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仁華
(常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江蘇常州213164)
型腔是指具有封閉邊界輪廓的平底或曲底凹坑,而且可能具有一個或多個不加工的島嶼(如圖1),當型腔底面為平面時,即為二維型腔,或稱為平面型腔。型腔類零件在模具、飛機零件加工中應用普遍,有人甚至認為,80%以上的機械加工,均可以歸結為型腔加工[1]。
圖1 型腔類零件示意圖
型腔的加工,包括型腔區(qū)域的加工與輪廓加工,該輪廓包括邊界與島嶼輪廓,根據型腔側壁與地面間的過渡要求,一般采用立銑刀或環(huán)形刀進行加工。
型腔的切削加工,包括軸向進刀及型腔內部加工。對于平面型腔的加工,選用立銑刀,根據型腔區(qū)域的大小選擇刀具的直徑。一般來說,盡量選擇直徑較大的立銑刀進行加工。型腔區(qū)域的加工通常分為粗加工和精加工。
(1)起始點預鉆孔,角落也可預鉆削。因為這需要增加一種刀具,因此一般不推薦這種方法。再從切削的觀點看,刀具通過預鉆削孔時因切削力而產生振動。當使用預鉆削孔時,常常會導致刀具損壞。使用預鉆削孔,也會增加切屑的再切削機會。
(2)使用球頭立銑刀或圓刀片刀具,通常采用啄銑,以保證全部軸向深度都能得以切削。使用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排屑困難,并且圓刀片會產生非常長的切屑。
(3)最佳的方法,是使用X/Y和Z方向的線性坡走切削,以達到全部軸向深度的切削。
(4)采用螺旋形式進行圓插補銑,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因為它可產生光滑的切削作用,而只要求很小的開始空間。
刀具在軸向進刀后,然后就要分析刀具徑向的走刀軌跡。徑向加工時,對于刀具直徑的選擇,有如下問題:選擇大直徑刀具,可以獲得較高的加工效率,但如果是形狀復雜的二維型腔,將產生大量的欠切削區(qū)域,需進行后續(xù)處理;若采用小直徑刀具,則會降低加工效率。因此可以2種刀具混合使用,達到加工效率與控制欠切削區(qū)域的統(tǒng)一。按型腔的形狀可以分為4種類型:圓形型腔,方形型腔,不規(guī)則型腔及帶島嶼型腔[3]。
(1)圓形型腔。圓形型腔,一般從圓心起刀,按螺旋形式軸向進刀,選用立銑刀或鍵槽銑刀。
加工時,刀具快速定位到R點,從R點轉入切削進給,刀具按寬度(行距)H進刀,按圓弧走刀,H值的選取應小于刀具直徑,一般H=(0.8~0.9)Ф,以免留下殘留。依次進刀,直至圓形型腔尺寸(如圖2所示)。
圖2 圓形型腔加工
(2)方形型腔。方形型腔的內腔區(qū)域,應用最為廣泛的走刀路線為環(huán)切和行切,其共同特點都是切凈內腔區(qū)域的全部面積,不留死角,不傷輪廓,同時盡量減少重復走刀的搭接量。從加工效率(走刀路線長短)、代碼質量等方面橫量,行切與環(huán)切取決于型腔邊界的具體形狀與尺寸及島嶼的數量、形狀尺寸與分布情況,還可以將行切與環(huán)切混合使用(如圖3所示)。
(3)不規(guī)則型腔。對于不規(guī)則型腔,程序較規(guī)則形狀要復雜,計算工作量可能會比較大。為簡化編程,一般可先將其變?yōu)閮容喞M行加工,再將剩余部分變成無界平面進行銑削加工(如圖4所示)。由于所剩部分已遠離邊界,可以用方格紙進行取近似值,只要不碰到邊界即可。如圖4中雙點劃線所示,為剩余輪廓腔,近似取值,加工較為容易。
圖3 方形型腔走刀路線
圖4 不規(guī)則型腔加工
圖5 帶島嶼型腔加工
(4)帶島嶼型腔。帶島嶼型腔粗加工的刀具軌跡,是從型腔邊界向里及從島嶼輪廓向外偏置銑刀半徑R并留出精加工余量而形成,它是計算內腔區(qū)域加工走刀路線的依據(如圖5所示)。分析計算時,先按精加工型腔內輪廓及島嶼外輪廓加工(如圖5中點劃線所示)。至于剩余部分,變成無界平面進行銑削加工。若是多個島嶼或出現不規(guī)則島嶼,則計算工作量偏大,一般可以使用CAD、UG等軟件處理。對于刀具的選擇,則要求刀具半徑足夠小,特別是使用改變刀具半徑補償的方法進行粗、精加工時,保證刀具不能碰到型腔外輪廓及島嶼外輪廓。
對于一具體的型腔,采用不同的走刀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軌跡的程度。通過比較,原則上可以得到較優(yōu)的走刀方案,但更具有智能化的型腔加工方案(如基于模糊模式識別的方法)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1]周 濟,周艷紅.數控加工技術[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2.
[2]劉 江.模具型腔切削加工技術[J].模具制造,2003,(10):49-50.
[3]孫德茂.數控機床銑削加工直接編程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