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
(黑龍江大學(xué)劍橋?qū)W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空語類(Empty Category,也譯為隱詞,空范疇,大代語)是Chomsky于上世紀(jì)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個概念。所謂空語類是在句法、語義表達(dá)式中存在,而在音系表達(dá)式中沒有音系矩陣的成分(徐烈炯,1988:193)。也就是說,空語類是具有句法和語義作用,但沒有語音形式的語言成分。雖然在語音形式上沒有體現(xiàn),但它也是一種語言符號,具有相應(yīng)的語法和語義功能。生成語法學(xué)家通過對這類語言成分的研究表明,空語類的存在具有心理現(xiàn)實性(Chomsky,1977:221)。根據(jù)Chomsky的觀點空語類PRO和pro由基礎(chǔ)生成(base-generated)。如下圖:
例如:(1)We would you like to stay
(2)We would like to stay
上圖為例句(1)和(2)的樹形圖通過圖示我們可以得知(2)為帶有空語類的句子,在這一句子中we是PRO的控制因素.PRO具有句法和語義作用,但沒有語音形式。所以類似(2)的句子就是含有空語類的句子。
根據(jù)PRO法則,PRO不可出現(xiàn)在受管轄的位置上,只能在不受管轄的位置上出現(xiàn)。因此,PRO不能出現(xiàn)在有時態(tài)的子句的主語位置,任何子句的賓語位置和受結(jié)構(gòu)中心成分支配的補語位置。我們知道顯性的NP(overt NP)必須處于既受管轄又能被授予格的位置,這正好和既不能受管轄又無須遵守格鑒別式的PRO在分布狀況上實現(xiàn)互補。(龔放,1988)PRO的分布具體表現(xiàn)為:
首先,PRO可以出現(xiàn)在不定式子句的主語位置上
例如:(7).David asked[how[PRO to behave himself]]
(8).She tries[PRO to finish this work]
(9).[PRO to finish this work]is easy.
其次,PRO可以出現(xiàn)在NP標(biāo)定成分,即主語的位置上:
例如:(10).Bill remembered[PRO locking the door]
(11)I'd prefer[PRO going to the shops]
需要指出的是,(11)中的PRO可以用代詞取代所以可以變成下面這樣的句子(12).
(12)1'd prefer[her going to the shops]
因而,動名詞主語的位置上可以是PRO,但不是絕對的。此外對于這種結(jié)構(gòu),還要補充一點,如果這個NP是一個光桿名詞(bare nominal)的話,那么PRO就不能出現(xiàn)在這個NP的Spec.位置上,例如下面的句子(13)
(13)His favorite sport is[PRO running]
最后,PRO還出現(xiàn)在其他非時態(tài)句主語的位置上:
例如:(14)Tom left the man[PRO angry]
總結(jié)得出,PRO出現(xiàn)的位置具有以下特征:1)這個位置必須是不受管轄的.2)這個位置必須是不能被授于格的;3)PRO或其先行詞必須占據(jù)主目、題元位置。
在符合這幾個條件的前提下,PRO可以在不同的句子結(jié)構(gòu)中出現(xiàn),如主語從句,補語從句,被動句,修飾性狀語從句等。
照應(yīng)或回指 (anaphora)是指代上文表述過的事物 ,是語法結(jié)構(gòu)的特征之一。傳統(tǒng)研究常常把它與預(yù)指或下指 (cataphora)、外指(exophora)、內(nèi)指 (endophora)以及單指 (homophora)等并舉 (Crystal,1997:415-420;McCawley,1998:463)??照Z類意義上的空位是無法在層結(jié)構(gòu)上復(fù)位的。
例如: (15)They want Tim [PRO to prove himself]
(16)(*They want Tim [Tim to prove himself.])
這句中的 PRO不能將它相應(yīng)的照應(yīng)成分表現(xiàn)出來 ,因為空語類是指沒有外顯的語音形式的語言成分 ,它不允許在語音上有所表現(xiàn)??照Z類的存在是語言的共性 ,因為語言的經(jīng)濟(jì)原則決定了語言會通過各種途徑來達(dá)到其精簡、簡約的目的 ,而空語類作為沒有語音形式的語言符號正是達(dá)到這種目的的途徑之一 ,因此 ,它的存在極其普遍。雖然在語音形式上表現(xiàn)為零 ,但它同樣是一種語言符號 ,并且是具有語法和語義功能的語言符號。
約束原則被用來解釋照應(yīng)這一語言現(xiàn)象,按照約束原則 NP可分為三類:照應(yīng)語(anaphor)、代名詞(pronominal),即代詞和詞匯性NP(lexical NP)或指稱語 (referential expression),即名詞照應(yīng)語指的是相互代詞(reciprocal)和反身代詞 (reflexive)(Radford,1981:364)。照應(yīng)語和代詞都沒有獨立的指稱能力 ,不能單獨指稱客觀世界中的人、事、物,它們的指稱意義要依賴句中的約束關(guān)系來確定。
例如:(例中黑體都表示照應(yīng)關(guān)系)
(17)Jack cut himself.
(18)Jack holds he is handsome.
(19)Jack saw the woman.
在例 (17)中,himself和Jack同指 ,因而 himself具有照應(yīng)性;例 (18)中的 he和Jack 同指的可能性較之不同指的可能性大,he也具有照應(yīng)性;而例 (19)中的 the woman不與Jack同指 ,因此 the woman不具有照應(yīng)性。
以上是對空語類現(xiàn)象的簡要概述和初步的探索。“空語類理論的發(fā)展對促進(jìn)語言學(xué)家從新的視角歸納語言 ,簡化語法結(jié)構(gòu)并最終為兒童第一語言習(xí)得的天賦性提供佐證都起到重要作用。”(Smith,1999:76)。深入了解和探討空語類及其在語言中的句法分布,對揭示語言的句法特征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對揭示句子的生成,以及可以對看上去相似的句子之間句意如何不同找到一些句法上的根據(jù)。空語類現(xiàn)象不僅對研究英語句法特征等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對其他語言的研究也同樣適用,例如對英漢兩種語言的空語類現(xiàn)象進(jìn)行對比而總結(jié)出兩種語言的句法特征的異同等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檢驗了普遍語法原則,并為更好地解釋語言的語法現(xiàn)象提供了新的視角。空語類概念的外延一直在擴(kuò)大,所以還需要做進(jìn)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徐烈炯.生成語法理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8.
[2]龔放.論 PRO[JI.外語教學(xué),1988(4):2 一 11
[3]Chomsky,N.On Binding[J].Linguistic Inquiry,1980(11):1--46.
[4]宋國明.句法理論概要[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7
[5]Smith,N. Chomsky.Ideas and Ideals M.Cambridge:CUP,1999.
[6]Andrew Radford,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A Minimalist Approach,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2.1
[7]Chomsky,N.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M,Dordrecht:Foris,1981。
[8]Radford,A. 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A Minimalist ProgramM.Cambridge:CUP,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