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種子站
1.選育單位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 以引進篩選出的國際馬鈴薯中心(CIP)高抗晚疫病、高抗退化、配合力強材料44-4作母本,卡它丁作父本雜交,1991年進行雜交組合配制,1992年進行實生苗培育,經多年的無性系后代培育、篩選、鑒定、比較試驗,2009年通過大區(qū)生產試驗和新品種田間技術鑒定。
3.特征特性 早熟型。平均生育期74天,植株生長勢較強。出苗率94%,平均株高54.4cm,單株主莖數3個。莖綠色,葉綠色,花白色。塊莖近圓型,淺黃皮黃肉,表皮光滑,芽眼淺。平均單株薯塊重359.3g,大中薯率達77.8%。經四川省區(qū)試指定測試單位測定,淀粉含量13.0%。四川省區(qū)試室內外鑒定結果,抗晚疫病和卷葉病毒病,中抗輕花葉病毒病,綜合性狀較好。
4.產量表現 2007~2008兩年四川省區(qū)試鮮薯平均畝產1 449.2kg,比對照川芋56增產18.6%,綜合性狀較好;2009年共5個點生產試驗結果,平均畝產鮮薯 1 336.2kg,比川芋 56增產22.1%。
5.栽培要點 選擇排透水好及肥力較好的沙壤土為佳,忌與茄科作物連作。①密度:采用30~50g健康整薯作種,一般凈作可畝植4 000~6 000株左右。②肥水管理:多施有機底肥,其它同生產上大面積一般栽培技術措施。建議采用脫毒種薯繁育技術繁殖種薯,并在高海拔地區(qū)建立種薯基地,生產上用優(yōu)質脫毒種薯作種。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中、低海拔地區(qū)及平壩丘陵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 從引進國際馬鈴薯中心(CIP)的高抗晚疫病、高抗退化、配合力強的材料 65-ZA-5作母本,DTO-28作父本雜交。1990年進行實生苗培育及多年的篩選、鑒定、比較試驗。2006~2008年參加并通過四川省區(qū)試,2009年通過大區(qū)生產試驗并進行示范,同時進行田間技術鑒定。
3.特征特性 中早熟型。塊莖圓型,黃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中等,平均單株薯塊重379.4g。生育期83天,植株生長勢強,出苗率97%。單株主莖數3.0個;大中薯率達73.6%,經省區(qū)試指定測試單位測定,淀粉含量15.6%。平均株高54.3cm,莖綠色,葉綠色,花白色。經省區(qū)試室內外鑒定,抗晚疫病,高抗輕花葉和卷葉病毒病。
4.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四川省區(qū)試鮮薯平均畝產1 538.0kg,比川芋56增產26.1%;2009年生產試驗,5點平均畝產鮮薯1409.8kg,比川芋56增產31.3%。大多數試點在不同年份表現出高產穩(wěn)產。
5.栽培要點 ①密度:采用30~50g健康整薯作種,一般凈作畝植4000~6 000株左右。②肥水管理:多施有機肥,其它同生產上大面積一般栽培技術措施。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中低海拔地區(qū)的中淺山及平壩丘陵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涼山州西昌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四川省通江縣明天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2000年用從四川省農科院引進CIP材料36-5(377967.5× 7X-1)作母本,Schwalbe作父本配制雜交組合。2001年實生苗培育獲實生薯,經無性系選擇、鑒定、評價,2007~2008年參加四川省馬鈴薯區(qū)域試驗, 2009年參加四川省馬鈴薯生產試驗。
3.特征特性 中晚熟型。株型直立、分枝數少,株高45~50cm,莖綠色,莖粗0.8~1.15cm,主莖數4~5個、生長勢強;葉綠色,茸毛中等,葉緣平展,側小葉4~5對,頂小葉寬形;花序總梗綠色,花柄節(jié)紫色,花冠形狀近五邊形,花白色,花冠大小中等,無重瓣;雄蕊5枚,黃色,柱頭圓形,二裂,長度中等,花粉量多,天然結實性強;生育期83天左右;薯塊橢圓形,黃皮黃肉,芽眼數量中、深度淺,耐貯藏;結薯集中,平均單株結薯13個左右,平均單株重0.371kg,大中薯比例75.4%;貯藏性與對照米拉相當。出苗率95%以上,幼苗生長健壯,植株生長整齊;干物質19.7%、淀粉14.21%、還原糖0.085%、Vc28.2mg/100g鮮薯、粗蛋白2.01%;高抗卷葉病毒病,抗晚疫病、癌腫病、輕花葉病毒病。
4.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兩年四川省區(qū)試平均畝產1 602.4kg,較米拉(CK)增產14.7%,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大中薯率75.4%;2009年5點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鮮薯1 619.5kg,較米拉(CK)增產37.1%。
5.栽培要點 ①種植地塊要求:選擇肥力較好、土質疏松的沙壤土為佳,忌連作,禁止與其它茄科作物輪作。留種田還應與商品薯生產田及其它病源作物隔離,原種田隔離距離60m、良種田隔離距離30m。②選種:最好選擇50~75g健康種薯整薯播種;如切薯播種,注意切刀消毒,切塊重35g以上,且保證有2個壯芽,并用草木灰拌種,在播種前條件允許用藥劑處理種薯。③播種時間:大春馬鈴薯二半山區(qū)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高山區(qū)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種。光、溫、水條件好的河谷地區(qū)可在1月份播種。④密度:1m開廂,高廂雙行錯窩種植,畝植4 000~4 500株為宜。⑤施肥:施足底肥,遵循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一般畝施有機肥1 500~2 000kg,馬鈴薯專用復合肥45~50kg,有機肥、復合肥作底肥,氮肥以提苗為主,齊苗到現蕾期視苗情畝增施氮肥5~10kg。⑥田間管理:苗期至花期中耕除草2~3次及培土,保持田間無積水。種薯田在苗期、盛花期、收獲期去除病、雜株3次;加強病蟲害防治,在開花時噴施銀發(fā)利等預防早、晚疫病,低海拔地區(qū)注意預防二十八星瓢蟲。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馬鈴薯種植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南充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 引進國際馬鈴薯中心的“PC99-1”集團雜交種子,經2000~2006年進行培育、鑒定、選擇及比較選育而成的一個高胡蘿卜素食用及食品加工用甘薯新品種。
3.特征特性 中早熟、中蔓型。頂葉色綠,葉形淺裂復缺,葉脈紫,柄基紫,葉色綠,葉片大小中;蔓色綠,蔓粗細中等,蔓長中等,基部分枝6~8個,莖尖茸毛多,株型匍匐,自然開花;薯塊長紡錘形,皮黃色,薯形美觀,薯肉橘紅,烘干率20.98%,淀粉率11.89%,可溶性總糖為7.29%,粗蛋白0.556%,維生素C含量為20.1mg/100g鮮薯,類胡蘿卜素含量9.3mg/100g鮮薯,藤葉粗蛋白含量為1.44%。甜味中等,纖維含量少,熟食品質優(yōu)。萌芽性較好,出苗早、整齊,單薯萌芽數10~14個,幼苗生長勢較強;單株結薯5~6個,結薯整齊集中,易于收獲;抗黑斑病,耐旱、耐瘠性較強,貯藏性略優(yōu)于對照南薯88。
4.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參加四川省區(qū)試,平均畝產鮮薯2 235.18kg,比對照南薯88增產5.14%;藤葉畝產2 126.82kg,減產2.29%;2009年生產試驗,鮮薯畝產2 211.00kg,較對照南薯88增產8.4%;藤葉平均畝產2 012.00kg,減產14.8%。
5.栽培要點 ①育苗和移栽期:在南充市3月上旬地膜覆蓋育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為最佳栽插期。②密度:畝植適宜株數3 500~4 000株。③施肥管理:以有機肥料為主,重施底肥,包廂或全層施用;追肥宜早。一般畝施尿素15kg、過磷酸鈣22.5kg、鉀肥18kg;及時中耕除草,防治病蟲,防旱排澇,不打尖、不提藤、不翻蔓,適時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甘薯種植區(qū)域。
1.選育單位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2.品種來源 以從國家蔬菜種質資源中期庫引進資源經多代自交選育的自交系2002-57-8-1-2為母本,以從中國農科院蔬菜所引進資源經多代自交選育的自交系2003-10-18為父本配制的雜交一代新品種。
3.特征特性 極早熟。首花節(jié)位7~11節(jié),從定植到始收青椒62天左右;植株中高,株型較緊湊,株高47.5cm,株幅55.6cm×55.6cm;果實粗牛角形,長10.8cm,粗4.6cm,果肉厚0.31cm,單果重48.7g;青熟果深綠色,老熟果紅色、微辣、適鮮食。田間表現耐寒、耐熱、耐旱,中耐澇;中抗疫病、病毒病,抗煙青蟲,中抗蚜蟲。
4.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兩年在全省3個點(郫縣、內江和瀘州)的平均產量為2 634.47kg/畝,比對照湘研11號增產14.7%。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四川冬苗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春苗1月下旬至2月中旬;適時定植(露地3月至4月),以地膜覆蓋栽培方式為好。②畝用種量:50g。畝栽苗4 000株左右,行株距60cm×30cm。③重施底肥:畝施有機肥3 000~5 000kg、過磷酸鈣50~80kg、硫酸鉀20kg或餅肥50~100kg或草木灰200kg。④追肥:輕施提苗肥,穩(wěn)施開花肥,重施結果肥。⑤病蟲防治:及時防治小地老虎、蚜蟲、紅蜘蛛、白蜘蛛(跗線螨)、煙青蟲和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等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辣椒適宜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2.品種來源 母本為自交系2003-12-1-1-3,以自交系V25-2-10作父本配制的雜交一代新品種。
3.特征特性 早中熟。首花節(jié)位7~15節(jié),從定植到始收紅椒96天左右;植株中高,株型緊湊,株高57.1cm,株幅61.0cm×59.2cm;果實長羊角形,長19.8cm,粗1.6cm,果肉厚0.21cm,單果重16.0g;青熟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辣味中等;適宜鮮食、干制和加工;田間表現抗逆性優(yōu)于對照。
4.產量表現 2008~2009年兩年全省區(qū)試平均產量為2 454.87kg/畝。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四川冬苗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春苗1月下旬至2月中旬;適時定植 (露地3~4月)以地膜覆蓋栽培方式為好。②畝用種量:50g。畝栽苗4 000株左右,行株距60cm×30cm。③重施底肥:畝施有機肥3 000~5 000kg,過磷酸鈣50~80kg,硫酸鉀20kg或餅肥50~100kg或草木灰200kg。④追肥:輕施提苗肥,穩(wěn)施開花肥,重施結果肥。⑤病蟲防治:及時防治小地老虎、蚜蟲、紅蜘蛛、白蜘蛛(跗線螨)、煙青蟲和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等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線椒適宜栽培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種都種業(yè)有限公司、上海邁迪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皇蒙迪甜椒是以自交系 A-3-34-5-7-8作母本、自交系B-7-56-7-4-8為父本配制的雜交一代新品種。
3.特征特性 植株長勢健旺,株高114~116cm,開展度58cm×55cm。中早熟,始花節(jié)位10~11節(jié),連續(xù)坐果力強。全生育期約130天,定植到青熟果始收約100天,青熟果始收至黃熟果始收約10天。果實方燈籠形,果實縱徑9.5cm,橫徑8.8cm,平均單果重235g。果面光滑,果肉較厚,約0.75cm,光澤度強,青熟果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實商品性佳,味甜,質脆,耐儲運,可用于鮮食或加工。田間表現較抗病毒病、疫病。
4.產量表現 一般畝產達2 900kg。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育苗:四川省冬苗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春苗1月下旬至2月中旬。②適時定植:視不同播期,可于1~3月初定植,大棚栽培方式為好,前期可內加小拱棚覆蓋。栽培密度不宜過大,株距約50cm,行距約70cm,每畝定植2 000~2 500株。③肥水管理: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6000kg,過磷酸鈣60~80kg,氮、磷、鉀復合肥100kg為底肥。穩(wěn)施開花肥,重施結果肥,補充根外追肥。④病蟲防治:及時防治小地老虎、蚜蟲、紅蜘蛛、跗線螨及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病害。⑤適時采收:宜選擇早上或傍晚溫度較低時采果,有條件可將果實裝入塑料袋內保濕運輸。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甜椒適宜栽培區(qū)。
1.選育單位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2.品種來源 本品種為雜一代種。父本“9902”是從原江蘇農學院園藝系引進,用單株選育法經多代自交純化的株系材料;母本是1989年從川南地區(qū)收集的一個早烏棒墨茄品種,用單株選育法經多代自交純化選育的優(yōu)良株系材料。
3.特征特性 株型直立,生長勢強。株高97cm,開展度65cm。莖黑紫色,葉片長卵形,葉柄及葉脈淺紫色。果實棒狀,縱長24cm左右,橫徑5.0cm,果皮紫色,單果重300g左右。極早熟,從定植到始收43天左右,比本地早熟主栽品種“蓉雜茄3號”略早。田間表現抗病抗逆性好,單株結果多,果肉細嫩,商品性好。
4.產量表現 2008~2009年的兩年省區(qū)試中,平均早期產量比對照 “蓉雜茄3號”增產26.33%。平均總產量為3 991.49kg/畝,比對照品種“蓉雜茄3 號”增產9.22%。
5.栽培要點 ①提早育苗:四川于9月底播種,11月上旬假植于營養(yǎng)缽,大棚加小拱棚覆蓋過冬。②整地施肥:選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強的田塊,底肥全層撒施,耕翻后做成包溝1.33m的廂面,覆蓋好地膜。③合理密植:在3月初定植,栽植密度為每畝2400~2600株,定植后加蓋中小棚保溫。④田間管理:前期注意保溫,當第一臺花開時,可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ū9?/p>
6.適宜種植地區(qū) 適宜四川茄子主產區(qū)春季種植。
1.選育單位 四川省攀枝花市農林科學研究院。
2.品種來源 本品種為雜一代種。母本為強雌系A9-8-2-2-1-4-4,是從引進的湖南株州長白苦瓜選育出的優(yōu)良強雌株自交系;父本B15-1-1-6,是從廣州農科所引進的英引苦瓜中選育的自交系。
3.特征特性 早熟高產,植株生長勢旺盛,主蔓結瓜為主。葉深綠色,主蔓第1雌花節(jié)位12節(jié),雌花節(jié)率高(約為60%左右)。商品瓜順直,長紡錘形,長25.1cm,橫徑5.2cm,肉厚0.9cm,單瓜質量196.5g,瓜色綠白,有光澤,瘤顯著,果肉淡綠色,味甘苦,質脆,商品性好,田間表現較耐白粉、霜霉病。
4.產量表現 兩年多點試驗平均總產量為2 041.7kg/畝,比對照品種成都大白苦瓜總產量增加48.99%。豐產性穩(wěn)定,大面積生產一般3 000kg/畝左右。
5.栽培要點 四川盆地春季早熟栽培于1~3月播種。采用營養(yǎng)杯育苗移栽,株行距:55cm×35cm,每畝栽植3200株左右。深施重施底肥,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 3 000~5 000kg、過磷酸鈣50kg、尿素50kg、硫酸鉀20kg,與土壤混合均勻后定植。采收期每隔7~10天結合澆水追施復合肥20kg/畝。及時整枝引蔓,基部側枝全部剪除。及時預防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苦瓜適宜栽培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 該品種是選用引進新西蘭食青豆粒品種“麥斯愛”為母本,地方材料“JI1194”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其雜交后代經系統選育而成的新一代品種。
3.特征特性 該品種株高72.1cm,矮健,幼苗半直立。葉色灰綠、托葉斑點密集,白花。青莢綠色,果皮肉質厚,是一種食大莢菜用型豌豆,嫩莢單莢重5.7g,百莢重573.9g,平均莢長11.6cm、寬2.5cm,果肉率82.0%,蛋白質含量2.68%(嫩莢),粗纖維含量0.744%,糖分2.57%。種皮白,百粒重27.7g,粗蛋白含量26.5%(干基),脂肪含量1.30%,果肉率達82.0%,播種到始收嫩莢平均159天,熟性和脆性較強,品質優(yōu)。
4.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兩年省區(qū)試平均畝產625.1kg,較對照“食莢大菜豌”增產16.3%。
5.栽培要點 ①播期:盆地內冬播丘陵區(qū)在10月底左右,山區(qū)10月中旬播種,適當密植,畝用種8~10kg。②密度:凈作行距50~60cm,窩距25cm,每窩精選種子5粒,保苗3株。③肥水管理:播種畝用過磷酸鈣30kg、有機渣肥2 000kg或清糞水30擔,苗期視情況可追加1次。幼苗期遇旱應灌水1次,及時中耕除草。④病蟲害防治:花期防豆象、蚜蟲為害。成熟后及時收獲,曬干滅豆象,貯藏。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食莢菜豌豆適宜栽培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綿陽科興種業(yè)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以引進品種福建紅尖葉作母本、四川地方品種渡口尖葉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其雜交后代經系統選育而成的新一代品種。
3.特征特性 株高46cm,開展度51cm。葉數28片,節(jié)間1.8cm,葉形尖葉,葉色紫紅色。莖皮紫紅色,肉綠色,莖粗4.6cm,凈菜率62.3%,商品性好。從定植到采收共136天,耐抽薹。田間抗病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畝產2 500kg左右。外觀整齊,凈菜率較高,口感好,品質優(yōu)。
4.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兩年在全省3個點(巴中、綿陽、自貢)的平均產量為2 580kg/畝,比對照福建紅尖葉增產16.37%,較對照渡口尖葉增產5.95%。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四川盆地適宜播期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其他地區(qū)根據氣候特點進行播期調整;適時定植:苗齡30~35天,5~6片葉時定植;畝栽苗5 000株左右,株行距30cm×35cm。②重施底肥:畝施有機肥3 000~4 000kg、過磷酸鈣50~60kg、硫酸鉀20kg或餅肥50~100kg或草木灰200kg。③追肥:輕施提苗肥,重施莖膨大肥。④病蟲防治:及時防治蚜蟲、斑潛蠅、霜霉病、軟腐病等。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省萵筍適宜栽培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省綿陽科興種業(yè)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以地方品種渡口尖葉作母本,引進品種上海大園葉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其雜交后代經系統選育而成的新一代品種。
3.特征特性 株高48cm,開展度47cm。葉數30片,節(jié)間1.7cm,葉形大尖葉,葉色綠色。莖皮綠色,肉綠色,莖粗5.4cm,凈菜率60.4%左右。從定植到采收140天,耐抽薹性明顯高于對照。田間抗病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品質優(yōu)。
4.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兩年省區(qū)試平均產量為2 782kg/畝,較對照渡口尖葉增產14.25%,比對照福建紅尖葉增產25.48%。
5.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四川盆地:適宜播期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其他地區(qū)根據氣候特點進行播期調整;適時定植:苗齡30~35天,5~6片葉時定植;畝栽苗5 000株左右,株行距30cm×35cm。②重施底肥:畝施有機肥3 000~4 000kg、過磷酸鈣50~60kg、硫酸鉀20kg或餅肥50~100kg或草木灰200kg。③追肥:輕施提苗肥,重施莖膨大肥。④病蟲防治:及時防治蚜蟲、斑潛蠅、霜霉病、軟腐病等。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萵筍適宜栽培區(qū)。
1.選育單位 四川農業(yè)大學。
2.品種來源 青刀豆D種是四川農業(yè)大學及其合作單位從法國引進加工型法國青刀豆,通過引種試驗,其產量、品質、加工性狀都符合出口要求。
3.特征特性 早中熟,植株高60cm左右,長勢中等。開展度40cm×28cm,分枝15~17個?;ǖ霞t色,每花序4~8朵,第一花序節(jié)位為2~3節(jié)。食用嫩豆莢,綠色。一級商品豆單莢重為3g左右,粗度5.5~6.5mm,長度為12cm左右。種皮黑色,千粒重300g左右。從播種到初收嫩莢春季為41~43天,平均為46天,采收期26~34天,全生育期85天。春季畝產量1 000kg左右,秋季產量為500kg左右,一級商品豆單莢重3g左右,加工特性較好,加工后口感細嫩稍軟。豆莢整齊,一級豆莢率高達90%以上??箍菸『弯P病,抗逆性較強,適應性較好,豐產性和商品性好,是優(yōu)良的出口加工品種。
4.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兩年春季平均產量為1 030kg/畝。
5.栽培要點 ①選擇土層較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種植。②播種期:春季播種期3月下旬,秋季播種期7月中旬至下旬。③播種方式:直播。④栽培模式及栽培密度:1.2m開廂栽培,廂面寬0.80m。雙行栽植,株距15cm,行距60cm,每穴栽1株。⑤肥水管理:基肥3 000kg/畝,追肥2~3次,每次施氮、磷、鉀復合肥20kg/畝。⑥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主要有疫病、枯萎病和銹?。恢饕x害有蚜蟲、螨、斑潛蠅、小地老虎等,根據發(fā)生情況進行合理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qū) 四川加工菜豆適宜栽培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