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隆升,陳永忠,彭邵鋒,馬 力,王湘南,王 瑞
(湖南省林業(yè)科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004)
不同間作模式對油茶幼林生長的影響
陳隆升,陳永忠,彭邵鋒,馬 力,王湘南,王 瑞
(湖南省林業(yè)科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對不同間種模式(間種黃豆、西瓜、花生、松苗和不間種)油茶幼林的生長量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得出,油茶新造林以間作花生和松苗較好,但是有間作植物的油茶林的成活率及生長量均低于未間作的油茶純林。
油茶;林農(nóng)間作;生長量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 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L.)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分布廣泛,栽培歷史悠久[1],但管理卻較粗放,長期連續(xù)栽培, 掠奪式經(jīng)營使得土壤養(yǎng)分大幅度遞減, 加上油茶秋花秋實、抱籽懷胎,一年四季花果不斷,常因養(yǎng)分不足,樹體生長緩慢、結(jié)果量下降,出現(xiàn)明顯大小年等不良現(xiàn)象,嚴重制約著油茶產(chǎn)量與品質(zhì)的提高。因此,在油茶生產(chǎn)過程中,采用正確合理的模式進行林農(nóng)間作,有以耕代撫、以耕代管的作用,可以節(jié)省大量撫育和管護經(jīng)費,還可以增加經(jīng)濟收入,發(fā)揮土地的綜合效益。在湖南地區(qū),廣大林農(nóng)在油茶生產(chǎn)過程中也大多采取林農(nóng)間作,且間種植物種類比較多樣,其中以花生、大豆等豆科類植物最為常見,但是也常常因不合理的間作模式導(dǎo)致油茶造林成活率低、油茶幼林生長不良。我們對其中4種間作植物對油茶造林成活率及幼林生長的影響進行了調(diào)查與研究。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為湖南省懷化市中方縣油茶造林基地(2009年春季1年生芽砧苗造林,造林時油茶苗木規(guī)格較小),造林密度為3m×3m,間作花生、黃豆、西瓜時給油茶苗留下直徑80~100cm的圓形空間,間作松苗時,松苗栽植帶寬1.8~2.2m。試驗地地處東經(jīng)110°08′,北緯27°39′,年平均氣溫17.2℃,年均降水量1199mm,土壤為砂質(zhì)黃壤,土層厚度60~80cm。
1.2調(diào)查方法
調(diào)查時間為2009年8月26日,按不同間種模式(間種黃豆、花生、西瓜、松苗和未間種)分別設(shè)置面積約為0.13hm2的標(biāo)準(zhǔn)地,調(diào)查造林成活率、油茶幼林的生長情況,每種間種模式設(shè)置3次重復(fù)。苗高、新梢長度采用鋼卷尺測量,精確到0.1cm;地徑、新梢粗度采用游標(biāo)卡尺測量,精確到0.01cm。
1.3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SPASS 11.0 進行方差分析。
2.1不同間作模式對1年生油茶成活率的影響
對1年生油茶幼林的成活率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基本相同的立地條件,由于間作模式的不同,成活率有極顯著(P<0.01)的差異,其中以未間種地的造林成活率最高,達94%,其次為間作花生,成活率為84.9%,以間作黃豆的成活率最低,僅為 64.3%(見表1)。
表1 不同間作模式的油茶幼林生長情況間種模式幼林成活率(%)苗高(cm)地徑(cm)一級分枝數(shù)(枝)新梢數(shù)(枝)新梢長度(cm)新梢粗度(cm)冠幅(東西)(cm)冠幅(南北)(cm)間種西瓜75.238.46.26557.62.0815.815.7間種松苗77.8366.54486.41.9916.115.7間種花生84.939.95.23446.82.031213.4間種黃豆64.328.14.04336.51.766.55.4未間種94476.035611.62.3512.915.8F值7.97**10.45**9.20**6.35**7.91**11.5**8.84**13.52**12.78**
2.2不同間作模式對1年生油茶生長的影響
對1年生油茶幼林的生長情況調(diào)查顯示,間作模式對1年生油茶幼林的生長有較大的影響,不同間作模式的油茶幼苗各生長指標(biāo)均達到極顯著差異(P<0.01),表明間作植物對油茶幼林的生長有顯著影響。5種間作模式中,以未間作的油茶林生長最好。以間作黃豆的油茶幼林生長最差,表現(xiàn)出植株矮小,新梢生長不良,平均新梢數(shù)僅為3枝,新梢長度為6.5cm,新梢粗度為1.76cm,冠幅很小,油茶幼樹的生長量明顯低于其它4種間作模式。調(diào)查中還發(fā)現(xiàn),間作植物黃豆生長較為旺盛,其植株的高度明顯高于油茶幼樹,致使油茶幼樹無法獲得充分的光照、水肥,且黃豆夏季收獲,收獲后沒有加強林地的管理,雜草叢生,嚴重影響油茶幼林的成活率及生長。
間種西瓜時,油茶的造林成活率比較低,僅為75.2%。西瓜為藤本植物,對油茶幼苗的生長不利。但是從表中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間種西瓜的油茶幼苗其生長量相對較大,新梢生長良好,平均新梢數(shù)為5枝,長7.6cm、粗2.08mm。這可能是在收獲西瓜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如中耕除草、覆蓋地膜等保持土壤的養(yǎng)分和水分等措施,使得油茶幼樹后期生長較好。
間種花生時,油茶的造林成活率比較高,但其生長量低于間作西瓜的油茶幼林。其新梢數(shù)為4枝,新梢長度為6.8cm、粗度為2.03mm,樹體冠幅較小。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油茶造林時其苗木規(guī)格較小,與花生間作時,花生的生長速度明顯大于油茶幼林的生長速度,尤其是到間種的后期,花生的植株甚至高于油茶幼樹,使油茶在競爭環(huán)境中處于弱勢,無法獲得充分的光照、水肥條件;其次是忽略了對油茶幼林的管理,如在油茶幼樹生長空間周圍的雜草沒有及時地清除等。
間作松苗時,油茶幼林的生長情況也相對較好,當(dāng)年平均新梢數(shù)達8枝,新梢長6.4cm、粗1.99cm,冠幅較大,這種間作方式給油茶幼樹留下了足夠的生長空間,在干旱的夏季,松苗是針葉樹種,其蒸騰量相對較小,因此對土壤有較好的保濕效果。
在1年生油茶幼林中間作作物,效果較好的為間作花生和松苗,但有間作植物的油茶幼林的成活率及生長情況均低于未間作的油茶幼林。間作作物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及促進林木生長已被許多研究證實[2-8],本研究與許多同類研究的結(jié)論不一致,這可能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油茶苗齡、苗木較小,導(dǎo)致油茶幼林在與間作作物的競爭中處于劣勢;二是油茶幼林撫育管理上的差異。經(jīng)營者往往認為:只要間作了作物,油茶造林地自然不會長雜草,容易忽略對油茶幼林的管理,間作時一些危害作物的病蟲害可能產(chǎn)生連鎖危害,威脅油茶幼林的生長。因此,在生產(chǎn)中對油茶林地實行間作時,應(yīng)注意以下問題。
(1)根據(jù)氣候和土壤等實際情況,本著“林農(nóng)間作、以林為主”原則[9],在湖南地區(qū)進行油茶生產(chǎn),間作作物的選擇應(yīng)該以矮桿作物為主。選擇根系不發(fā)達,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物作為油茶幼林地間種作物。一般來說高桿作物比矮桿作物根系發(fā)達,與幼林的養(yǎng)分競爭比較激烈,而且對土壤肥力消耗大,不利于連作;而矮桿作物如大豆,由于根系不發(fā)達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不僅與幼林競爭小,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2]。
(2)在油茶幼林間作過程中,特別是1年生幼林,油茶幼林生長量較小,作物如花生、黃豆與幼林對光照的競爭比較激烈,從而影響了幼林的光合速率,降低了有機物質(zhì)的積累[2],不利于幼林的生長,造林后不宜立即間作,可采取對造林地覆蓋稻草或薄膜保濕,同時加強撫育管理,促進油茶幼林的生長,到第2年再行間作。如要在第1年間作,需給油茶幼林留下足夠的生長空間。
(3)對間作作物與油茶之間的“他感作用”進行研究,從而選擇與油茶間作時能夠產(chǎn)生“正效應(yīng)”的作物,能夠產(chǎn)生“最大雙贏效果”的間作模式。
[1] 何方,何柏.油茶栽培分布與立地分類的研究[J].林業(yè)科學(xué), 2002, 38 (5) : 64 -73.
[2] 關(guān)明東,林永啟,顧宇書,等.間種不同農(nóng)作物對楊樹速生豐產(chǎn)林幼林的影響[J].遼寧林業(yè)科技,2005(4):24-25.
[3] 廖觀榮,林書蓉,李淑儀,等.農(nóng)林復(fù)合經(jīng)營研究:菠蘿與桉樹輪作對林木和土壤的影響[J].熱帶亞熱帶土壤科學(xué),1997,6(1):1-8.
[4] 廖觀榮,林書蓉,李淑儀,等.農(nóng)林復(fù)合經(jīng)營研究:桉樹間種山毛豆對林木和土壤的影響[J].熱帶亞熱帶土壤科學(xué),1997,6(2):71-75.
[5] 楊曾獎,鄭海水,周再知.橡膠間種砂仁、咖啡對土壤肥力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1995,8(4):466-470.
[6] 廖觀榮,林書蓉,李淑儀,等.農(nóng)林復(fù)合經(jīng)營研究:桉樹人工林間種西瓜對林木和土壤的效應(yīng)[J].熱帶亞熱帶土壤科學(xué),1996,5(3):127-132.
[7] 郭貴敏,李正強,楊順國.花生、紅薯間作對退耕還林幼樹生長的影響[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6,34(2):47-48.
[8] 歐永春.橙園間種綠肥對提高地力和經(jīng)濟效益的作用[J].熱帶亞熱帶土壤科學(xué),1995,4(3):190-192.
[9] 陳永忠.油茶栽培技術(shù)[M].長沙:湖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8.
(責(zé)任編輯:唐效蓉)
(英文編譯:張 珉)
EffectsofdifferentintercroppingpatternsongrowthofyoungCamelliaoleifera
CHEN Longsheng, CHEN Yongzhong, PENG Shaofeng, MA Li, WANG Xiangnan, WANG Rui
(Hunan Forestry Academy, Changsha 410004, China)
The effects of youngCamelliaoleiferaintercropped with different plants including soybean, watermelon, peanut and pine on growth of youngCamelliaoleiferawere studied, compared with the growth of non-intercropping o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terns of intercroppingCamelliaoleiferawith peanut or pine were better than other two intercropping patterns. But the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ofCamelliaoleiferawith four intercropping pattern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n-intercropping ones.
Camelliaoleifera; intercropping of forest tree and crop; growth
2009 — 12 — 17
2010 — 01 — 15
陳隆升 (1983 — )男,福建省泉州市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油茶培育技術(shù)研究。
S 752
A
1003 — 5710(2010)01 — 0010 —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