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衛(wèi)濤
四月的渭北,陽光明媚。坐在汽車上,遙望渭北的黃土臺塬,油菜迎風綻放,芬芳的花香,沁人心脾。金燦燦的油菜花裝點著春天的徐木塬,昭示著豐收、富裕、和諧。
徐木,一個渭北塬上的小鄉(xiāng)鎮(zhèn),地處關中平原與黃土高塬的過渡地帶。聽說這個地方是來單位工作后不久,新組建了徐木抽水管理站的緣故。轉(zhuǎn)眼兩年過去了,以前去過,只是匆忙的樣子,未及真正走進它。
汽車行駛在210國道上,順著盤旋的公路,一路向北奔馳著。公路兩旁的村莊、溝道里的油菜花疾馳而過。車子駛?cè)氲?,陪同的是徐木站上的一位副站長,不時聽他講著塬上的人和事。尤其是他還用手指著窗外塬上的土地、麥田,如數(shù)家珍,好像自家地里的莊稼。
荊塬村,座落在徐木塬畔。村口,只有幾位老人在門口盤坐著,沐浴著春日的陽光,坑凹不平的土路,顯露出村子的貧窮。兩位垂暮之年的老人在自家門前的地里翻著貧瘠的土地。
上塬后,視野一下子變得開闊了,渠邊排成行的垂柳。往年枯黃的麥茬地如今成了綠色的海洋,幾萬畝麥苗茁壯,長勢喜人。誰能想到這片土地,在沒有水的時候會是怎樣的?南北兩塬中夾一川的淡村鎮(zhèn),周邊有紅星、桃曲坡、西郊三個水庫環(huán)繞,但老百姓卻年年望水興嘆。這里靠天吃飯,一年一料收成,畝產(chǎn)只有幾百來公斤,群眾種地沒有積極性。2002年塬上引來了涇河水,純樸的群眾敲鑼打鼓給送來了牌匾。不管是在淡村還是在徐木,每一條灌渠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不管是一級泵站還是在二級泵站,它們都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這些世世代代在塬上生活的人們,是什么支撐著他們生存著的信念,難道是水,孕育出他們的希望生存著使徐木塬煥發(fā)出耀眼的光芒。我不知道,只是每每想到此,心里有種莫名的滋味。看到清澈的水在綠色的麥田中歡快地奔走著,這多么像水利人的風格,在天與地之間移動著,流動著。更是有著我們的水利人“獻身、負責、求實”的精神,經(jīng)過近三年的頑強拼搏,超前的規(guī)劃,精心的施工,用他們的雙手和智慧,把一條條引向致富的渠道遍布在千年旱塬上。
在春曖花開的日子里,塬和水有故事,水利人也有故事,故事都是在籌劃情系人民的切身利益,滋潤著這片土地,就像麥田、油菜花,在這四月的渭北天空下,歡快地成長著。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