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菊
多年來,作文令老師和同學都頭疼不已,它是語文教學中“難啃的骨頭”。當前,新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地深入開展?!墩n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門外漢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是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從當前中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看,不可否認的存在著一些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為:
一、忽視生活體驗和語言積累
當前中學的作文教學,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寫作方法的教學。在難得的幾堂寫作指導課上,教師經(jīng)常從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呼應,如何交代,如何照應,如何結(jié)尾等等方面進行指導。在講到如何開頭的方法時,又分出所謂的“懸念式…‘開門見山式”“回憶式”等等方法。結(jié)尾的方法又分為“總結(jié)式…‘展望式”“號召式”“水到渠成式”等等。這樣,讓不少學生逐漸產(chǎn)生一種共同的印象:寫作文首先要把寫作方法學好,把寫作技巧提高,這樣就能寫出好作文來。于是,許多學生到書店里專揀“作文技法”之類的書買,以為買到了這類書,就得到了寫好作文的秘訣,看了這類書,就能寫出優(yōu)秀作文來了。
二、作文是不是有固定的模式
很多語文教師喜歡教給學生所謂的作文模式,這類作文應該怎么開頭,怎么行文,怎么結(jié)尾;那類作文的立意一般是怎樣的等等。動用固定的模式去束縛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主要表現(xiàn)為:(1)范文規(guī)范學生思路。如要寫抒情散文要參考《荷塘月色》,寫議論文則借鑒《拿來主義》等等。(2)包辦代替學生思考。教師在如何審題、選材,如何安排結(jié)構(gòu)上大講特講。有的教師甚至代替學生審題,提供寫作材料,幫助安排詳略;更有甚者,在黑板上板書寫作提綱、詞語或開頭結(jié)尾的句式等,導致全班作文基本雷同。
三、作文是不是語文課可多可少的點綴
中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沒有教學計劃的現(xiàn)象,教師想怎樣教就怎樣教,想教多少就教多少。有許多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把按教學計劃教完課本中規(guī)定要教的課文作為主要任務,也就是說,對那些課文,必須要認真去教完教好的,因為它與考試有極重要的關(guān)系。倘若沒有教完教好那些課文,一旦在考試時考到那些課文中的內(nèi)容,就會令考生一籌莫展,難以對付,勢必影響考試成績。在此前提下,作文教學很自然的就變成了可多可少的調(diào)料。
四、作文評價是不是太單一了
自從學校領(lǐng)導要求教師對學生作文要精批細改后,學生家長也迷信教師的精批細改,這就形成了評改的單一性。大家都認為只有精批細改學生作文的教師才是負責的優(yōu)秀的有水平的好老師。在這種習慣的壓力下,教師只奉行自己評改作文這一方式。所以說,作文評改的針對以上誤區(qū),可以從這些方面人手改進:
一、重視學生素材積累
學生頭腦中沒有材料,自然寫不出好文章來,這是學生怕寫作文,寫不好作文,速度慢的一個主要原因。實踐證明,生活積累與語文積累是開啟寫作大門的兩把金鑰匙。首先,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儲備語言材料。其次,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積累素材。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作文教學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就會成什么文字,把生活與作文結(jié)合起來,多多練習,作自己要作的題目,久而久之,將會變成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fā)展,是一種享受?!鄙钪杏性S多好的東西,只要引導學生留心去耳聞目睹,用心去感知觀察,就能獲取大量的材料。
二、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排除固定模式
“把培養(yǎng)無私奉獻精神同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發(fā)展個性對立起來是錯誤的,兩者完全可以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所以,作文教學中,教師只有創(chuàng)設(shè)民主化、建設(shè)化的思維場,寬松和諧的思辨氛圍,才能催生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創(chuàng)見。作文教學就是要誘導學生將側(cè)面與反面,縱向與橫向、發(fā)散與聚斂等多種對立統(tǒng)一的思維方式有機地融為主體動態(tài)思維結(jié)構(gòu),從而最大限度地擴散其有張力的思維空間。
三、重視與綜合性學習結(jié)合,改進作文課時的薄弱性
作文與綜合性學習相結(jié)合是新課程教材編寫的—個目的。作文與綜合性學習結(jié)合指導學生寫作文的做法是很多的,比如,做游戲,寫游戲;教新聞寫作,就開模擬“新聞發(fā)布會”;教議論文寫作,就組織課堂辯論等等,激勵學生寫作文的熱情。還可以讓學生參與編輯刊物,辦手抄報等活動,激發(fā)寫作文的興趣,也可以組織學生看電視寫作文,如看《紅樓夢》后讓學生談談里面的人物,看新聞后發(fā)表自己對新聞事件的認識和看法,學科綜合也可以寫作文,例如學習了綜合歷史課的知識后寫《我心中的一》。利用物理、化學、生物知識等也可寫科學小論文。
四、作文評價方式應多樣化,評價主體應多元化
作文評價與批改結(jié)果的呈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采用分數(shù)、等級來表示,也可以用評語來表示;還可以采用多種評價形式進行綜合評價。平時我們常說的精批細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種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方法。那種認為老師把學生的作文改得越細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師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細改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學生作文均改成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現(xiàn)實的。
作文評價的主體也可以多元化。
1.教師評價,這是最傳統(tǒng)的做法,不做詳述。
2.學生自評和互評。喚起學生的參予意識,做到人人參予,在評價過程中交流自己的認知,吸取他人的精華,互為促進,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在作文課上,大家對自己、對他人的作文進行評價,人人都是小教師,人人都是小學生,學生們再創(chuàng)作,再修改的熱情很高。
3.家長的輔助評價。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學生的作文帶回家與家長交流,共同修改、并打表評價。這既不失為一次有意義的親子活動,還能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評價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