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位東
北宋張舜民《題趙大年奉議小景》有云:“自古詞人是畫師”,此話不假。在我國詩歌史上,確有不少詩人、詞家同時也是書畫家。著名者有王維、張志和、杜牧、王安石、蘇軾、晁補之、李清照等等;而以書畫著稱于世同時也是詩人者,有趙孟頫、倪瓚、吳師道、米芾、唐寅、徐渭、文征明、董其昌、沈周、石濤、鄭板橋(包括八怪)、吳昌碩、齊白石、劉海粟、何香凝、林散之等等。兩個名單對照,書畫家擅詩者居多,可見書畫家們歷來對詩詞的修養(yǎng)是十分重視的。潘天壽先生對此深有體會地說:
我以為一張畫,有時湊上一句或一首好詩,也像山水得風而鳴,得雨而潤,能作詩的畫家,他可以集中精力作畫,把畫所不能及到的,用詩去補救。不會作詩的畫家,知道自己無法補畫不足,拼命在畫上雕琢,反使畫不自然。這是不會作詩的畫家吃虧的地方。
鄒寧是個會作詩的畫家,所以他不需要“在畫上雕琢”,且不吃虧。他是個對畫畫異常癡迷的人,他說自己“今生約半付輕煙,水墨橫斜伴夢眠。過客匆匆何處去?癡情照舊筆耕田?!睂τ谒麃碚f,筆耕不是那種“既自以心為形役”的苦差事,而是一種愉悅,一種精神之釋放。雖有那種“照壁青燈伴墨眠”的勞作之艱辛,但更有“今生紙上做神仙”的樂趣與快慰,所以他才會“心種千尋龍鳳竹,癡情不曉是何年”。
題畫詩寄情于丹青,縱思于六合,既能擴大畫面的空間,又能延伸畫面的時間,在尺幅之間表現(xiàn)出不盡的詩情,無限的畫意。
鄒寧有一幅石榴圖,畫面上是一株“枯木逢春”的老石榴樹,蒼老遒勁,而新枝掛果結(jié)實。一只天牛爬在一根細長的朝天枯枝之端,觸須分揚,昂頭欲語,畫家題詩曰:
榴花開盡蕊猶鳴,獨有秋風說古今。
草木無知能自戀,人生相過重真情。
詩中除第一句闡釋畫面之外,其余三句層層揚開,引讀者由畫意之視覺欣賞,自然聯(lián)想到人生、聯(lián)想到歷史滄桑和人間真情。詩情與畫意相輔相承,相得益彰,給人以清新和諧的藝術感受力及豐富厚重的藝術想像空間。詩人是最富有想像力的人,即使是闡述畫面的語句,也不是照相似地去描摩,而是用詩的語言來抒發(fā)。比如都是寫成熟而開口的石榴,元人馬常祖說:“蕊珠如火一時開”;而鄒寧卻說“榴花開盡蕊猶鳴”。一個“火”字把石榴寫的紅得熱烈;一個“鳴”字把石榴寫出了聲響,寫出了精神。并且好像天牛的鳴唱一樣,而借助秋風去談古論今。這是詩的通感,是詩人以其靈氣而捕捉到的藝術感覺。只有具備了這種敏銳的藝術感覺的人,才能夠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也才有可能寫出好的詩,畫出好的畫。
我以為藝術感覺的敏銳與否,其決定因素有三,一是天賦聰穎;二是勤學苦練;三是生活豐富。勤學,是要多讀書,讀各類書,不是只為作詩而去讀詩。學養(yǎng)、學養(yǎng),勤學是為了修養(yǎng),不是為了應景做門面。當今書畫界談做學問的人多了起來,這是大好事,是一種藝術的覺醒。但不少人是為了做做樣子,裝裝門面。這不是哄讀者,而是在哄自己。須知,學問對于書畫家來說,是一種母乳似的滋養(yǎng),是一種潛移默化,是一種“潤物細無聲”,而做學問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只有聰明且有學問,才能在豐富的生活中產(chǎn)生靈感,也才能迅速地捕捉到藝術素材。
我們都看過林散之先生的字,我也在許多場合說過林老的字有仙氣,卻沒能為此寫出詩來,而鄒寧不僅為此作了畫,還為此題了詩::“林老書如醉里仙,龍蛇筆走墨云端。潤毫飽蘸瑤池水,寫盡春秋不老天”。他在林老的作品里找到了藝術感覺,且及時捕捉住一個“仙”字,借著畫與詩表現(xiàn)出來了,因為是“醉里仙”,所以才“筆走墨云端”,才會飽蘸“瑤池水”,“寫盡春秋不老天?!焙靡粋€“寫盡春秋不老天”!這個警句的蘊含豐富而深沉,令人想到的不僅是“人書俱老”,更有歷盡滄桑,長存青史等諸多內(nèi)涵。這就是蘇東坡所說的:“作詩火急追亡逋”了。鄒寧把稍縱即逝的藝術感覺一把抓住了,并且深入淺出地作了藝術呈現(xiàn)。這是很見功力的。
輕舟,明月,這類畫,畫家畫多了,也看多了,所以就熟視無睹了。藝術家怕就怕這種熟視無睹。一旦熟視無睹,必然置若罔聞。那樣,藝術生命大概就很難延續(xù)了。而敏銳的鄒寧,卻從這種最常見的“景物”中發(fā)現(xiàn)了詩,他寫道:
喚醒青山入畫臺,飛泉珠迸落花開。
一舟輕載千秋月,閑看風云幾度來。
他不僅把青山寫活了,把流泉寫響了,而且把月亮寫“老”了,把詩人的胸懷、情愫生動地活托出來了。一個“閑看”的閑字,又把作者的心態(tài)寫得那么神情自若,輕松淡然。這就讓讀者不可能不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了。
鄒寧的題畫詩,不僅寫得有靈氣,很大氣,而且還很講究格律,能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我認為,寫題畫詩也可以不要拘泥于格律,這種體裁最需要的是靈氣,是性情,是氣度。著名詩人憶明珠的題畫就是這樣的。比如他的《題面壁圖》:“曾臨深淵履薄冰,雷霆十萬啞在胸?;厥淄艚猿尚Γ嵘硌律蠈W長生”;《題牡丹圖》:“詩人老去興猶酣,潑紅灑綠寫牡丹。最厭名士乞兒相,不說文章說寒酸”等等,寫意抒懷,意韻無窮,瀟灑自如,不拘一格,雖不完全符合格律,卻不失大家氣象。我的想法還是能律則律,不能律則便,以暢暢快快地抒懷為好。當今畫壇能畫擅詩者不多,我看鄒寧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為此,我也寫了幾句詩贈給他,也作為這篇讀后感的結(jié)尾吧:
自古丹青多意蘊,畫家原本是詩人。
墨痕韻律交融處,借景出情是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