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晉生 溫 堅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術(shù)中心,山西030024)
電廠的受熱面管如水冷壁、過熱器、省煤器以及再熱器等,其直徑僅為32 mm~60 mm,壁厚僅為3 mm~6 mm。對這些焊管選用超聲波探傷相對射線探傷有以下優(yōu)點:
—焊接中的裂紋和未熔合等危害性較大的面狀缺陷易于發(fā)現(xiàn)。
—超聲波探傷的成本較低,只需要一些偶合劑即可進行。
—檢驗周期短,工效高,超聲波探傷的評定可以連續(xù)進行。
—可以與其他的工種交叉作業(yè),而不影響工程安裝的進度。
隨著機組容量的擴大,參數(shù)提高,焊管的焊口數(shù)量也隨之增加。為了避免漏檢,提高焊口的檢驗速度,焊管焊口超聲波探傷勢在必行。
焊管內(nèi)、外表面曲率較大,容易造成聲束的擴散,使探傷的靈敏度降低。焊管的管壁薄,管壁厚度相對公差較大,影響了對焊縫根部缺陷的判斷。焊管的管面曲率較大以及管壁較薄,加上焊縫根部形狀復(fù)雜,探傷過程容易產(chǎn)生變形波,表面波信號干擾了對真正缺陷的判斷。
普通探頭的前沿尺寸均在10 mm以上,一次波掃查不到焊縫的根部。利用三次波探測,因探頭發(fā)射聲束寬,聲束擴散,曲面散射,回波游動范圍大,反射回波同聲程信息雜亂,給缺陷判定和定位等帶來很大的困難,從而影響了探傷的可靠性。探傷時,要考慮一次能掃查到焊縫根部1/4壁厚的范圍,給探頭探測焊縫根部有一個移動的范圍,即需要短的前沿探頭。依據(jù)聲波的折射定律:
sinα/sinβ=CL/CS
式中,α——楔塊材料入射角;
β——被檢測材料橫波折射角;
CL——楔塊材料縱波聲速;
CS——被檢測材料橫波聲速。
當β、CS不變時,α隨CL的變化而減小,見表1。
表1 α和β值(度)Table 1 The value of α and β(unit: degree)
注:α1有機玻璃入射角;α2聚楓材料入射角。
選用一、二次波對焊管的焊縫進行探傷時,由于焊縫的寬度和探頭前沿尺寸對探頭移動范圍的限制,應(yīng)選用大角度的探頭,才能使聲束掃查到整個鋼管焊縫的截面。
近場區(qū)超聲場存在一些聲壓極大值和極小值,其聲壓反射不符合球面波的反射規(guī)律,即在近場內(nèi)的缺陷大小與反射聲波高度不成比例,落在近場區(qū)的焊縫是無法進行探傷的。
對焊管壁進行探傷時,選用何種類型的探頭才能保證焊縫不落在近場區(qū)內(nèi),這是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問題。
橫波斜探頭工件中近場區(qū)長度計算:
NS=ab/πλS×cosβ/cosα
l2=l1×tgα/tgβ
NS1=NS-l2
式中,NS——方形晶片探頭橫波近場區(qū)長度;
l1——晶片至入射射點長度;
l2——橫波虛構(gòu)源至入射射點長度;
a、b——分別為矩形晶片二邊長;
NS1——工件中橫波近場長度。
以頻率5 MHz,晶片尺寸為6 mm×6 mm和7 mm×7 mm的探頭,對壁厚4 mm,焊縫寬度6 mm的焊管探傷為例,l1取4.5 mm,見表2。
表2 晶片至入射射點長度l1Table 2 the length l1 between the crystal and the incidence point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選用普通斜探頭前沿尺寸磨短后的探頭,作為焊管對接焊縫探傷的探頭是不適宜的,對接焊縫可能落在近場區(qū)內(nèi)(尤其是晶片尺寸大于7 mm時)。使用聚楓材料制作的5p6 mm×6 mm探頭是完全可以避開近場區(qū)進行探傷的。當然,普通探頭磨制還應(yīng)考慮聲束是否落在探頭的磨制表面,否則,有一固定反射波。
標準試塊有以下作用:
—評價儀器與探頭的綜合性能;
—測量探頭聲束折射角;
—測量探頭的前沿尺寸;
—調(diào)整儀器掃描速度;
—測定探頭分辨力;
—確定探傷靈敏度。
自然缺陷是指焊縫中常見的氣孔、夾渣、未焊透、內(nèi)凹、未熔合以及裂紋等缺陷。A型超聲波探傷中缺陷均以反射波高、大小來表示,即以某個人造反射體的當量來表示,沒有一個直觀性。為了摸清焊管焊縫中各種缺陷波的反射規(guī)律,以及缺陷大小與當量波高的關(guān)系,特制作了一套焊縫自然缺陷試塊,進行X射線探傷對比試驗,以便超聲波探傷對焊縫缺陷進行“直觀”判斷。
2.3.1 探頭前沿尺寸與折射角的測定
焊管管壁的厚度相對公差較大,為了不影響缺陷的定位以及定性,有必要對探頭的前沿尺寸與折射角作準確的測定。
2.3.2 探頭角度的選擇
原則上是探頭一次波的聲束能掃查到焊縫根部和近根部,即焊縫的中線1/4壁厚以下的斷面,二次波能掃查到焊縫的中上部。
探頭的角度要適宜,選用聚楓材料制作探頭。當橫波折射角達到73°時,其縱波的入射角為42°。而第Ⅱ臨界角44°,由于聲束的前端擴散作用,其擴散聲束角度大于聲束的軸線角度,很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表面波,易引起表面凹坑、飛濺以及焊縫加強面的強烈回波。探頭角度的選擇見表3。
表3 探頭角度的選擇Table 3 The selection of the probe angle
2.3.3 探傷靈敏度的選擇
靈敏度是儀器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對最小缺陷的檢出能力,是儀器的一項綜合指標。靈敏度偏高、噪音大以及雜波較多將會影響對缺陷信號的識別;靈敏度偏低對小缺陷易漏檢。
焊管對接焊縫一、二次波探傷應(yīng)考慮聲程差、對聲壓的反射差。對試塊的長橫孔而言,一次波和二次波的聲程靈敏度相差9 dB。因此,一、二次波探傷應(yīng)分別制定探傷的靈敏度。
2.3.4 表面聲能損失的測定
焊管內(nèi)、外表面曲率大,探頭要加工成與外表面相同的弧面。一次波探傷只考慮表面偶合補償,不考慮曲面對聲能的擴散損失。表面偶合補償值與管子的外表加工狀態(tài)有關(guān),其數(shù)值依管子表面凹凸度的大小而定。表面偶合補償值順序為:砂輪磨制>銼刀磨制>冷拔表面>砂皮磨制>薄而致密的油漆層。
二次波探傷不但應(yīng)考慮一次波探傷時表面偶合補償,而且要同時考慮管子內(nèi)曲面對聲能擴散的補償。
2.3.5 焊管焊縫探傷掃查
選用一、二次波在焊縫兩測掃查。先用探傷靈敏度對整個焊管的焊縫進行初探,發(fā)現(xiàn)缺陷后先作好標記,然后再進行細探。探頭掃查軸向移動每次不得超過晶片寬度的一半。二次波掃查時探頭移動應(yīng)到位,即保證二次波聲束掃查到整個焊管焊縫的截面。
2.3.6 缺陷波的確定
探傷時屏幕上除真正的缺陷信號外,還會出現(xiàn)變形波,表面波干擾信號。探測過程需要用沾油手觸拍探傷面以及探頭前沿,觸摸到的變形波與表面波信號均會發(fā)生跳動,并注意觀察探頭下小飛濺和凹坑出現(xiàn)的反射波。
應(yīng)根據(jù)水平定位確定反射波與探頭位置的反射波。
當發(fā)現(xiàn)近根部的位置出現(xiàn)反射波時,應(yīng)對焊縫二側(cè)管壁進行測定,然后再依據(jù)掃描速度與探頭參數(shù)確定是一次波還是二次波得到的反射。
聲波反射當量高,波型尖銳,從鋼管焊縫的兩側(cè)均可以發(fā)現(xiàn)。當探頭作橫向移動或轉(zhuǎn)動3°~5°時,波幅變化不大。隨著裂紋深度的變化,探測聲程不同反射體水平位置幾乎相同。當探頭向前移動聲束越過裂紋端點時,聲波急劇下降。
焊瘤,包括根部成形不良時的回波均大于一個壁厚標記點。從焊管焊縫兩側(cè)反射波水平位置均落在偏離焊縫中心遠離探頭的一側(cè)。
反射波幅明顯低于未焊透,聲波位置落在偏離焊縫中心靠近探頭的一側(cè),從焊縫兩側(cè)發(fā)現(xiàn)反射波的間距大于未焊透間距(對口間距),探頭繼續(xù)前移可以測到內(nèi)凹的深度。
通過一段時間對自然缺陷試塊超聲波探傷的應(yīng)用,在現(xiàn)場對焊管焊口開始應(yīng)用性探傷。有條件時選用射線探傷復(fù)檢對比;無條件時,直接控補觀察驗證。
焊管對接焊縫超聲波探傷關(guān)鍵在于選擇探頭儀器以及確定探傷的靈敏度。只有正確掌握超聲波探傷工藝,焊管對接焊縫超聲波探傷法可以成為一種方便、快捷、可靠的檢測手段。
[1] 李生田,李家鰲,康紀黔.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和探傷結(jié)果分級.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GB11345-1989,687-713.
[2] 李克明,劉德榮,張志永.超聲波探傷.北京:電力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