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簫瑩
在我童年中,難忘的味道有許多:草坪上帶著水汽的泥土味、小學地板上又腥又臭的雞蛋味、老街里濃郁鮮香的老友粉味、中學塑膠操場上太陽曬出的味道……但這些都比不上家鄉(xiāng)的榨粉味,酸香誘人,讓人食欲大開。(一陽評:開篇就先羅列了記憶中多種獨特的味道做鋪墊,緊接著通過對比,引出介紹的主題——榨粉之香。這樣寫,就使得榨粉的香、美得以凸顯。有起點,有對比,使得榨粉之香的定位得以拔高。)是的,這就是我童年最難忘的味道,一陣陣榨粉飄香。
我的家鄉(xiāng)在武鳴。家鄉(xiāng)沒什么有名的特產(chǎn),唯獨生榨米粉,讓散布在全球各地的武鳴人甚是回味。尤其是那家汽車站附近的榨粉店——是一家藏身于狹窄的巷子中,旁邊是吵鬧菜市的破舊老店(一陽評:點明榨粉店的獨特環(huán)境。),做出的榨粉最是令人難忘。自我記事起,每次回武鳴老家,我都要到這家店來吃碗榨粉。破舊的招牌,簡陋的擋蓬,一張張大方桌旁隨意擺放著數(shù)張小椅子,兩臺碩大的風扇像兩個大嗓門的門神,“嗡嗡嗡”地向顧客們吹著風,屋頂上布滿著焦糖般的油污。(一陽評:寥寥數(shù)語,既描述出了榨粉店的環(huán)境特點,又營造出懸念:如此簡陋破爛之店,怎會讓食客“夢繞魂牽”?從而促使讀者帶著好奇心往下讀,為下文榨粉之美味作出鋪墊。兩個比喻,新穎傳神。)就是這么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卻有著多年的歷史,每時每刻,店門口都排著長長的隊伍。(一陽評:食客之多與上文描述的店面之簡陋形成鮮明對比,看似矛盾卻又合理,凸顯了榨粉的獨特與誘人。)
順著隊伍向前看,廚房中站著一位麻利的大媽。她先是從一個大桶里撈起早已發(fā)酵好的米粉,把微黃的米粉輕輕放入煮開的滾水中,蕩起一陣陣漣漪。隨著時間的流逝,微黃的米粉變成了潔凈的白色,清澈的滾水變成了乳白色的濃郁湯汁,熱氣升騰。長筷一撈,Q彈勁爽的榨粉就這樣出鍋了,勁道的米粉猶如剛出浴的美人那細嫩緊致的肌膚,十分誘人。(一陽評:將Q彈勁爽的榨粉比喻成美人細嫩緊致的肌膚,非常形象。)裝入碗中,棕色的醬油淋上,濃郁的湯汁倒入,榨粉那股沉淀了幾天的酸味“刷”地釋放而出,刺激著味蕾。再澆上一層肉末,一丁丁飽滿的肉粒隨著噴香的花生油在湯汁中遨游。(一陽評:詳細地描繪榨粉入碗后的形態(tài),讓畫面栩栩如生。)最后再加上紫蘇、胡椒粉、特制豆瓣醬、生韭菜,一碗色、香、味、意、形俱全的榨粉,就完成啦?。ㄒ魂栐u:這一整段詳細描述榨粉的原料、色澤、制作過程、配菜等,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正在欣賞一碗鮮香的榨粉出爐的過程。)
夾上一筷子榨粉,連著湯一起送入口中,感覺湯和粉在口中歡快地跳著舞,它們順著食道載歌載舞,一股暖流涌進胃中,再呼出一口心滿意足的熱氣,啊,太棒了?。ㄒ魂栐u:詳細書寫榨粉的口感,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表現(xiàn)了榨粉給人帶來的愉悅觸感。)
抬起頭來,店里的人們都在熱情地寒暄著,在這里,不論富貴,不論背景,每個人都只是個享受家鄉(xiāng)美味的幸福人。是榨粉,把我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一陽評:描述了榨粉給人們帶來的歡樂與熱鬧。與前文“唯獨生榨米粉,讓散布在全球各地的武鳴人甚是回味”相呼應,使得文章的立意不局限于描寫物,更加入了“鄉(xiāng)情”,升華了主題。)
童年中最難忘的味道,家鄉(xiāng)的榨粉飄香。(一陽評:呼應開頭,點題。)
(指導老師:馬超勤)
點評:
文章既可以看成是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也可以看成是對家鄉(xiāng)生活的贊美,還可以看成是一道美食的制作說明書,非常有意思。文章標題就很獨特,引人往下讀。正文中,作者寫榨粉之“香”,先分別從環(huán)境、制作、口感等方面著筆,寫出了榨粉本身的美味之“香”,如“棕色的醬油淋上,濃郁的湯汁倒入,榨粉那股沉淀了幾天的酸味‘刷地釋放而出,刺激著味蕾。最后再淋上一層肉末,一丁丁飽滿的肉粒隨著噴香的花生油在湯汁中遨游”等句,生動形象,讓人讀了食指大動;文末更是落筆升華,書寫了榨粉給人帶來的快樂,點明“每個人都只是個享受家鄉(xiāng)美味的幸福人”“是榨粉,把我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寫出了榨粉的生活寄意,寫出了“鄉(xiāng)愁”“鄉(xiāng)情”,恰如其分地對應了主題的“飄香”,非常高妙,讓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