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明 顧云琴 項順堯 謝寶玉 明 珂 方斌善 陳蓮芬
(1浙江省溫嶺市植檢站,浙江溫嶺 317500;2浙江省臺州市植保植檢站,浙江臺州 318000)
柑橘小實蠅在溫嶺市于 2007年首發(fā),近年蟲量呈上升態(tài)勢。柑橘橘果遭受該蟲為害后,導致橘果腐爛,失去食用性和商品性。為了掌握該蟲的田間為害分布規(guī)律,筆者于 2009年11月在溫嶺市大溪鎮(zhèn)士孫村,進行了橘小實蠅幼蟲為害柑橘橘果空間分布型的調查研究,現(xiàn)將主要結果報導如下。
選取橘小實蠅發(fā)生較重、面積在 3.3hm2以上柑橘果園,柑橘品種為早熟(宮川)蜜橘。在柑橘成熟期 2009年11月23日,把成片橘園劃成若干區(qū)塊,每區(qū)塊按平均間隔每點查柑橘 10株共查 100株,記載全株柑橘小實蠅為害蟲果數(shù)。
應用聚集指標、Iwao的平均擁擠度(M﹒)與平均數(shù)(X)的自回歸和Taylor冪法則等方法分別測定柑橘小實蠅幼蟲的空間分布型。
根據(jù) Blackith(1961)提出的聚集均數(shù):λ=M×γ/2K。式中,M為平均數(shù),K為負二項分布的參數(shù),γ為自由度等于 2K、概率為 0.5時的卡方值(X2)。當 λ<2時,聚集原因是由某些環(huán)境因素如氣候、土壤、濕度、光照及植株生育狀況等所致;當 λ≥2時,聚集原因由病蟲害自身特性或環(huán)境因素共同所致。
2.1.1 聚集指標測定結果
根據(jù) 5種聚集指標計算如表2,10組中 I>0、C>1、Iδ>1、M﹒/X>1、K>0、Ca>0,均表明橘小實蠅幼蟲為害柑橘橘果屬聚集分布型(表1)。
根據(jù)Iwao法,平均擁擠度(M﹒)與平均數(shù)(X)的自回歸式為 =-3.5267+2.1168X,γxy=0.959,相關系數(shù) r>r0.01,達極顯著水平。由于 β=2.1168>1,表明橘小實蠅幼蟲為害柑橘橘果為聚集分布;α=-3.5267<0,說明橘小實蠅幼蟲為害柑橘橘果個體間相互排斥。
根據(jù) Taylor法,對數(shù)模式為 logS2=2.1272X-0.2177。式中 loga=-0.2177,r=0.9099,b=2.1 272>1為聚集分布
由表1中的聚集均數(shù) λ的計算結果可見,全部田塊都滿足 λ≥2的條件,說明橘小實蠅幼蟲聚集原因除自身群體特性外,還受環(huán)境如溫度、濕度、光照及植株生育狀況等因素影響。
從不同方法的測定結果來看,橘小實蠅幼蟲為害柑橘橘果為聚集分布;幼蟲為害柑橘橘果個體間相互排斥;聚集原因除自身群體特性外,還受環(huán)境如溫度、濕度、光照及植株生育狀況等因素影響。根據(jù)田間橘小實蠅成蟲產(chǎn)卵習性的觀察,成蟲一般喜歡在成熟早,品質好的橘果上產(chǎn)卵,因此檢驗結果與田間實際基本相符。
表1 橘小實蠅幼蟲為害柑橘果實聚集指數(sh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