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軍
(長江師范學院 重慶 涪陵 408100)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表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彼麖娬{,“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筆者認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fā)展軌跡,可以概括為“形成、發(fā)展、豐富”三個階段。
一部中國改革開放史,也就是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fā)展史。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在社會主義運動遇到嚴重挫折、面臨嚴峻挑戰(zhàn)的情況下開始的。從國際上看,前蘇聯和原東歐社會主義各國由于體制和機制僵化導致發(fā)展速度緩慢甚至停滯。從國內來看,毛澤東同志創(chuàng)立的新民主主義論和創(chuàng)建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為當代中國的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和推動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奠定了思想基礎。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戰(zhàn)略決策,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提供了歷史基礎。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日益深化。黨的十二大報告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概念,十二屆六中全會《決定》再一次強調“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十三大報告則全面系統地闡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依據。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走向成熟。黨的十四大根據“南巡談話”精神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容。
1992年10月,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指出:“十四年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的黨的基本路線。這是我們的事業(yè)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稱謂。江澤民在十五大報告中說:“我們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p>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同時,還以很大的精力來關注和研究加強執(zhí)政黨建設的問題。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在紀念建黨80周年大會上,江澤民同志又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了全面闡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階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歷史性飛躍。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做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一系列戰(zhàn)略部署。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思想,全面豐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力地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開創(chuàng)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胡錦濤科學發(fā)展觀界定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并作了精辟的闡釋。2007年10月召開的黨十七大在總結改革開放近30年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的基礎上,把我們黨在新時期以來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chuàng)新實踐中相繼形成的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整合為一個統一整體,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進行了科學闡釋。這是十七大在理論上的一個重大貢獻。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用很大篇幅全面闡述了科學發(fā)展觀的深刻內涵、產生背景、精神實質、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新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其基本理論體系現已形成。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要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zhàn)略思想,繼承、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其內容十分豐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系統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fā)展道路、發(fā)展階段和發(fā)展戰(zhàn)略、根本任務、發(fā)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zhàn)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覆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zhàn)線、祖國統一、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獨創(chuàng)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zhàn)略思想,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其中包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理論,社會主義科學發(fā)展理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理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社會主義和平發(fā)展理論,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一國兩制”和祖國和平統一理論,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理論,等等。這些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戰(zhàn)略思想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理論高度,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不斷發(fā)展進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既繼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陳規(guī),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fā)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生動而具體地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鮮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證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仍然是共產黨人正確認識和運用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銳利思想武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范,又是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
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發(fā)展歷史的簡要回顧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黨之所以能領導人民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正確的發(fā)展道路,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堅持了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始終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自己的最高追求。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yè)才會不斷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黨才會始終得到人民的信賴與擁護。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鄧小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A].鄧小平文選(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A].鄧小平文選(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A].鄧小平文選(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1世紀[A].江澤民文選(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胡錦濤.關于科學發(fā)展觀的論述[A].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大參考[C].北京:紅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