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看,朝鮮的專業(yè)文藝人才培養(yǎng)是完全處于國家體制保障之下。正因為如此,朝鮮藝術家有更多的時間潛心鉆研,提高技藝。朝版《紅樓夢》沒有當下流行的聲光電配合,沒有花哨的特技效果,更沒有“假唱”,朝鮮藝術家們追求的“純藝術”感動了中國觀眾。
7月21日,朝鮮歌劇《紅樓夢》劇組結束了訪華演出,乘專列返回平壤。朝方在平壤火車站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副委員長楊亨燮、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金己男、內(nèi)閣文化相安東春、文化省責任書記李明謨、朝鮮文藝總同盟中央委員會委員長金炳勛等朝方領導人到車站迎接。
有如此多的國家領導人前往迎接一個剛剛結束外國訪問演出的藝術團體,禮遇規(guī)格之高,實為少見。7月23日,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用幾乎整個版面全面介紹了朝鮮《紅樓夢》劇組訪華巡演的全過程,專門提到在金正日的特別指導和關心下,該作品“在音樂創(chuàng)作、唱腔、樂團組成、舞蹈、伴唱和舞臺美術方面堅持將歷史主義原則和現(xiàn)代化美感相結合,出色地保持了作品的藝術性”。
“紅樓”背后的故事
1961年,金日成主席在訪華期間觀看了越劇《紅樓夢》。他大為稱贊并指示說,要把該劇改編為大眾化的朝鮮歌劇,讓朝鮮人民了解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文學名著。
《紅樓夢》是一部長篇巨著,出場人物達400余人,這使當時負責創(chuàng)編和演出的朝鮮藝術工作者面臨很大挑戰(zhàn)。經(jīng)過近兩年的準備,1962年10月27日,朝版歌劇《紅樓夢》在朝鮮國立民族藝術劇院首次上演。劇中的服裝、人物造型、舞臺設計都深受中國越劇《紅樓夢》的影響,唱詞和曲調則大量運用了朝鮮民謠旋律,突出了民族特色。1963年,金日成主席邀請來訪的中國國家領導人共同觀看了演出。此后,由于各種原因,該劇卻被“雪藏”了40余年。
2009年是中朝建交60周年和兩國歷史上首個友好年。金正日指示國內(nèi)藝術工作者重排歌劇《紅樓夢》,短短的半年時間就推出了一臺高質量的作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劇目在保留并強化上一版朝鮮民謠曲調和唱腔的基礎上,又邀請中方紅學專家對唱詞進行了修改,大量吸收小說原著中原汁原味的詩詞和對白,再將其對譯成平仄工整的朝鮮民歌體形式,從而真正實現(xiàn)了藝術表現(xiàn)力上的中朝合璧。
朝版歌劇《紅樓夢》的演員人選也是金正日親自選定的?!凹t劇”創(chuàng)作班底主要來自“血海歌劇團”,但賈寶玉扮演者金一黃卻來自萬壽臺藝術團。金一黃今年30歲,在擔綱男主角之前,并沒有作為歌劇演員的舞臺經(jīng)驗。他有機會挑大梁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祖父金正和是賈寶玉的第一代扮演者。金正和是上世紀60年代朝鮮國內(nèi)最走紅的民謠歌手,在朝鮮家喻戶曉的歌劇《春香傳》中扮演了風流倜儻的李少爺。金正和還獲得了功勛演員的稱號。金一黃的父親金永和也是一位音樂人,現(xiàn)在是血海歌劇團的功勛演員,擔任培養(yǎng)民謠后備歌手的聲樂輔導員。
2009年,時隔47年,朝鮮重新排演新版《紅樓夢》時,金一黃當仁不讓地成為了“賈寶玉”的隔代傳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祖父的耳提面命,在長達170分鐘的演出中,他很出色地完成了角色的塑造。
7月26日,朝鮮文化省在平壤音樂大學為榮歸故里的《紅樓夢》劇組舉行了歡迎招待會。7月29日和30日,在平壤舉行了匯報演出,朝鮮黨政機關領導人和各界人士、中國駐朝使館外交官和各國駐朝使節(jié)等均前往觀看。據(jù)說,這兩天的《紅樓夢》將是收官之演,此后,該劇將再次被“雪藏”。朝鮮藝術工作者將開排另一部中國的古典文藝作品“梁?!薄_@不免讓諸多喜愛朝版《紅樓夢》的觀眾有些惆悵,也對新劇抱有期待。
朝鮮的“文藝復興”和藝術中的民族特色
《賣花姑娘》、《摘蘋果的時候》、《無名英雄》……這些電影對于中國的中年觀眾來說簡直是耳熟能詳,而這些卻正是朝鮮“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作。
朝鮮的“文藝復興”是由金正日親自構想并付諸實踐的。1965年,剛剛進入黨中央工作的金正日被金日成“點將”,擔當起草新文藝部門的重任。次年,他亮出了醞釀已久的關于20世紀文藝復興的遠大構想。
在此宏偉構想下,朝鮮開始打造一支精干的文藝工作者大軍。1970年1月,金正日開始舉辦金日成文藝思想研討會,提出引導文藝工作者通過思想生活和創(chuàng)作實踐,進行自我革命修養(yǎng)和鍛煉,要求藝術工作者到國民經(jīng)濟重要部門的工礦企業(yè)和前沿地區(qū)的人民軍部隊那里去演出,學習工人和軍人的革命性、組織性和紀律性。同年起,每年還組織藝術工作者運動會,以此加強他們的思想意志和團結。
朝鮮文藝工作者必須做到“忠誠加技術”,即不僅忠誠于黨和領袖,還要堅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作才能和藝術表演技巧。為此,朝鮮建立了表演技巧訓練體制,制定了“星期四藝術技巧表演會”,即藝術工作者必須利用星期四一整天進行藝術學習和藝術技巧表演會。
在“文藝復興”時期,朝鮮推出了很多大型原創(chuàng)舞臺作品,例如五大革命歌劇——《血海》、《賣花姑娘》、《密林啊,說吧》、《黨的好兒女》、《金剛山之歌》,重新創(chuàng)編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話劇作品,其中《城隍廟》、《血噴萬國會》、《女兒的來信》、《三人一黨》、《慶祝大會》等被稱為五大革命話劇?,F(xiàn)在,朝鮮國立話劇團重排了當年的經(jīng)典話劇《山嘯》,在朝鮮國內(nèi)巡演時引發(fā)了陣陣熱潮。
可以說,朝鮮文藝作品在內(nèi)容和形式、創(chuàng)作體系以及創(chuàng)作手法上都進行了創(chuàng)新,也積累不少經(jīng)驗。原創(chuàng)歌劇、話劇的經(jīng)驗也被運用到外國作品的改編中。僅去年,朝鮮藝術家除了重排《紅樓夢》外,還重排了根據(jù)中國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俄羅斯古典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等改編的作品。
在歌劇方面,朝鮮在打破歐洲歌劇形式方面做出了大膽的改革。以《紅樓夢》為例,形式上雖為歌劇,但沒有西方歌劇中結構復雜、旋律較為晦澀的詠嘆調和對唱,而是運用了易懂易唱、形式簡單的分節(jié)歌化,突出了朝鮮歌劇藝術的民族特色。
朝鮮歌曲創(chuàng)作也立下了“既要富有民族情感,又要符合現(xiàn)代美感”的原則。朝鮮今年最流行的金曲是《我的老婆》,主要內(nèi)容是贊揚自己的妻子能干、賢惠,里里外外一把手。由于曲式采用了朗朗上口的民歌小調,輕松而生活化,一經(jīng)推出便紅遍全國。電臺點播率、電視播放率很高,還成為了集體舞會的保留曲目。
朝鮮歌劇的另一個特點是率先采用了旁唱。以往的歌劇中,只有出場人物在舞臺上唱歌和管弦樂隊在舞臺外演奏。朝鮮創(chuàng)作革命歌劇《血海》的初期遇到了瓶頸,因為舞臺上出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發(fā)生的情景:受火刑的丈夫在烈火中唱歌、受到嚴刑拷打而不能動彈的主人公竟然站起唱歌、被敵人追趕的游擊隊員突然停下了腳步開口唱歌。于是,朝鮮歌劇便根據(jù)劇情和藝術需要,加入多聲部、多樣化旁唱,道出主人公和出場人物的隱衷,補充說明時代變遷和歷史事件。這種起到中間傳達作用的旁唱在歌劇《紅樓夢》中也被大量使用,非常有助于劇情的銜接和跨越,也有助于觀眾把握故事整體的發(fā)展。
在交響樂方面,朝鮮也堅持走民族之路。上世紀60年代末,朝鮮交響樂團主要演奏歐洲古典交響樂,創(chuàng)作以西方作曲技法為主。后來,金正日提出要創(chuàng)立朝鮮式交響樂。歌劇《紅樓夢》的伴奏就是民族樂器為主,輔以西洋樂器,并把伴奏功能和歌劇的音樂功能結合在一起。
朝版歌劇《紅樓夢》朝文原名為“唱劇”,以唱為主。但是,朝鮮歌劇的另一個特色是有大量的舞蹈加入,從某種形式上成為了歌舞劇。例如,在“大觀園賞春”一折中,群舞演員身背薄如蟬翼的紗翅,舞姿既顯中國化又兼具現(xiàn)代感。她們都曾專門到中國接受過培訓。
的確,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朝鮮藝術以電影為先導,在音樂、舞蹈、美術和雜技等各個領域百花齊放,進入了藝術的全盛期?,F(xiàn)在朝鮮的文藝部門反復強調“上世紀70年代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斗爭氣概”,也不無道理。
舉國體制的藝術人才培養(yǎng)機制
朝鮮黨和政府非常重視文藝工作者的級別和待遇問題。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制訂出藝術的級別和待遇,并對在民族文化藝術上做出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授予榮譽稱號。
朝鮮文藝工作者的級別是根據(jù)本國實際情況,并借鑒前蘇東社會主義國家的文藝級別制定出來的。整個文藝界實行全國統(tǒng)一的藝術六級制。最高級別為一級,最低為六級。另外還有一個表彰級別,獎勵創(chuàng)作和演出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家們,獲獎者可自動晉升一級。
朝鮮按級別分配創(chuàng)作或演出任務,三級以上的文藝工作者是骨干力量,在政治上和業(yè)務上得到信賴和重用。通常來說,重要的、難度大的、藝術上要求較高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任務都交給這些骨干藝術家來完成。
朝鮮現(xiàn)有人民藝術家、人民演員和功勛藝術家、功勛演員兩類榮譽稱號,以國家頒布政令的形式授予。這些榮譽是為表彰在繁榮和發(fā)展民族藝術中做出突出貢獻、在國際舞臺上為祖國爭得榮譽、深受人民愛戴的藝術家而由政府設立的最高藝術稱號。
凡獲人民藝術家、人民演員稱號者,同時還獲得共和國最高勛章,即一級國旗勛章;凡獲功勛藝術家、功勛演員稱號者,政府授予共和國最高勞動勛章,即一級勞動勛章。功勛藝術家和功勛演員多為藝術一級,但也有藝術二級的。如果功勛藝術家或功勛演員在某一個作品的創(chuàng)作或演出以及國際比賽中取得成功,可晉升一級。
朝鮮政府和人民不僅在藝術上對人民藝術家和功勛藝術家們十分尊重,在政治和生活等方面也給予較優(yōu)厚的待遇。他們在生活上享受接近于副部級的生活待遇。例如分配給相當于副部級的住房,可在副部級供應點購買商品等。另外,人民和功勛藝術家或演員基本上是一種終身榮譽稱號。獲得者如無重大過失,終身享有這種榮譽稱號。即使退休也照拿原工資,享受原待遇。
國家還為文藝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一般文藝團體都有上、下班用的通勤汽車。政府為文藝工作者提供優(yōu)質住宅,專營的飯店、旅館、托兒所、幼兒院等福利設施。對從事舞蹈、雜技、雕塑等體力消耗量大和從事有毒、有害工作的文藝工作者,國家除按月發(fā)給營養(yǎng)補助費和營養(yǎng)品外,每年還安排他們到療養(yǎng)院、度假山莊去療養(yǎng)和“靜養(yǎng)”。
朝鮮的文藝專業(yè)人員必須具有大專藝術院校的畢業(yè)水平或同等學歷,而且還要求必須達到教育部門規(guī)定的高中文化水平。
為了使文藝工作者保持旺盛的藝術生命力,朝鮮每隔一兩年就要進行一次全國性的文藝考評。要求專業(yè)人員如無特殊原因必須接受考評,并根據(jù)考評的結果評定專業(yè)人員的藝術級別。
朝鮮的藝術家或演員的水平不是分配工作后評定的,而是在學校就評定了。藝術院校學生的結業(yè)成績分三個等級,即最優(yōu)等生、優(yōu)等生和及格生,所在院校根據(jù)成績直接發(fā)給藝術級別證書。例如,藝術大學畢業(yè)的最優(yōu)等生定藝術五級、優(yōu)等生定藝術六級、及格生無藝術級別。藝術畢業(yè)生沒有實習期,而是憑著級別證明書到被錄用的文藝團體領取藝術級別工資。這一制度決定了學習藝術的學生自入學第一天起就要好好學習,為自己未來的藝術之路奠定基礎。這也是為什么在朝版歌劇《紅樓夢》中起用了一些藝術院校在校學生并仍能保證質量的原因。
朝鮮對年老體弱或藝術上停滯以及中途喪失藝術創(chuàng)作和表演能力的文藝工作者也會及時作出較好的安排和處理。對于藝術修養(yǎng)和水平較高又能繼續(xù)工作的老藝術家,仍讓他們留在文藝團體發(fā)揮“余熱”,從事力所能及的文藝研究、創(chuàng)作和培養(yǎng)人才等工作。其他人員則采取組織和個人聯(lián)系相結合的方法,調出專業(yè)文藝隊伍,多數(shù)到下一級文藝單位從事創(chuàng)作表演、研究工作。也有的被分配到藝術院校、普通大學、中學、小學、托兒所、少年宮、業(yè)余文藝團體發(fā)揮作用。據(jù)說,最難轉業(yè)分配的是舞蹈演員,這主要是因她們一旦離開舞臺轉到其他部門,就必須從頭學起。
總的看,朝鮮的專業(yè)文藝人才培養(yǎng)是完全處于國家體制保障之下。正因為如此,與中國國內(nèi)藝術日益商業(yè)化、實用化的發(fā)展趨勢相比,朝鮮藝術家有更多的時間潛心鉆研,提高技藝。朝版《紅樓夢》沒有當下流行的聲光電配合,沒有花哨的特技效果,更沒有“假唱”,完全是一種藝術實力貨真價實的展現(xiàn)。而這種藝術的真實回歸正是中國觀眾久違的,也是最欣賞的。朝鮮藝術家們追求的“純藝術”感動了中國觀眾。
當然,朝鮮也可以通過“紅樓熱”深入思考如下一些問題:如何讓高水平的朝鮮藝術多走出國門,以此加強與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如何利用自身文化的軟實力宣介自己,樹立朝鮮正面、積極的國際形象?如何把藝術更多地與市場結合,打造品牌節(jié)目,創(chuàng)出一條文化經(jīng)濟效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