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腳議政”才能克服拍腦袋決策
在利益群體紛雜、利益沖突糾結(jié)的當下,“兩會”的意義不僅在于溝通公眾和政府,還在于匯集各方意見。因此,代表、委員們?nèi)粢钊肓私饷袂?,就不僅要在廟堂之上以筆議政、以嘴議政,更應(yīng)該深入江湖田野先期“以腳議政”。
廣東省人大代表劉江華和廣州市政協(xié)委員韓志鵬體驗公交車的經(jīng)歷就是一個生動例子。兩位代表、委員在上班高峰時親身體驗最讓市民“添堵”的中山大道和黃埔大道交通。體驗后,兩人均感嘆老百姓出行太難,同時他們對廣州的私家車、公務(wù)車對公交車、出租車的擠壓也深有感受。兩位代表、委員一致認為,決定公共交通政策的人都是“坐小車”的,只有讓決策者來體驗公交之堵,有了切膚之痛,才會制定出真正緩解交通的好政策。
有些代表、委員也愿意發(fā)言,愿意為民眾說話,但他們往往不到底層調(diào)查,不親近最基層的民眾,不了解最基本的實際,這樣的發(fā)言和提案往往可能有更糟糕的效果。代表、委員只有“以腳議政”,才能更好地在“兩會”這個言論平臺上“以嘴議政”。
當然,應(yīng)該踐行“以腳議政”的絕不只是代表、委員,所有政府官員都應(yīng)當用腳去思考,用腳去決策。
(文/朱迅垚 據(jù)《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