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天航(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南京,210098)
21世紀馬克思主義信仰研究綜述
曹天航(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江蘇南京,210098)
進入21世紀以來,學界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的研究主要有五個方面,即:何謂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何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如何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重建。
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重建;綜述
馬克思在其哲學觀的基礎上吸收了烏托邦對未來社會的設計,懷著革命的激情對未來社會進行了暢想,這些暢想成為對革命群眾的一種承諾,一種鼓動宣傳的工具,從而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我們必須認清的首要問題。對此,學界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討,眾說紛紜,角度頗多。
馬克思主義信仰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指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信和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們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作為理論而存在,而且也作為信仰而存在;二是指信仰者的信仰內容,只有人們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包含在他們的信仰之中,并與實際上的馬克思主義相結合,人們的信仰才越來越成為名符其實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三是指馬克思主義是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69。
有學者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特征概括為:第一,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一種實踐基礎上的主體與客體融合的統(tǒng)一;第二,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在實踐基礎上的有限與無限的統(tǒng)一;第三,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統(tǒng)一[2]。
另有學者將其概括為:第一,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與信仰的統(tǒng)一,實現了人類信仰史上的偉大變革;第二,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信仰活動和現實生活的統(tǒng)一;第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動力效應與人類社會發(fā)展方向相一致[3]31-32。
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一個“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的綜合體系:第一,從“知”的角度來講,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一種知識或認知,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者構成的一個完整而嚴密的科學認識體系,它內涵著對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第二,從“情”的角度來看,它體現和包含著對歷史主體的終極關懷,通過對人類前途與命運的關注,折射出對歷史主體的人文情感。第三,從“意”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信仰也是一種堅強的意志。第四,從“行”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在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4]。
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功能主要有人生定向功能和精神動力功能。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人生定向功能主要表現為:第一,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人生提供了一種科學的世界觀;第二,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人生提供了一個最高的價值觀念,提供一個關于人生行為善惡的最高標準;第三,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人提供一種現實的生活目標和生活秩序;第四,馬克思主義信仰向人提供一條與他人進行精神和心靈溝通的渠道。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精神動力功能主要表現為:第一,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人的政治活動的精神動力;第二,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人的道德活動的精神動力;第三,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個體人生升華的精神動力。[1]71-72
另外,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改革開放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第一,馬克思主義信仰為改革開放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朝著正確方向發(fā)展提供保障;第二,馬克思主義信仰為改革開放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第三,馬克思主義信仰為改革開放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一種凝聚力[5]。
有學者指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是每一位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和前進動力;是凝聚全社會、全民族力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法寶;是引導、激勵廣大共產黨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建功立業(yè)的精神明燈;是解決當前黨內一些人思想認識問題的重要途徑[6]57-58。
也有學者指出,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還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代緊密相結合的生命力。經過理性反思,人們逐漸重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科學合理性和價值合理性,其主要根據是:第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本性的開放性和自我批判精神;第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成為我們的指導思想,因為產生它的時代根據還在,它仍然是時代的思想精華[7]。
為何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還需要科學的論證。有學者指出,在論證馬克思主義何以應當和可能被信仰時,存在著客體本位論和論據單一論這兩種論證方式上的不足??腕w本位論表現為重信仰對象的屬性而不重主體需要的特性的無人或主體缺場的論證。反對剝削,追求公正、公平,追求幸福和渴望未來社會會更美好是人們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內在動因,馬克思主義最有說服力地論證了這一理想實現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當然,現實畢竟還不是已經對象化了的理想,面對種種不公甚至丑惡,關于消滅現狀的現實運動(批判性)以及對人類命運的真切關懷(建構性),使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們能夠得到心理補償和安慰,使人恢復心理平衡,它賦予苦難以積極的解讀,既減輕了苦難自身給身體帶來的痛苦,又使人磨煉出積極應對和克服苦難的堅定意志。
論據單一論表現在真理論據論: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故要信仰之?!翱茖W性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王牌”,“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創(chuàng)立這一理論時唯一考慮的問題”。然而,科學性并非是馬克思主義及其辯護者所獨占的話語權,其他主義也同樣可以用這一武器來為自己爭取生存空間。再說,很多人都對把科學作為信仰的前提和基礎提出了質疑:科學不是以信仰為前提,任何科學理論的發(fā)展正是以質疑為其動力;一旦深信不疑,科學理論也就止步不前了。真理論據論固然不能拋棄,但要有新視角,要善于將宏觀趨勢與微觀經驗結合起來,將真理論(或規(guī)律論)與價值論統(tǒng)一起來,將社會理想與個人追求聯系起來,只有這樣論證才會實在和有力[8]12-13。
第一種觀點認為:首先,從理論確認的角度看,信仰主體的內在價值尺度在于信仰客體的科學性和現實性品格,即客體如何去滿足主體信仰尊崇的要求——馬克思主義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當然地成為首要任務。其次,信仰的樹立離不開情感滲透。從價值發(fā)生學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和個體發(fā)生聯系,其間要經歷一個接受過程。這一個過程并不純粹靠理性因素的支配,還要受內心世界的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影響。這啟示我們,在信仰教育中,把情感、意志等因素滲透進理性的思索之中,可以更好地達到理智—情感—意志的心理結構的平衡,進而在理智和情感發(fā)生沖突時,不致于走向兩個極端。再次,還應實現馬克思主義信仰理論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體現馬克思主義信仰在當代中國的現實行為追求[3]33-34。
第二種觀點認為:首先,就外因而言,樹立有責任的世界大國形象、妥善解決國內各種社會現實問題、科學整合與引導諸種思想觀念就成為建構馬克思主義話語主導權彰顯其真理性的主要措施。其一,構建馬克思主義話語主導權彰顯其真理性、推動其信仰的傳播,有賴于樹立有責任的世界大國形象。其二,構建馬克思主義話語主導權、彰顯其真理性、推動其信仰的傳播,有賴于妥善解決國內各種社會現實問題。其三,構建馬克思主義話語主導權彰顯其真理性、推動其信仰的傳播,有賴于科學地整合與引導諸種思想觀念。其次,就內因而言,破除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理解、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系統(tǒng)工程建設、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及其實踐,則成為建構馬克思主義話語主導權彰顯其真理性的根本措施[9]。
第三種觀點認為:首先,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需要認清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牢固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永遠保持高尚的思想境界。其次,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不斷增強執(zhí)政意識,提高執(zhí)政水平,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不動搖。再次,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堅持發(fā)展是第一要務,奮發(fā)有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最后,堅持“兩個務必”,加強黨性修養(yǎng),努力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yōu)良的作風,脫離低級趣味[6]58-59。
第四種觀點認為:首先,堅定信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要關注世界發(fā)展大勢,把握時代脈搏、順應世界發(fā)展潮流。一要認清發(fā)展趨勢,學會超前思考;二要放開發(fā)展眼光,借鑒文明成果;三要把握發(fā)展機遇,參與國際競爭;四要規(guī)避發(fā)展風險,積極應對挑戰(zhàn)。其次,堅定信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要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重大現實問題,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本領。一要培養(yǎng)全局思維,善于統(tǒng)籌規(guī)劃;二要培養(yǎng)科學思維,把握發(fā)展規(guī)律;三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解放思想;四要培養(yǎng)決策思維,敢于多謀善斷。再次,堅定信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要加強黨性鍛煉,自覺轉化為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實際行動。一要加強忠誠教育,堅持“三個忠于”;二要加強傳統(tǒng)教育,堅持求真務實;三要加強宗旨教育,堅持執(zhí)政為民;四要加強警示教育,堅持廉潔從政[10]。
所謂信仰危機是指社會現實在精神層面的反映,是信仰者原有的信仰全面失落與崩潰的一種心態(tài),是信仰新舊交錯,更換替代特殊階段出現的某種精神疑慮、空虛或倒錯狀態(tài)[11]。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代中國,部分人中出現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現象。有學者指出,其主要表現為: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無用論”,社會主義“失敗論”,共同理想“幻滅論”,以及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紅色資本主義”怪論[12]208。
另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從理論上看,傳統(tǒng)社會主義理論與當代現實不一致;其二,從現實情況看,劇烈社會變革與人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形成摩擦,使人們越來越迷惑;其三,從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來看,共產黨員與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不一致[13]80。
有學者言,首先,總體的社會轉型尤其是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轉型導致部分人產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其一,社會轉型使得一部分人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產生不科學的認識。其二,社會轉型帶來了各方面深層次的社會變革,這些變革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導致了一部分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其三,社會轉型過程中某些領域的制度建設沒有自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支撐,帶來了比較嚴重的社會矛盾,導致一部分人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其次,全球化過程中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思想文化的強勢入侵使得部分群眾出現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12]208。
有學者指出,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不斷深入,各種文化思潮和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這一切必然影響共產黨員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為馬克思主義信仰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zhàn):一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帶來的挑戰(zhàn);二是全球化趨勢給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帶來的挑戰(zhàn);三是社會環(huán)境給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帶來的挑戰(zhàn)[14]。
有學者提出消除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鞏固馬克思主義信仰地位的對策與措施:第一,共產主義精神信仰體系的創(chuàng)建應該符合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基本精神;第二,共產主義信仰體系的創(chuàng)建應該積極回應時代精神的要求,把中華民族精神重鑄和大眾精神家園再造這一時代擔當作為體系創(chuàng)建的根本目的;第三,共產主義信仰體系的創(chuàng)建應該保持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本精神的內在關聯;第四,共產主義信仰體系的創(chuàng)建原則應遵循神圣性原則、大眾性原則、生活性原則、自主性原則,簡單易行、情理交融,能切實引起大眾的情感共鳴[15]。
還有學者表示消除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應做到以下五點:第一,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第二,加強執(zhí)政黨自身建設;第三,深化對資本主義本質的認識;第四,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規(guī)范市場行為;第五,發(fā)展經濟,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13]80-82。
有學者的觀點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建馬克思主義信仰。首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一是科學地進行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教育;二是科學地加強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三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價值硬核”來引領和整合社會思潮。其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制度建設。一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制度建設的價值支撐;二是制度建設要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兩個核心意識:人民主體意識和人民利益意識[12]209-210。
另有學者的觀點是,以培育馬克思主義信仰為目標重建馬克思主義信仰。首先,優(yōu)化信仰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一要嚴懲黨內腐敗行為,在制度上為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提供支撐;二要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規(guī)范市場行為。其次,與時俱進地創(chuàng)新培育路徑。其一,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的關鍵因素;其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的重要方面;其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時代精神彰顯普世價值[16]。
也有學者表示,我國必須在新世紀承擔起繼續(xù)發(fā)揚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堅持和重建馬克思主義信仰,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賦予馬克思主義信仰新的時代意義。這就要求理論工作者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作出努力:第一,使民眾重新樹立“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離不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信心。一方面,要引導民眾樹立“沒有共產主義就沒有新中國”的堅定信念;另一方面,要引導民眾樹立“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馬克思義信仰”的堅定信心。第二,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更加深入人心[17]。
還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重建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第一,重新理解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某個時代的觀念上,應該與時俱進,按時代化的要求理解馬克思主義。重新理解馬克思主義,要把人們的思想統(tǒng)一到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統(tǒng)一到人的解放的馬克思主義旗幟下。第二,重新認識社會主義。重新認識社會主義,把社會主義當成是人的解放的制度和社會形態(tài),而不是把社會主義當成管人的工具,整人的辦法,不是為著某個僵死的制度去犧牲一個黨一個民族的利益,而是讓社會主義變成人的解放的經濟方式和社會形態(tài),變成人的解放的工具和載體。第三,重新認識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無產階級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之所以是不可動搖的,歸根結底不是因為它是建立在那個主義那個理論之上的。而是因為無產階級政黨是人類解放的工具、載體和手段[18]。
當然,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對馬克思主義要信仰但不要信仰主義,要懷疑但不要懷疑主義。只有堅持信與疑的辯證統(tǒng)一,做到信中有疑,疑中有信,保持信與疑的適度張力,馬克思主義者才有活力,馬克思主義才有生命力”[8]13,馬克思主義信仰才得以永久地繼承和發(fā)揚下去。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對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必須長期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化的組織形態(tài)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形態(tài)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精神形態(tài)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形態(tài)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只有具體結合了中國實際,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才能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信仰才能真正發(fā)出奪目的光芒,從而正確地引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
[1] 李鐘麟.論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地位與功能[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1).
[2] 虞新勝,顏河清,李罕.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哲學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5(11):66-67.
[3] 劉曉凱.信仰的一般本質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樹立[J].人文雜志,2000(6).
[4] 陳建民,陽魯平.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信仰[J].求索,2004(6):130-131.
[5] 彭方來,謝成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本質特征及其當代價值[J].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07(3):24-25.
[6] 盧建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根本要求[J].學術論壇,2006(3).
[7] 黃明理,侯惠勤.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及其對道德信仰的意義[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141-142.
[8] 黃明理.辯證維度中的馬克思主義信仰[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9] 徐俊,劉魁.真理彰顯與話語權建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信仰傳播客體維度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9):136-137.
[10] 談宜彥.論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J].理論前沿,2008(18):30-31.
[11] 田之華,宋俊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現實形態(tài)[J].吉林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3):52.
[12] 丁祥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J].今日南國,2009(6).
[13] 姚從軍,萬平.新世紀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危機及我們的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2).
[14] 藍蔚.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129-130.
[15] 李明.對當前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的哲學思考[J].山東社會科學,2006(1):62,86.
[16] 劉小華.弘揚·創(chuàng)新·構建—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訴求的時代主題及因應對策[J].青海社會科學,2009(6):39-40.
[17] 王淼.論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重建[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11-12.
[18] 趙薇.信仰的缺失與重建[J].山東社會科學,2006(8):85-86.
Summaries of the Belief in Marxism Research in the 21th Century
CAO Tian-Hang
Since we enter into the 21st century,the academic research into the belief in Marxism has been done primarily on five aspects: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belief in Marxism,why should one insist on the belief in Marxism,how to keep the belief in Marxism,the crisis surrounding the belief in Marxism and the rebuilding of the belief in Marxism.
belief in Marxism;crisis;rebuild;summary
A81
A
曹天航(1984-),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政治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