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包括世貿組織等國際機構都預言“中國出口全球第一”已成定局。日前,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印證了這一判斷。2009年,德國年出口總額為8032億歐元,相當于11213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8.4%,少于中國的12016億美元。中國的年出口額首次趕超德國。
事實上,從去年年末的各項統計指標來看,中國經濟表現搶眼,不僅表現在外貿指標。2009年,中國國內新車銷量也超過美國躍居全球首位,更有預計201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將取代日本升至全球第二位。
這些數據背后無疑有金融危機的原因。中國外貿在2009年遭遇同比16%的下滑,但是德國下滑更嚴重,因此被中國趕超。德國作為歐洲經濟規(guī)模最大的國家,從2003年后就一直穩(wěn)居出口額全球第一的寶座。從歷史上來看,美、德、日都曾在全球國際貿易份額中占據極大的比例。比如,美國曾占1/3,德國也曾超過12%,而中國目前只有8%左右。
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姚堅認為,美、德這些貿易大國已經完成了從制造業(yè)走向服務業(yè)的轉型,現在都是以服務出口見長,更多的是在當地投資。不能單純以第一、第二看問題,中國的出口結構無疑還需要繼續(xù)調整升級。
因此,在“出口第一”的桂冠背后,未來的外貿形勢并不樂觀,很可能面臨更多、更大和更多樣化的貿易保護主義風險。中國今年全年都將處于“摩擦壓力”之下。業(yè)內人士也預測,2010年存在著“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案件大幅增加”的“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