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云,鐘彩麗,李巧鳳
(定邊縣林業(yè)工作站,陜西定邊 718600)
山桃是定邊縣南部白于山區(qū)的鄉(xiāng)土樹種,栽培歷史悠久,抗寒、抗旱能力強,是定這縣營造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的優(yōu)良灌木。果實小、味澀,經濟價值不高,所以被人們忽視。2004年全國“三八紅旗手”定邊縣造林大戶王志蘭從楊凌引進鮮食桃良種插穗,將自己承包退耕地上的山桃嫁接,一次性取得成功。嫁接的鮮食桃比傳統(tǒng)品種提前上市將近兩個月,而且果實肉甜汁多,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同時為退耕還林后續(xù)產業(yè)建設提供了一項嶄新的模式。桃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水果,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和維生素 B、C等。尤其桃中含鐵量較高[1],與現(xiàn)代健康理念相吻合,發(fā)展該產業(yè)前景廣闊。
定邊縣位于陜、甘、寧、蒙四省交界處,地理座標為東經 107°15'~108022',北緯 36°49'~37°53',年平均降雨量316 mm,氣候特點是春季多風夏季干旱,秋季多雨冬嚴寒。年平均氣溫8℃,≥15℃的積溫 2234.8℃,極端最高氣溫37.7℃,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9.4℃,無霜期120 d左右,年日照時數(shù)2 781.4 h,土壤以沙土、黃綿土為主。
嫁接區(qū)地處定邊縣風沙灘區(qū)與南部白于山區(qū)的過渡地帶,具體位置在榮蘭公司辦公地(郝灘鄉(xiāng)許連圈村)南側,土壤為黃綿土,山桃2002年栽植,高1.5 m,冠幅100 cm,2004年嫁接,當年結果。
砧木一般選擇生長在陽坡、半陽坡且很少有晚霜和大風危害的野生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山桃最好,一般株行距掌握在3 m×4 m左右。也可以選擇人工苗圃定植的2年生小樹當砧木。
盡量選擇生長健壯,芽體飽滿,無病蟲害的枝條,落葉后至萌蘗前都可以采集,采集過晚,芽萌動,接穗養(yǎng)分被消耗,影響成活率,采集的接穗捆成小捆放在背陰地,有條件的可以放在地窖、冷庫等,用濕沙埋住備用。
根據(jù)定邊縣氣候,可在清明至谷雨間也就是4月15號左右進行,如果采用芽接時間為7月15~20號為宜。
從備好的接穗選擇與砧木粗度基本一致的接穗,接穗長5 cm左右,單芽,接穗下端削成楔狀,長斜面長2.5 cm,短斜面長1.5 cm以內,兩個斜面對稱。
可以劈接也可以芽接。劈接先將選好的砧木鋸平,從砧木剪口的三分之二處垂直縱切,縱切深度達2.5 cm以內,取處理好的接穗,將削好的接穗長斜面向砧木的三分之二處,短斜面向三分之一處緩緩插入,對準一邊的形成層,長削面皮層與砧木切口留2mm的空白。然后用塑料條纏緊,將接穗頂端也用小塑料條纏住,露出芽苞,以防止走失水分,還可以保濕保溫,促進愈合。芽接在7月15~20號之間取飽滿芽,隨取隨接,將選好的芽帶皮修剪成馬蹄形,剪留芽2 cm,去掉木質部分,然后在選好砧木樹干上切一丁字形口,用小刀輕撬皮層與木質部,將芽輕插入撬口,用塑料條從下向上留芽尖纏緊。
防止接口和接穗失水影響愈合成活;同時,要嚴防接口進水。
采用芽接的,翌春剪砧,有利于越冬;劈接則在嫁接時斷砧。
嫁接成活一段時間后,要松解捆扎的塑料帶,以免阻礙接穗生長;但要松而不棄,以防止刮風或人、畜碰撞脫落。至接穗芽與砧木完全愈合后才能解除捆扎物。
嫁接成活后,將砧木上的萌芽全部摘除,以促進新梢生長。
嫁接未成功的,要及時補接。
山桃嫁接水蜜桃是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捷徑,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山桃嫁接水蜜桃一般2年就進入初果期,而栽植水蜜桃最少要3年以上,接穗與水蜜桃苗木相比價格相差很大,而且嫁接比直接栽植成活率要高50%。
從榮蘭公司調查結果顯示,1 hm2地按株行距3×4m 計算,每hm 825株,每株初果期最少產10 kg鮮桃,每kg按6月15號上市時價最低價3.0元計算,每株可收入30元,每hm2就是24 750元,到盛果期每株可產鮮果35~40 kg,每hm2可產28 875~33 000 kg,和種植傳統(tǒng)農作物相比,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1] 李維炯,倪永珍.EM(有效微生物群)的研究與應用[J].生態(tài)學雜志,1995,14(5):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