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邕之死與玄宗朝的立嫡之爭

2010-08-15 00:45吳有祥
濰坊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年5期
關(guān)鍵詞:李邕李林甫皇位

吳有祥

(濰坊學(xué)院,山東 濰坊 261061)

李邕(675—747)①關(guān)于李邕的生年,一些工具書如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譚正璧《中國文學(xué)家大辭典》等均作“高宗儀鳳三年(678)”,乃是承《新唐書》天寶六載正月李邕被杖殺于北??ぁ?,時年七十”而誤。而據(jù)李昂所撰《李邕墓志》,天寶六年正月“,年七十三卒于強(qiáng)死”,則其生年當(dāng)為高宗上元二年(675),與《舊唐書》“年七十馀”正相符。,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一說為湖北江夏)人,著名學(xué)者李善之子,盛唐文學(xué)家、書法家。初為諫官,歷任郡守。天寶初年出任北海郡(今青州)太守,人稱李北海(事見《舊唐書》卷190《文苑傳》[1]、《新唐書》卷202《文藝傳》[2])。李邕精于翰墨,開創(chuàng)以行楷書碑的雄渾豪放書風(fēng);同時他學(xué)問淵博,善屬文,少年時就增補(bǔ)其父李善的《文選注》,兩書并行?!缎绿茣繁緜鞣Q:“邕之文,于碑頌是所長,人奉金帛請其文,前后所受鉅萬計。邕雖詘不進(jìn),而文名天下,時稱李北海。”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當(dāng)代名士、海內(nèi)書家,竟在古稀之年被杖殺于北海太守任上,不僅震驚了當(dāng)時的朝野,也令千百年后的人們扼腕嘆息不已。本文試對李邕之死與玄宗朝的立嫡之爭略作探析。

唐玄宗天寶六載(747)正月,奸相李林甫以“交構(gòu)東宮”的莫須有罪名,先是杖殺了左驍衛(wèi)兵曹柳勣等一批在京官員,接著又派爪牙赴青州杖殺了時年七十三歲的北海太守李邕?!杜f唐書·李邕傳》記此事如下:

天寶初,為汲郡、北海太守。邕性豪侈,不拘細(xì)行,所在縱求財貨,馳獵自恣。五載(746),奸贓事發(fā)。又嘗與左驍衛(wèi)兵曹柳勣馬一匹,及勣下獄,吉溫令勣引邕議及休咎,厚相賂遺,詞狀連引,敕刑部員外郎祁順之、監(jiān)察御史羅希奭馳往就郡決殺之,時年七十馀。

據(jù)舊史記載,則李邕只是因為與柳勣過從甚密,柳勣下獄后受株連而死。但柳勣一案的真相究竟如何?“議及休咎”到底涉及哪些宮闈秘事?舊史對此語焉不詳?!缎绿茣だ铉邆鳌份d此事略有不同:

……以讒媢不得留,出為汲郡、北海太守。天寶中,左驍衛(wèi)兵曹參軍柳勣有罪下獄。邕嘗遺勣馬,故吉溫使引邕嘗以休咎相語,陰賂遺。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詔刑部員外郎祁順之、監(jiān)察御史羅希奭就郡決殺之,時年七十?!哔Y豪放,不能治細(xì)行,所在賄謝畋游自肆,終以敗云。

《新唐書》基本抄襲《舊唐書》的史文,只是增加了李林甫因忌恨李邕而故意羅織罪名一句,對李邕的死因同樣語焉不詳;并且還對李邕不治細(xì)行的豪奢作風(fēng)略致不滿之辭。《通鑒》卷215“玄宗天寶六載”則揭露了此冤案背后的內(nèi)情:

贊善大夫杜有鄰女為太子良娣,良娣之姊為左驍衛(wèi)兵曹柳勣妻。勣性狂疏,好功名,喜交結(jié)豪俊。淄川太守裴敦復(fù)薦于北海太守李邕,邕與之定交。勣至京師,與著作郎王曾等為友,皆當(dāng)時名士也。勣與妻族不協(xié),欲構(gòu)之,為飛語,告有鄰?fù)Q圖讖,交構(gòu)東宮,指斥乘輿。林甫令京兆士曹吉溫,與御史鞫之。乃勣首謀也。溫令勣連引曾等入臺。(天寶五年)十二月甲戌,有鄰、勣及曾等皆杖死,積尸大理,妻子流遠(yuǎn)方,中外震栗?!瓌e遣監(jiān)察御史往按李邕。太子亦出良娣為庶人。乙亥,鄴郡太守王琚坐贓貶江華司馬。琚性豪侈,與李邕皆自謂耆舊,久在外,意怏怏。李林甫惡其負(fù)材使氣,故因事除之。六載春正月辛巳,李邕、裴敦復(fù)皆杖死。

據(jù)此可知,這一冤案的起因是柳勣與妻族不協(xié),誣告妻父杜有鄰交構(gòu)東宮(當(dāng)時太子為忠王李玙,即后來的唐肅宗。杜有鄰次女為太子良娣)。雖然這是一個捕風(fēng)捉影的罪名,但聯(lián)系唐代政治史上皇帝與太子權(quán)力之爭異常激烈的時代背景,此案顯然觸及唐玄宗最敏感的神經(jīng);加上李林甫欲傾覆東宮、陷害異己,在背后煽風(fēng)點火,終于釀成大獄。不僅此案的當(dāng)事人難逃厄運,還殃及無辜的北海太守李邕。這里拋棄李林甫嫉賢妒能,以及李邕豪奢負(fù)氣這些個人因素不論,這一冤案也折射出唐王室內(nèi)部權(quán)力斗爭的血腥和殘酷。

與此前的封建王朝一樣,唐朝皇位也實行嫡長子繼承制。但縱觀有唐一代的歷史,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的太子(又稱儲君、東宮)往往不能順利繼位,有近一半的太子在朝廷內(nèi)部的立嫡之爭中或被廢,或被殺,成為皇位斗爭的犧牲品。而那些能夠即位的太子大多是借助于宮廷政變(陳寅恪先生稱之為中央政治革命),尤其是獲得守衛(wèi)皇宮的北門禁軍的支持才即帝位的,這一點,陳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已有精辟的論述:“唐代皇位之繼承常不固定,當(dāng)新舊君主接續(xù)之交,往往有宮廷革命?!薄胺蔡拼咏允且阎付ǘ焕喂讨饰焕^承者,故有待于擁立之功臣也?!盵3]現(xiàn)就兩《唐書》所載唐初至玄宗朝太子廢立的史實略作梳理,以見唐代政治史上皇位繼承之明爭暗斗波譎云詭。

李唐王朝開國不久,就經(jīng)歷了一場血腥的皇位爭斗。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奪取了太子位和帝位,這一事變?yōu)槠浜筇剖一饰焕^承蒙上了不祥的陰影。此后歷朝皇帝都十分警惕皇子間的奪嫡之爭,提防皇子各自樹立黨羽;即使對已被冊立為太子的東宮,也心存戒備,生怕他們交結(jié)大臣,培植親信勢力,威脅帝位?!敦懹^政要》卷9載:“貞觀七年,授吳王恪齊州都督。太宗謂侍臣曰:父子之情,豈不欲常相見耶?但家國事殊,須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絕覬覦之心。我百年后,使其兄弟無危亡之患也?!蓖碛州d貞觀十六年,太宗與侍臣論及太子與諸王之事,說了這樣一段肺腑之言:“朕年將五十,已覺衰怠。既以長子守器東宮,諸弟及庶子數(shù)將四十,心常憂慮在此耳。但自古嫡庶無良佐,何嘗不傾敗家國。公等為朕搜訪賢德,以輔儲宮,爰及諸王,咸求正士。且官人事王,不宜歲久。歲久則分義情深,非意窺窬,多由此作。其王府官寮,勿令過四考?!盵4]可見唐太宗為防止皇子間的奪嫡之爭而處心積慮,嚴(yán)密防范。從其后那些被廢被殺的太子的不幸命運上,我們不難窺見唐室立嫡之爭的殘酷無情。

武德九年十月,太宗登基才兩個月,就冊立時年八歲的長子李承乾為太子。但承乾患有足疾,長大后好聲色畋獵,后又與魏王李泰展開奪嫡之爭。太宗為杜絕禍亂根源,防止大臣結(jié)為朋黨,于貞觀十七年(643)廢承乾為庶人,并將其流放于黔州;同時降魏王李泰為郡王,立晉王李治為太子(即高宗),并揮淚誅殺了開國功臣侯君集,以杜絕奪嫡之爭再起。①《通鑒》卷197“貞觀十七年四月”載唐太宗廢承乾、立晉王李治為太子后,對群臣說了這樣一番話:“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jīng)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為后法。”司馬光于此稱贊道:“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愛,以杜禍亂之原,可謂能遠(yuǎn)謀矣?!眱赡旰?,承乾郁郁死于黔州。不久太宗又欲立吳王李恪,幸賴長孫無忌等大臣力諫,其事遂輟。

唐高宗長子燕王李忠,系宮女劉氏所生,于永徽三年(652)被立為太子。永徽六年(655),高宗廢王皇后,立武昭儀(即武則天)為后。次年即顯慶元年(656),在武后的暗中操縱下,高宗廢李忠為梁王,流放黔州;另立武后所生的長子、四歲的李弘為太子。麟德元年(664),李忠以謀反罪被殺。

高宗與武后共生了四位皇子:李弘、李賢、李顯、李旦,先后都被立為太子,但也是命途多舛。高宗雖然懦弱,但他對于諸位皇子間的防范并不亞于太宗。據(jù)《舊唐書·文苑·王勃傳》載:“(王勃)乾封初,詣闕上《宸游東岳頌》。時東都造乾元殿,又上《乾元殿頌》。沛王(李)賢聞其名,召為沛府修撰,甚愛重之。諸王斗雞,互有勝負(fù),勃戲為《檄英王雞文》。高宗覽之,怒曰:據(jù)此是交構(gòu)之漸。即日斥勃,不令入府?!蓖醪緸槌巡哦鴮懙囊黄螒蛭淖?,也被高宗視為交構(gòu)皇子的苗頭,可見高宗心思之慎密。李弘于上元二年(675)被武后毒殺,李賢于嗣圣元年(684)被逼自殺。李顯(即中宗)、李旦(即睿宗)雖登帝位,但在武則天臨朝稱制、武周革命之際,時立時廢,實際等同于傀儡。神龍元年(705)正月,大臣張柬之、敬暉、桓彥范等人率領(lǐng)左右羽林軍發(fā)動玄武門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迎立中宗李賢復(fù)位。次年,中宗立李重俊為太子。神龍三年,李重俊矯制發(fā)羽林軍殺武三思、武崇訓(xùn)父子,自己也兵敗被殺。唐隆元年(710),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殺中宗,相王李旦之子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起兵殺韋后及安樂公主等,擁立睿宗(李旦)復(fù)位。此前睿宗已立李憲(原名李成器)為太子,這時李憲自愿將太子位讓與有平難擁戴之功的異母弟李隆基,當(dāng)年七月,睿宗立李隆基為太子。景云二年(711),使太子監(jiān)國。次年,太子即位,是為玄宗,尊睿宗為太上皇。

李隆基早年亦是英明雄略之主,他兩次起兵削平內(nèi)難,使唐室避免了女后再次臨朝稱制的故事。但即使在他消滅了韋、武集團(tuán)的勢力被立為太子后,他登上皇位的道路仍然充滿了兇險和變數(shù),并非是一帆風(fēng)順。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論:“玄宗既以有大功故得立為皇太子,而其皇位繼承權(quán)仍不固定,其后雖已監(jiān)國,并受內(nèi)禪,即皇帝位矣,而其皇位之不安定也如故,必至誅夷太平公主黨徒之后,睿宗迫不得已,放棄全部政權(quán),退居百福殿,于是其皇位始能安定,此誠可注意者也?!盵5]《通典》卷71所載的一則史料可證明陳先生的論斷:

大唐睿宗景云二年四月,欲傳位于皇太子,召三品以上官,謂曰:“朕素懷澹泊,不以宸極為貴。昔居皇嗣,已讓中宗;及居太弟,又固辭不就,思脫屣于天下,為日久矣。今欲傳位于太子,卿等何如?”群臣唯唯,莫有對者。皇太子遣右庶子李景伯讓監(jiān)國,上不許。殿中侍御史和逢堯諫曰:“陛下春秋未高,圣恩浹洽。昔韋氏亂政,百僚憂懼,萬姓颙颙;欣荷睿德,豈可即為讓乎?”上從之。[6]

睿宗本是庸懦之主,久已厭倦政事,他欲傳位給年少有為的太子,本是合情合理的事,為何卻遭到和逢堯的反對?且和逢堯一番理由并不充分的話,竟能使睿宗放棄傳位的打算,可見當(dāng)時朝中存在一股反對太子的力量,阻礙玄宗的即位。這也說明唐室帝權(quán)與東宮間的緊張關(guān)系,遠(yuǎn)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和洽雍穆,充滿溫情。

唐玄宗以皇子的身份發(fā)動政變,消滅了韋、武集團(tuán)及太平公主勢力,從而取得了太子的地位,并最終登上帝位,他在登基的道路上經(jīng)歷了太多的兇險波折和刀光劍影,所以他即位后不僅對自己的同胞兄弟嚴(yán)加防范,嚴(yán)禁諸王與大臣交結(jié);對皇子及太子也時存戒心,嚴(yán)加監(jiān)視。開元三年(715)正月,玄宗立趙麗妃所生次子李瑛(原名嗣謙)為太子。開元十二年(724)廢王皇后,漸寵武惠妃。武惠妃欲以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代替李瑛為太子,她的這一心思被正在伺機(jī)鉆營的李林甫窺探到,李林甫乘機(jī)向武惠妃獻(xiàn)媚,表示愿意擁立壽王,于是兩人勾結(jié)起來陷害太子?!杜f唐書》卷107《廢太子瑛傳》(參《新唐書》卷223《李林甫傳》、《通鑒》“開元二十五年四月”條):

及武惠妃寵幸,(瑛母趙)麗妃恩乃漸弛?;蒎訅弁蹊g姁?,(惠)妃泣訴于玄宗,以太子結(jié)黨,將害于妾母子,亦指斥于至尊。玄宗震怒,謀于宰相,意將廢黜。中書令張九齡奏曰:“今太子既長,無過。”玄宗默然,事且寢。李林甫代張九齡為中書令,希惠妃之旨,托意于中貴人,揚壽王瑁之美。(開元)二十五年,揚洄(為惠妃婿)又構(gòu)于惠妃,言瑛兄弟(鄂王瑤、光王琚)三人與太子妃兄薛鏽構(gòu)異謀。玄宗遽召宰相籌之。林甫曰:“此陛下家事,臣不合參知。”玄宗意乃決矣。使中官宣詔于宮中,并廢為庶人,鏽配流,瑛、瑤、琚尋賜死于城東驛。

武惠妃雖然借助李林甫之力廢掉了太子,但她立壽王瑁的陰謀并未得逞。不久,武惠妃死,玄宗沒有聽從李林甫的勸說,而是立了年長且“仁孝恭謹(jǐn)”的忠王玙為太子。玄宗顯然是吸取了太宗當(dāng)年將太子承乾與魏王李泰一同廢棄的做法,這不失為一明智之舉,但卻激化了太子與李林甫的矛盾,林甫多次設(shè)法傾危太子,從而鍛煉了一系列的詔獄大案。《新唐書》卷223《李林甫傳》(參看《通鑒》卷215“天寶六載十一月”條)載:

及帝將立太子,林甫探帝意,數(shù)稱道壽王,語秘不傳。而帝意自屬忠王,壽王不得立。太子既定,林甫恨謀不行,且畏禍,乃陽善韋堅。堅,太子妃兄也。使任要職,將覆其家,以搖東宮。及構(gòu)堅獄,而太子絕妃自明,林甫計黜。杜良娣之父有鄰,與婿柳勣不相中,勣浮險,欲助林甫,乃上有鄰變事,捕送詔獄賜死。逮引裴敦復(fù)、李邕等,皆林甫素忌惡者,株連殺之。太子亦出良娣為庶人。

玄宗晚年志得意滿,倦于聽政,放任李林甫獨攬朝政大權(quán),自己沉溺于酒色宴樂之中,致使朝綱日壞。但玄宗終究不是中宗那樣的庸劣之主,他即使深居大內(nèi),也不會對李林甫謀害太子的舉動一無所知;李林甫雖然擅作威福,也不敢瞞著玄宗肆意圖危太子,否則玄宗會像罷免張九齡那樣罷免他。李林甫之所以能在天寶五載一年之內(nèi)連起兩次大獄,貶謫殺戮了一大批官員,且矛頭均是針對太子,其實都是得到了玄宗的默許甚至縱容。《新唐書·李林甫傳》載韋堅、柳勣案后,“未幾,擿濟(jì)陽別駕魏林,使誣河西節(jié)度使王忠嗣欲擁兵佐太子。帝不信,然忠嗣猶斥去。林甫數(shù)白太子宜知謀。帝曰:吾兒在內(nèi),安得與外人相聞,此妄耳。林甫數(shù)危太子,未得志?!?/p>

可見,玄宗對李林甫捏造罪名陷害太子的舉動洞若觀火,但他卻對此聽之任之,不加阻擋;反而對那些被牽連的與事者(其中絕大多數(shù)人的罪狀只是在疑似之間)嚴(yán)刑懲處,或殺或貶,這其中的原因,就不能簡單地用年老昏聵、寵信奸佞來解釋了,而必須聯(lián)系唐代政治史上皇位繼承的游戲潛規(guī)則來說明。玄宗這樣做實際上是一種別有用心的政治策略:他借此來警告恐嚇朝臣不得與太子結(jié)黨,以杜絕大臣覬覦僥幸之門;同時也向太子施壓,告誡他不要與大臣尤其是手握重兵的邊將交往,因為只有邊將才有發(fā)動政變的軍事實力,威脅到帝位。事實也正是如此,肅宗后來繼位,就是在安史叛亂玄宗幸蜀這一特殊的時勢背景下,依靠宦官及武將的支持先斬后奏的結(jié)果,帶有某種程度的“逼宮”性質(zhì)。

所以玄宗晚年寵任李林甫及其手下的酷吏爪牙,羅織罪名濫殺無辜,其目的在于防范群臣,制衡東宮,鞏固自己的帝位?!缎绿茣肪?09《吉溫傳》載,天寶十四載,楊國忠以貪贓罪貶原李林甫手下的爪牙吉溫為端溪尉,不久又派使者誅殺了吉溫等五名酷吏?!皽刂?,帝在華清宮,詔從臣曰:溫本酷吏子,朕過用之,故屢構(gòu)大獄,專威福。今既斥,公屬安矣。”①參看《大唐新語》卷八:“玄宗幸成都,給事中裴士淹從。士淹聰悟柔順,頗精歷代史……及言李林甫,曰:妒賢嫉能,亦無敵也。士淹因啟曰:既知,陛下何用之久耶?玄宗默然不應(yīng)?!币徽Z道破了玄宗朝屢興東宮之獄的天機(jī)。從這個意義上說,玄宗的政治策略是奏效的,至少是玄宗在位的四十多年間,太子的廢立完全由他一手操縱,太子也俯首聽命于他,多數(shù)大臣也不敢心存覬覦之望。但可惜李邕這樣剛毅忠烈、文采蓋世的一代名士,卻在古稀之年不明不白地充當(dāng)了宮廷斗爭的犧牲品,這實在是一個莫大的悲劇。

李邕死后,詩人杜甫懷著悲憤的心情寫下了《八哀詩》,以懷念這位含冤死去的忘年交,其中有“往者武后朝,引用多寵嬖。否臧太常議,面折二張勢(指李邕當(dāng)著武則天的面摧折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衰俗凜生風(fēng),排蕩秋旻霽。忠貞負(fù)冤恨,宮闕深旒綴。”仇兆鰲注引周甸言曰:“當(dāng)時振頹俗、霽天顏,其忠貞若此。而為小人所陷,亦以天子深居九重,耳目易于壅蔽耳?!盵7]其實當(dāng)時玄宗雖然深居九重,不理朝政,但對李林甫屢次鍛煉興起的太子冤獄并非不聞不知,而是知而不問(說已見上)。李白于天寶四年游北海郡時寫下了《上李邕》一詩,他在詩中以大鵬自比,以“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作結(jié),希望能得到李北海的賞識提攜。孰料一年多后,這位被李白仰慕的前輩文豪就死于非命。李白于天寶八年(749)寫了《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一詩,中有“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薄绊n信羞將絳灌比,禰衡恥逐屠沽兒。君不見李北海,英風(fēng)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北磉_(dá)了對玄宗朝政治黑暗和一代名士無辜被殺的無比悲憤。

[1](后晉)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5]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0,64.

[4](唐)吳兢.貞觀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6](唐)杜佑.通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影乾隆官刻本.

[7](清)仇兆鰲.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1398.

猜你喜歡
李邕李林甫皇位
弄獐宰相
上李邕
耿介磊落的李邕
弄獐宰相
對李邕書法史的地位思考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口蜜腹劍
論東漢皇位繼承的主要模式
唐代文豪李邕為何遭人誣陷?
遼朝皇位繼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