)酸,可用手捏捏后頸部,會覺得舒服一點;性生活后覺得腰酸背痛,可用拳頭輕微地捶一捶腰背部。如此,能增強脊髓神經(jīng)的運動功能,促進疲勞感的消失。
◆“懶腰墊枕法”。腰下墊5~10厘米厚的枕頭或墊子等,以維持腰椎生理前凸,使腰背肌放松,對于腰椎和下胸椎壓縮性骨折還有促進骨折復位的作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腰下墊枕,亦可拉寬椎間隙,降低椎間盤壓力,消除對馬尾和神經(jīng)根的壓迫,進而緩解腰腿痛等。不過,腰椎前凸比較明顯的人不宜采用此法。大腹便便的肥胖者和孕婦腹部隆起,因代償性的原因,他們的腰椎生理弧度都是前凸較明顯的。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骨質疏松癥的人,做這些“花式”懶腰操動作應輕緩?;加心[瘤、結核、膿腫以及較嚴重的腦、肝、腎、肺、心臟等器官疾病的人不要做,女性在月經(jīng)期、妊娠期也不要做,產(chǎn)婦休息一段時間后可以進行這樣的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