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力華
2010年 5月 13日,由遼寧省錢幣學會組織召開的,“紀念群眾性人民幣冠字號收藏 20周年座談會”在沈陽市舉行。來自遼寧、吉林、蘇州等錢幣學會的代表,及來自 15個省、市的民間人民幣收藏組織和收藏家計 60余人自發(fā)參加了會議。遼寧、廣東、上海、吉林、廣西的代表在會上發(fā)言,交流了本地群眾性人民幣收藏的情況、體會并展示了收藏研究成果,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金德平到會講話,對于當前群眾性的人民幣收藏熱潮和可喜的收藏研究成果給予肯定。
與會者一致認為:在九十年代初期,由群眾自發(fā)興起,并由遼寧省錢幣學會積極倡導的收藏研究第二套人民幣中 1、2、5分無號紙分幣熱潮,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群眾性自發(fā)收藏研究人民幣的熱潮。其參加收藏的人數(shù)之多、范圍之廣、影響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主要成果,一是通過群眾收藏活動確定了無號紙分幣三個券種共發(fā)行了 521個冠字,并收集到全部實物;二是通過研究實物和封包簽等,搞清印刷時間,排列出了 521種無號紙分幣的編組排序表;三是由遼寧省錢幣學會制作了無號紙分幣的定位收藏冊,并獲得專利,進一步推動了群眾性收藏活動的深入;四是這次收藏活動是帶有搶救性質的收藏活動,其研究成果和紙分幣實物將為今后的人民幣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物資料。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個群眾性的人民幣收藏熱潮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興起。其表現(xiàn)一是關心人民幣、收藏人民幣的人數(shù)急劇增加,進而帶動全國各地錢幣市場十分活躍;二是除遼寧等錢幣學會成立 “人民幣研究小組”等組織外,廣東等地先后成立了一批民間人民幣收藏研究組織,其影響輻射全國;三是一些有經濟實力的實業(yè)家進入人民幣收藏領域,并積極支持群眾性人民幣收藏活動,提高了收藏研究層次,推動了收藏活動深入。從收藏研究的內容上看,近年的人民幣收藏,人們已經不滿足傳統(tǒng)的按券種簡單配套的方式,而是有了許多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其一是細分版別,配 “大全套”。如在收藏第三版人民幣時,已不滿足該套幣的 7種面值,而是以發(fā)行年號、冠字位數(shù)、顔色、不同水印、平凸版印刷等區(qū)分出 28種版別,既加深了對第三套幣的了解,又增加了收藏興趣。
一批人民幣收藏者借鑒無號紙分幣收藏的經驗,正在努力收藏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幣中已發(fā)行的全部冠字。此次座談會上,北京藏家展出了收藏的第二套人民幣 56年版 5元券 149種冠字藏品。吉林藏家展出了收藏的第三版人民幣 2元券 (車工)已發(fā)行的 501種冠字大全套藏品,廣東藏家收藏的第四、第五套人民幣全部券種冠字藏品,基本保持與人民幣已發(fā)行券種冠字相同步,還收藏配齊了第五套人民幣的封包簽。廣東民間人民幣收藏組織和相關藏家曾于 2009年,在內蒙的通遼市舉辦過一次大型的人民幣冠字號展覽。
在開展人民幣冠字收藏的同時,人民幣收藏愛好者還開展了人民幣流水編號的趣味收藏。如選配新中國成立日、建黨紀念日、香港澳門回歸紀念日等紀念號;生日號、吉祥號、全套人民幣四同號、八同號等小專題收藏。豐富了人民幣收藏的選題,吸引了大批愛好者的積極參與。
各地人民幣收藏組織和愛好者,利用他們收藏人民幣、研究人民幣、熟悉人民幣的優(yōu)勢,通過辦???、搞講座、街頭宣傳等形式,積極配合人民銀行開展宣傳人民幣,反假幣工作。
在座談會中,一些錢幣學會代表提出:面對新一輪群眾性的人民幣收藏研究熱潮,各級錢幣學會組織,應進一步調整工作思路。一是把加強人民幣研究作為錢幣學會的重要工作,列入工作議程,做到厚古不薄今。二是有條件的錢幣學會應建立人民幣研究專題委員會或小組,以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和協(xié)調。三是正確看待和積極支持民間人民幣收藏組織,調動兩個積極性,探討協(xié)調配合開展工作的機制。團結廣大人民幣收藏愛好者,共同為弘揚中國錢幣文化作出貢獻。四是在支持群眾收藏的同時,還要注意嚴格遵守 《中國人民銀行法》,引導收藏研究活動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