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飛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四醫(yī)院(150026)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及習慣的不合理,導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提高,因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病率也相對增加。其對視力功能危害嚴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DR在有效的治療階段缺乏癥狀,在晚期常導致不可逆性盲。目前醫(yī)學界對對DR的病理機制有很多的理論,但沒有哪一個理論被完全作為權威[1]。多數專家認為DR的實質是糖尿病導致的典型的微小血管病變之一。因此,早期診斷及分級分期能有效地指導激光治療,減少糖尿病性盲的發(fā)生。
本組病例共102例,男42例,女60例,男∶女為1∶1.43。其中1型糖尿病18例,占所有案例的17.65%,2型糖尿病84例,占82.35%。102例病例中發(fā)病年齡17~79歲,平均53.4歲。其中30歲以下14例,其中10例為1型糖尿病,30歲及30歲以上88例。并發(fā)癥:高血壓病25例,高血脂癥41例,有心電圖改變者9例,酮癥酸中毒8例,高滲性昏迷3例,糖尿病性腎病16例。
DR分期按1984年全國第三屆眼科學術會議制定的分期標準[2];糖尿病按1999年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標準診斷[3];高血壓按1999年WHO/ISH高血壓標準診斷[4]。
直接進行視力檢查,擴瞳后裂隙燈下三面鏡或前置鏡檢查,直接或間接眼底鏡檢查等。熒光血管造影結合眼底彩色照相可以提高對DR的認識和診斷率,幫助確定視網膜病變的嚴重程度及早期新生血管和無灌注區(qū),了解黃斑中心血管區(qū)的面積大小,推測視力預后,并能指導激光治療。
眼底檢查情況:根據檢查情況確診有無DR。在102例患者中,48例有DR,占47.06%,其中單純性為37例,占77.08%,增殖性為11例,占22.92%。
1型糖尿病7例,占14.58%,2型糖尿病41例,占85.42%?;颊呔鶠殡p眼發(fā)病,病變程度相似(表1)。
表1 102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變情況(例)
DR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其病理機制表現為視網膜血管瘤的形成、視網膜毛細血管和小動脈的阻塞、新生血管形成和纖維組織增生、視網膜脫離等。國人患病率為35%~50%[5]。本文結果與國內資料相似。病程與DR呈明顯正相關,病程越長,DR的患病率也隨之增加。本結果表明,病程每增加1年,約有11.2%的糖尿病發(fā)展為DR。病程10年以上較5年以下者患病危險度增加了4.01倍。既往理論認為患糖尿病5年后才會發(fā)生DR,但本結果病程<5年的DR患病率為33.7%,可能由于糖尿病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難以確定發(fā)病時間,使確診被推遲,較實際病程短。因此,一旦確診為糖尿病都應盡早行眼底檢查,并定期復查,必要時做眼底熒光血管造影,以便盡早發(fā)現DR,及時治療。
[1]Wilkinson CP,Ferris FL 3rd,Klein RE,et al.Proposed internation-alclinical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iseaseseverity scales[J].Ophthalmology,2003,110(9):1677-1682.
[2]全國眼底病協作組.糖尿病視網膜性病變分期標準[J].中華眼科雜志,1985,21(2):113.
[3]中國循環(huán)雜志編輯部.關于高血壓新診斷標準的應用[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1,16(2):150.
[4]Lee ET.現代外國統(tǒng)計學優(yōu)秀著作譯叢—生存數據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1998.
[5]羅麗華,王艷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理改變[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7(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