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靈魂的交融
——記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丁海波
丁海波,高級工藝美術師,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杰出陶瓷藝術家。
丁海波具有二十多年的釉下彩藝術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全面接受了系統(tǒng)的中國畫傳統(tǒng)藝術、西方藝術、陶瓷工藝的學習與實踐。廣泛涉獵和研習了各種題材與技藝,善于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力求在創(chuàng)作上博采眾家所長,融合中西藝術精華來完善釉下五彩的藝術語言。幾十年的探索磨練與他對藝術上獨到的悟性,使丁海波很早就在陶瓷界嶄露頭角,他的作品除參加國內(nèi)陶瓷藝術展外還在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展出,部分作品先后獲獎,部分作品被眾多的藝術愛好者、收藏家、收藏機構(gòu)所青睞與收藏。先后被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杰出陶藝家”、“湖南省陶瓷藝術大師”、“陶瓷工藝大師”等職稱或榮譽稱號。
1994年創(chuàng)作的陶瓷藝術《青花》、《荷塘》作品獲湖南陶瓷展優(yōu)秀獎;《落掌驚魚》作品獲全國第五屆陶藝入選獎;1995年《游鱗驚鷺》作品獲國際陶瓷大賽優(yōu)秀作品獎;1997年《葫蘆小鳥》作品載入“中國當代名家陶瓷”畫冊(香港版);2002年《張家界風景》作品入選第七屆全國藝術創(chuàng)作評比大賽,2008年《越女采菇》作品入選“中國傳統(tǒng)美術精品大展”,《荷叢錦鱗》作品獲第五屆中國陶瓷大賽“華光杯”優(yōu)秀獎。
自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工作以來,先后設計了大量的新產(chǎn)品、新畫面,部分已投產(chǎn),為單位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已開發(fā)的部分新產(chǎn)品正在申請專利,部分設計的新產(chǎn)品畫面已在生產(chǎn)。
丁海波在陶瓷上以花鳥作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畫面令人注目,他常出人意外地營造了一系列寫實與意象,真境與幻境相互交融的畫境。他所構(gòu)成的藝術形式是一個通向自然萬物的窗口,賦予了花與鳥以細膩的抒情意味,他努力探尋花鳥魚蟲與藝術家內(nèi)心世界的交融點,借此表現(xiàn)自然的生命神韻。
一對錦鯉,穿梭于荷蔭之間,悠然自得,不知何時悄然飛來一只禽鳥,凝靜眺望,仿佛擇時而動,妙趣若然而顯。
丁海波作品表現(xiàn)出最傳神的部分莫過于對生靈的傳神,他用連綿不斷的情趣視點,將各式禽鳥或魚蟲巧妙地融合到由近到遠,極其幽邃的環(huán)境,它們相互關聯(lián),有聚有散,左顧右盼,開合自然,每種生靈既體現(xiàn)自然的體態(tài),又被作者妙合于嚴謹?shù)臉?gòu)圖之中,隨著花葉的伸展,形式感的走向統(tǒng)一在整體和諧之間。
寧靜的水邊一只野鴨在這寂靜的荷塘邊仿佛聽到水下微弱的靈動。輕手輕腳地悄然接近獵物,以待有所獲,卻不料機敏的游魚一哄而散,水面泛起一陣微微漣漪……
丁海波作品極具藝術感染力,在紛繁復雜的大自然各種景致中,他努力精心雕琢、捕捉那一瞬間最富感染力的精彩一刻,從而將觀眾的視線引向這里。自然界那動靜有序,此起彼落,無疑是天籟之聲的生命進行曲,被作者匠心獨運地渲泄得酣暢淋漓。
秋日的荷塘,白鷺靜靜地佇立,全神凝視水面……,稍有動靜,那可愛的魚兒就可能化作腹中餐,生存的法則,食物鏈需求,周而復始,從而完成它們的繁衍生息,世代永興的使命。
在物競天擇,宇宙間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物種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需求與宿命,它是所有生靈不可違背的天性,盡管自然界的弱肉強食恒古不變,但每個大或小的物種都有存在的價值,生存的空間,不管它的壽命是百年還是僅有的幾小時,也不管它們的結(jié)局是善終或悲愴,生命都應受到尊敬而不是漠視,它們都為大自然的完整與循環(huán)做出過承前啟后的付出,不可忘記。
丁海波的花鳥作品力求拓寬花鳥畫的表現(xiàn)語言與視野。以簡馭繁,以少勝多地塑造出一個個富有生機,充滿節(jié)奏、韻律的意象,雖然畫面僅為花鳥魚蟲的內(nèi)容,但大大的超出了我們對這些東西的想象空間,具有很強的寫意性與格調(diào)。我們?nèi)缗R此景,深切地感受到中國花鳥畫所蘊涵的“天人合一”的信奉,人對自然生命的關懷與人文精神,使我們在不經(jīng)意間停滯下來去重新思考生命的真諦,人性的返璞歸真,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