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 旭
當得知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和“股神”巴菲特將到中國來,游說中國富豪像他們那樣,將自一己一半的財產捐給慈善事業(yè)后,被譽為“中國首善”的江蘇黃浦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先生,給兩位富豪親筆寫了一封信。
在這封信中,陳光標先生用充滿深情的語言寫道:作為世界首富和“股神”,你們最近在全球掀起一股慈善風暴,希望世界各國的億萬富豪行動起來,將自己的半數財富捐贈出來,支持慈善事業(yè),讓我感到敬佩和感動。
當一個人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能夠把財富歸還世界,是一種高尚和偉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則是可恥的。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不是捐出一半財富,而是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世界各國無論富人還是窮人都是一家人,只是由于我們每個人的起點不同,機遇不同,分工不同,所以。在擁有財富數量上是有了差別。在中國,每一個企業(yè)家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離不開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更離不開廣大普通員工的辛勤勞動。
陳光標對財富是這樣認為的,他說,財富是什么?我認為,財富是水,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個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條河就該與大家共享。
陳光標在信中對慈善闡述了他自己的看法。他寫道,慈善不是一時一地的,它永遠沒有終點。目前,他每年把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潤拿出來做慈善,就是把慈善作為一種常態(tài),一種追求。2009年,公司凈利潤4.1億,我捐出3.13億,捐出凈利潤的77.6%。企業(yè)成立10年來,累計捐贈13.4億元,直接受益達70萬人。
看了陳光標這封飽含深情的書信,我不禁想起這樣一幕情景:“5·12”汶川大地震后,陳光標在第一時間里,迅速組織并帶領了120名操作手和60臺大型機械組成的救援隊,奔赴千里救災。
在災區(qū),他們在廢墟中,搶救出131條生命。其中,僅陳光標一個人救出14人,他還親自抱、背、抬共200多人。在災區(qū),他還當即捐款捐物超過億元。
在2008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中,對陳光標的頒獎詞,是這樣寫的,他是民間發(fā)起抗震救災的第一人,同時向災區(qū)捐贈款物過億元,他奮戰(zhàn)在災區(qū)一線的身影,成為一個標志,一個符號,讓人看到了中國企業(yè)家的責任感,看到了這個民族的凝聚力。
陳光標給比爾·蓋茨和“股神”巴菲特的一封信,作為他們到中國來的“見面禮”。他的這種近乎瘋狂的“裸捐”行為,一下子成為世人所關注的焦點,他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動情地說道,我是一個農民,我從一個小作坊起家,成長為億萬富豪。這是國家政策好,這是改革開放帶來的。他說,他目前總共資產約50多個億,起初想捐出百分之九十五,給孩子和家人留下百分之五,但最終讓他下定決心全部捐出的還是孩子。
他說,他也不是沒給孩子留下點什么,我給他的是精神財富,是榜樣的力量,而這種東西是無價的。他又說道,他家人也不都是有錢人,親妹妹陳春華洗碗已經十一年了,現在一個月能掙一千五,親弟弟至今在做保安,每個月最多也就兩千塊。
陳光標。一個中國農民企業(yè)家,在他心里始終溢滿了一種溫暖和愛。這種溫暖和愛,在他身上盡情流淌。當他的財富成為一條河,他要讓千千萬萬窮人飲上這河水。這河水,清冽、甘甜,絲絲縷縷,滋潤到人們的心田里。人們仿佛看到陳光標先生,用他的博愛和善良,將這河水流向更遠更寬廣的地方,他要讓更多的人飲上這清粼粼的河水,感受到人間的一種溫暖和愛,那是一種比財富更寶貴的東西。
(圖/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