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遠 ,林秋梅 ,賴 潛 ,李秀峰
(1.海南醫(yī)學(xué)院,海南 ???571101; 2.海南制藥廠有限公司,海南 五指山 572200)
膽木(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 Merr.er chun)為茜草科烏檀屬常綠喬木,別名烏檀,主產(chǎn)海南五指山、保亭、瓊中等中海拔森林中,廣東、廣西、越南、柬埔寨亦有分布,以根、樹干、枝條作為植物原料藥。1977年版中國藥典收載膽木,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殺菌、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外感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肺炎、支氣管炎、中耳炎、燒傷感染等[1]。目前已從此藥材中提得40種生物堿和生物堿苷等成分[2],臨床使用的制劑有“膽木注射液”和“膽木浸膏片”,療效確切[3]。 符健等[4]研究膽木浸膏片的消炎功效,結(jié)果表明:膽木浸膏片對冰醋酸所致的小鼠腹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腫脹具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并顯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腫脹形成和棉球慢性肉芽組織增生,對傷寒多糖菌苗所致的家兔雙高峰體溫升高有解熱作用,說明膽木是一種多環(huán)節(jié)作用的抗炎藥。野生膽木資源由于長期無計劃砍伐利用,造成資源緊缺,供不應(yīng)求,而膽木引種栽培技術(shù)研究國內(nèi)未見報道。因此,我們從2002年開始采集野生種子和枝條進行育苗并獲得成功,2004年大田種植且進行引種栽培技術(shù)研究?,F(xiàn)將引種栽培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引種地位于海南島中南部腹地的五指山市西南部,周圍群山環(huán)抱,林木茂密。海拔328.5 m,氣候溫和,屬熱帶山區(qū)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22.4℃,1月份平均氣溫17℃,7月份平均氣溫26℃,極端最高氣溫35.9℃。年平均降雨量為1 690 mm,極端最大年降雨量為2 810.4 mm,極端最少年降雨量為1 055.5 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4%。引種地坡度15°~20°,植被以灌木、藤本為主,土壤為山地黃壤,土層深厚,腐殖質(zhì)較厚,引種面積300畝。
為了促進膽木速生快長,選擇坡度25°以內(nèi)的低山、丘陵地,土層深厚,土壤肥力中等并呈微酸性的黃壤或磚紅壤種植為宜。
為了減少土壤沖刷,表土流失,地表裸露,地力衰退,影響膽木生長,引種地進行等高開墾,修筑2 m寬等高梯田。定植株行距為3 m×3.5 m,種植密度64株/畝, 穴規(guī)格長×寬×深為 60 cm×60 cm×50 cm。挖穴時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把表土和心土分開堆放,二是要把定植穴挖成近方形。挖好穴后暴曬一個月左右放入10 kg左右的雜草綠肥,并將表土填入穴中,再施有機肥10 kg、磷肥0.2 kg與土混均勻,以利于植穴內(nèi)深層土壤的熟化對幼樹生長有利。
膽木苗期葉片較大,定植時將苗木葉片剪去一半,減少苗木水分蒸發(fā)以提高定植成活率。2004年春季3月~4月選陰天定植100多畝,營養(yǎng)袋苗高30 cm~40 cm,4~5對葉,將苗木剪除1/2葉片。植后無雨,每隔3 d~5 d淋水一次直到長第一對新葉穩(wěn)定為止,成活率達93%以上。當(dāng)年秋季8月~9月選小雨天氣定植,成活率達96%以上。
當(dāng)年生苗應(yīng)加強撫育管理,保證全苗。主要措施是定植后的幼苗需保持根圈土壤潮濕,促進成活;勤除草,年除草3次~5次,保證根圈無雜草;秋末至冬前進行根圈松土培土,促進苗木生根快,生長旺,并減少病蟲害。以后每年除草3次或砍草4次~6次,控制雜草高在100 cm以下,并將雜草小灌木鋪在根圈處,腐爛后作基肥。
施肥:定植后苗木生長2~3對葉開始施肥,每年施肥3次~4次,以有機肥為主,配合化肥。化肥在生長季節(jié)的4~9月土壤溫潤時撒施或開溝施并覆土。有機肥與磷肥混合一起開溝施,每年1次以上,施肥溝長×寬×深為100 cm×30 cm×30 cm,宜在12月或次年1~2月進行。幼齡期每株每次施有機肥5 kg~10 kg,或尿素25 g~50 g,以后隨樹齡的增長逐漸增長施肥量。
間作:幼樹定植后,樹體小,行間空地較多,為了增加經(jīng)濟收入,我們在行間種矮生短期中藥,如益智等。通過間作還可抑制雜草生長,改善土壤溫度、水分狀況,有利于膽木的生長。
膽木枝葉生長茂盛,應(yīng)定期適當(dāng)修剪,每年進行2次修剪。剪除下垂枝、過密的纖弱枝、枯枝、病蟲枝及多余的枝芽。促進樹干直立粗壯,改善通風(fēng)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喬木,高8 m~12 m,樹干直立,樹皮幼齡樹光滑,中齡樹粗糙,深褐色;小枝纖細而光滑;單葉對生紙質(zhì),橢圓形,長7 cm~10 cm,寬3.5 cm,頂端漸尖而略鈍,基部楔形,側(cè)脈每邊5~7條,纖細,葉柄長10 mm~15mm;種植后第5齡開始開花,但沒結(jié)果,花期5~6月,花黃色,多朵小花集合成稠密的頭狀花序頂生、單生,圓球形,花冠漏斗形,頂部4裂,花柱線形,柱頭橢圓狀或棒狀淺裂;野生膽木果熟期11月至次年1月,為小堅果集成一圓球狀體,成熟時黃褐色,表面粗糙;種子橢圓形,細小,皮黑色有光澤。
膽木種植前3年平均每年長高為0.76 m,離地1.0 m處莖粗生長4.3 cm。第3年開始生長加快,5年生植株平均每年增高1.33 m,離地1.0 m處莖粗生長7.1 cm,見表1??偵L量胸莖平均最大的植株達35.1 cm,最小的為23.4 cm。砍伐后萌芽生長能力強,每株可萌芽3~5條枝,且生長迅速。
表1 膽木生長情況調(diào)查表
調(diào)查顯示,膽木具有較強的適應(yīng)性和抗逆性,種在山地、丘陵地、路旁均能正常生長。對溫度要求不嚴(yán),適宜的生長氣溫為25℃~30℃,能承受極端最低氣溫3℃和最高氣溫40℃。比較耐蔭,在蔭蔽處能生長,但生長纖弱,分枝少;而在充足的光照下植株生長健壯,分枝多。在磚紅壤、紅壤、黃壤等均能生長,但于磚紅壤生長最佳。
3.4.1 病害防治 經(jīng)調(diào)查膽木生長旺盛,枝繁葉茂,林相整齊,病害較少。其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危害葉片與嫩梢,發(fā)病時間多為7~9月高溫高濕季節(jié)。化學(xué)防治:用800倍炭疽靈或甲莖托布津藥液噴霧防治,每7 d 1次,連續(xù)噴2次~3次,防治效果較好。
3.4.2 蟲害防治
桔粉蚧殼蟲:為同翅目粉蚧科Pseudococcus sitri成蟲或若蟲吸食嫩莖枝葉汁液。受害率26%,為害時間主要在5~7月份?;瘜W(xué)防治:用樂果1:1 000倍和滅百可1:1 000倍液混合噴霧,效果較好。
蚜蟲及卷葉蟲:危害嫩梢與嫩葉,抑制苗木生長,時間主要是5~7月?;瘜W(xué)防治:可用75%辛硫磷2 000倍液噴灑防治,每7 d 1次,連續(xù)2次,效果較好。
為了考察引種膽木的質(zhì)量,我們利用文獻方法[5]對其所含的異常春花苷內(nèi)酰胺進行了含量測定,含量測定見表2。
表2 引種膽木不同生長年限與野生膽木異長春花苷內(nèi)酰胺含量比較
由表2可見,膽木樹干和小枝異長春花苷內(nèi)酰胺含量隨樹齡的增長而增加,異長春花苷內(nèi)酰胺含量5年生樹干及小枝最高,分別為1.106%和0.910%,最低是2年生樹干和小枝,分別為0.272%和0.168%。3~4年生樹干和小枝介于兩者之間,說明膽木生長時間長,有效物質(zhì)積累較豐富。植后5年一般可砍伐,但種植膽木最佳砍伐時間仍待進一步研究。
膽木是植物原料藥,野生變家栽(引種)是保護和持續(xù)性發(fā)展膽木資源的有效途徑。野生引種栽培膽木成功,為海南的五指山等中部市縣發(fā)展膽木生產(chǎn)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和技術(shù)支撐,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7:424.
[2]葉能良.膽木制劑生產(chǎn)工藝及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簡介[J].中草藥通訊,1975,6(6):341-344.
[3]陶佳頤,戴勝軍,劉軍鋒,等.膽木化學(xué)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2007,38(8):1 155-1 156.
[4]符健,鄺少軼,曾祥周,等.膽木浸膏片的抗炎作用研究[J].海南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2,20(1):54-57.
[5]張俊清,毛彩霓,楊衛(wèi)麗,等.膽木不同部位異長春花苷內(nèi)酰胺的含量研究[J].藥物分析,2008,28(10):1 654-1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