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英杰
我們都可以成為阿福這樣的人
■文/魏英杰
■http://blog.sina.com.cn/weiyingjie
香港義工黃福榮(阿福)舍身救人的事跡,已在海內(nèi)外傳開。尤為感人的是,阿福本已安全離開,發(fā)現(xiàn)還有孤兒和老師沒能跟出來,他又掉頭折返孤兒院,因此罹難。
阿福沒有專業(yè)技能,能做的通常就是幫助搬運物資或者清理倒塌房屋的瓦礫。他曾說:“(到汶川救災(zāi))就算在這只可幫忙搬運一磚一石已感到不枉此行?!彼牧x工朋友回憶:“黃哥說得最多的是,讓我干活就可以了?!庇纱丝梢姡饺盏牧x舉很多人都能做,而且一樣能夠做好。很多人都有學義行善的念頭,可是要么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把行善的目標定得太高,以為行善就是舍己救人,甚至是拯救人類。實際上,能夠為這個社會盡一份心、出一份力,便已達至“善”的境界。
阿福遇難后,香港特首曾蔭權(quán)在“特首網(wǎng)志”上贊揚他是“香港的光輝榜樣”。他這樣寫道:“香港人的精神到底是什么?除了靈活多變、不懈奮斗,為個人和家庭幸福打拼之外,還有哪些非自利、非物質(zhì)的素質(zhì)與襟懷?”這也是在說,每個人除了追求個人利益,還應(yīng)有非自利、非物質(zhì)的情懷與追求,而這其實也是一個健全的現(xiàn)代公民所應(yīng)具備的素質(zhì)。一個現(xiàn)代公民不能不關(guān)心和參與公共事務(wù),因為從根本上來說,這也是為了每一個人的個人幸福。
在生活中,阿福是一個簡單、低調(diào)的人。他所做的一切,出于一種樸素的美好愿望。例如他到四川災(zāi)區(qū)當義工,就是因為“每天看到新聞都在哭 好像看到很多人在希望有人可幫到他們”。憐憫之心,人皆有之,他不僅有這樣的情懷,而且付諸行動,這是他和許多人的區(qū)別所在。
阿福以前有寫博客的習慣,博客名為“傻人有傻福的空間”。他曾寫道:“雖然我現(xiàn)在常常這樣想,如果用我這樣沒用的人來換一個或更多比我有用的人,我會毫不考慮去做。但如果真的給我遇上,我會怎樣做?不知 ”最終,他用舍己救人的行動作出了回答。也許這就是他追求的“傻福”。同樣,面對這一問題,每個人的答案未必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之外,能夠把為他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當作人生的一個追求,我們都可以成為阿福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