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丘吉爾曾說過:“在黑暗中睡去的是不列顛,在黎明時醒來的已是英格蘭。”丘吉爾說這句話的意思雖然是在鼓勵英國軍民團結(jié)一心,抵抗納粹,但也道出了英國最早的一段歷史。同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英國人展現(xiàn)給世界的印象,就是一種打不死的“小強”個性,頑強不屈,百折不撓。這個民族特性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歷史長河的沉淀中慢慢累積形成的。
話說在歐洲西北邊陲的茫茫大海上有兩個島嶼——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這兩個島嶼上的原住民,叫作伊比利亞人。沒錯,不用懷疑,伊比利亞人就是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伊比利亞人自公元前3000年起,就開始居住在那里,他們給不列顛帶來了新石器文化。所以他們以擅長創(chuàng)造巨石文化而著稱。今天英國仍有很多的巨石陣,便是他們的杰作。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鐵器時代后,歐洲大陸上那些紅頭發(fā)和金頭發(fā)的凱爾特人便開始入侵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凱爾特人是歐洲大陸上最早進入鐵器時代的民族。從大陸來到西北兩島之后,一部分凱爾特人占據(jù)了今天英格蘭的南部和東部,另一部分則占領(lǐng)了今天的愛爾蘭和蘇格蘭。凱爾特人每到一處,都對當?shù)氐囊帘壤麃喨诉M行殘酷的殺戮。使得伊比利亞人在這兩個島上逐漸退散。這兩個島便成了凱爾特人的地盤。
再說在歐洲北部的茫茫大海上,橫臥著一座半島。我們今天叫這里為丹麥。當時這里并不是居住著丹麥人而是居住著日耳曼人。日耳曼在凱爾特語中意思為“鄰居”,這些金發(fā)碧眼的鄰居們喜歡把胡子扎成辮子狀,喜歡在頭發(fā)上涂滿了黃油。他們也發(fā)明了剪指甲的剪刀,發(fā)明了鑷子來拔腋毛和鼻毛,發(fā)明了梳子來梳頭發(fā)和像頭發(fā)的胡子,還有牙簽、肥皂等等。隨著這些文物的出土,擊破了以古羅馬大文豪塔西陀為首的一些歷史學家所謂他們不愛衛(wèi)生、不愛洗澡的記載。實際上很講衛(wèi)生的日耳曼人也進入了鐵器時代,他們以農(nóng)業(yè)為主,狩獵和畜牧為輔。在社會組織方面,他們依然處于原始社會階段,散居在公社似的村莊里,基本上不存在蓄奴制度。各村都有議會,負責商討內(nèi)政外交事務(wù),并推舉他們中最勇敢善戰(zhàn)的人當國王。日耳曼人用敵人的尸體和鮮血祭祀各種自然神靈,對雷電、地震等自然現(xiàn)象極其敬畏。日耳曼人用木頭建造單層長屋,和自己養(yǎng)的馬、牛、羊、狗等家畜一起住在里面。出于獵人的天性,他們的情緒急躁易怒,標槍、長矛和戰(zhàn)斧是他們的主要武器,用于防御的則是鐵制的頭盔和木制的盾牌。
公元前120年前后,日耳曼人中的辛布里人、條頓人、薩克森人和盎格魯人中的大多數(shù)突然離開自己的家園,扶老攜幼地南下,并由此揭開了日耳曼民族大遷徙最初的序幕。日耳曼人看中了自己西面的這兩座島嶼,紛紛入侵這里,其中以薩克森人和盎格魯人勢頭最為兇猛。日耳曼人的入侵,激起了凱爾特人的強烈反抗,但是,他們的反抗,遭到的是更為殘酷的鎮(zhèn)壓。一如當年他們對待島上的原住民伊比利亞人一般。但是,他們和伊比利亞人不同,因為他們擁有亞瑟王。
亞瑟王大概是英國歷史中最負盛名,最神秘的一個國王了,人們對他的認識基本都來自于神話和傳說。但任何一個英雄都不可能由來無蹤。亞瑟王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圓桌騎士團的首領(lǐng),更是一位近于神的強大人物。在傳說中,亞瑟王繼承王位后,因為他勤政愛民,所以從湖之仙女那里得到一把圣劍。圣劍雖好,但它的劍鞘才是最具價值的。據(jù)說只要佩著劍鞘,亞瑟王就不會流血也不會受傷??上喩跎窠?jīng)比較大條,這么好的劍鞘后來還是被他遺失了。亞瑟王帶領(lǐng)著大家抵抗住了日耳曼中的薩克森人的十二次猛烈攻擊。從這些亞瑟王的傳說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時凱爾特人抵抗侵略的激烈程度。
有了亞瑟王,凱爾特人的抵抗持續(xù)了很久,大約兩百多年的時間,這兩個歐洲大陸上最大的種族一直在這兩個島嶼上混戰(zhàn),融合。戰(zhàn)爭最后的結(jié)局是,凱爾特人失敗了,他們退到了蘇格蘭的高地上和愛爾蘭的山區(qū),還有英格蘭的邊遠地區(qū)?,F(xiàn)在我們的地球上已經(jīng)剩不下多少紅頭發(fā)的凱爾特人了,也只能從“格拉斯哥凱爾特人隊”和“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等一些籃球、足球俱樂部球隊的名稱中勾起好奇的外人對這個古老族群的追思。
經(jīng)過長達兩個多世紀的征服和混合,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伊比利亞人、凱爾特人、薩克森人、盎格魯人等等,他們都漸漸混合成了一個民族——英格蘭人。這一刻,英國的稱呼也由“不列顛”變成了“英格蘭”,意為“盎格魯人的土地”。最早的英國便是在這個時候成形了。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