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幸偉
(廣州電視臺發(fā)射傳送部,廣東 廣州 510010)
廣州電視臺2002年開始引進全固態(tài)發(fā)射機,至今已有9臺,其中5臺德國R&S發(fā)射機,功率等級為1~30 kW。在日常使用和維護過程中,需要針對R&S全固態(tài)發(fā)射機的特點,制定規(guī)范的操作程序和嚴格的維護管理制度。
保存和裝入設置可以利用選單分別調用相應的文件選單。設置時,主界面要記錄相應的設置選單。不論是個別模塊(CCU、激勵器、輸出模塊),還是整機裝置的設置都能被保存在相應的文件管理器中 (主窗口—文件—文件管理器),如圖1所示。
保存步驟如下:首先通過瀏覽器選擇要保存的參數(shù)文件。再通過專門選擇鍵保存?zhèn)€別單元的參數(shù)子集甚至是整機的所有參數(shù)。在保存之前,參數(shù)的說明部分可以插入到每個參數(shù)的設置中,按“編輯”按鈕輸入文本,再按“保存”鍵保存參數(shù)。最后按“保存所有”鍵保存所有單元參數(shù)設置。
裝入的步驟為:首先,由瀏覽器選擇要裝入?yún)?shù)設置的文件。然后選擇數(shù)據(jù)源,此時可以選擇發(fā)射機的某個單元或整機的所有參數(shù)進行安裝。若只安裝激勵器或輸出模塊的設置,可復制激勵器、輸出模塊的參數(shù)到目標文件。
拆卸流程為:在CCU控制板上關掉發(fā)射機;將電源分配器的絕緣按鈕“Q1”打到“OFF”位置;關掉冷卻液的進、出口水閥,包括發(fā)射機的水泵控制板并關掉水閥;松開發(fā)射機前面板的2個十字螺釘,小心拉出機架上功放模塊插件。
安裝流程為:安裝功放插件的步驟按拆卸步驟倒序進行;更換完功放插件后打開冷卻液的進、出口水閥。
3.2.1 更換、調試功放模塊晶體管
將功放斷電,若有必要,從機架上拆下功放模塊。松開功放盒頂蓋和后蓋的所有螺釘,打開蓋子。將功放接上50 Ω負載,不帶RF輸出運行功放,將測試盒(15針SUBD)連接到功放后面標有“Testport Current”的連接器,測試功放的電流靜態(tài)值為1.0 A(電壓為0.5 V)。
驅動晶體管對正常工作的靜態(tài)電流值是4.0 A(電壓為2.0 V),若靜態(tài)測試值為0 mV或1000 mV時,則晶體管可能有故障,而功放輸出晶體管的靜態(tài)電流是1.2 A(電壓為0.6 V),測量值在0 mV或300 mV,則晶體管可能壞掉,必要時作個標記。
用歐姆表(接地)直接測量可能故障的晶體管對的兩極(2個晶體管4個極),若阻抗明顯小于6 kΩ,則可以斷定晶體管或電位器故障。取下2個偏壓電阻(100 Ω),再次對地測量阻抗,此時若有很高的阻抗(兆歐姆級)則可以斷定晶體管沒壞。這時應更換相應的10 kΩ電位器。
松開晶體管螺釘并焊卸,清潔焊點表面。在晶體管上涂上一層薄導熱硅脂,插入晶體管管腳并用力壓使導熱硅脂鋪開,交替上緊晶體管的螺釘,在管腳上點上焊錫,然后調整晶體管靜態(tài)電流。
調整2個輸出功放的電位器,順時針連續(xù)5周,不帶RF輸出將功放通電,并在測試盒上選擇適當?shù)妮敵龉Ψ?,由于功放內部靜態(tài)測量值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在測量時可能在120 mV左右,也可能沒有電流通過晶體管,偏移量由測試盒調整至0 mV(此時可加上一個偏移量)。
預放晶體管對:將第1個電位器設置為300 mV或300 mV+(“+”表示另加偏移量)。第2個電位器設置為600 mV或600mV+。
輸出級晶體管對:設置第1個電位器為1000 mV(電壓為2.0 A)或1000 mV+,設置第2個電位器為2000 mV(電壓為 4.0 A)或 2000 mV+。
3.2.2 更換、調試預放模塊的晶體管
如果預放晶體管有故障,則功率故障指示燈亮(功放輸出功率0 W),或者在DVB模式下頻譜特性的間距不足(在功率譜密度-10 dB處)。
用歐姆表(接地)直接測量PTF10026或PTF10007,如果測量阻抗值是6 kΩ左右,晶體管和電位器正常。若測量阻抗小于3 kΩ,晶體管可能有故障,則焊卸PTF10007的偏壓電阻R187或PTF10026的偏壓電阻R188(2個電阻都是33 Ω)。拆下偏壓電阻后若阻抗很高(兆歐姆級),則晶體管沒壞,更換相應的10 kΩ電位器。
如果拆下偏壓電阻后柵極電阻很低則應該更換晶體管。拆焊晶體管PTF10026時由于其對地有很好的散熱性,所以有難度。用吸焊線弄平滑接地點,不要使用散熱硅脂,最后焊上新的晶體管。
松開晶體管PTF10007的螺釘并焊卸拆下,清潔冷卻的表面。把新晶體管的焊腳向上彎曲,再次檢查晶體管表面和散熱片的污跡是否均勻,在晶體管表面涂上一層薄薄的導熱硅脂,插入晶體管用力壓使導熱硅脂平面鋪開,使受熱表面大一些,交替上緊晶體管的裝配螺釘并焊牢,然后調試晶體管的靜態(tài)電流。
焊開DC連線(到輸出級的耦合線),接上電流表。順時針調節(jié)兩電位器(約5周),不帶RF輸出啟動功放電源,一般功放的輸出負載是50 Ω,通電電流是700 mA。使用穩(wěn)壓器調大晶體管10026的靜態(tài)電流至300 mA,調至晶體管10007的靜態(tài)電流至1.5 A,總電流約2.5 A。
分為以下步驟:
1)改變激勵器
設置激勵器的新頻道頻率 (EXECITER—RF—合成器),調試I/Q解調器。當IV波段調到V波段時要更換位于調制器和合成器之間作為輔助電纜線的低通濾波器(安裝在插件前控制板),相反時則電纜線要更換成IV波段的低通濾波器。
2)調試或更換發(fā)射機的圖像/伴音雙工器。
3)調試發(fā)射機的均衡器到新的輸出頻率(正常失配衰減≥30 dB)。
4)必要時更換諧波濾波器(21CH~42CH為FD410,43CH~69CH 為 FD411)。
5)調整定向耦合器系統(tǒng)的耦合損耗量。這個調整是因為定向耦合器的測定電壓與頻率相關,如果先前的耦合損耗已知,發(fā)射機新頻道正確值是可以計算的。以下是近似值計算公式
其中,Δαk=20lgb,
如果新的頻率高,則Δαk是減小的;如果頻率低,那么Δαk是增加的,要增加耦合器衰減量Δαk1。
6)調整定向耦合器抽頭的電平。
這個更新程序是用在CCU上安裝新的操作軟件,一般已裝有這個程序,所以更新程序開始啟動后,整個程序就會自動安裝。更新程序存放在軟盤內,而這張軟盤包含一個自解壓文件:update-ccu-atv-xxxx.exe,“xxxx”是當前CCU軟件版本號,當用戶調用這個軟件時自解壓文件自動開始,相關文件自動解壓到硬盤上。
松開兩枚螺釘打開激勵器的CCU前面板。將PC機上一個空的COM端口用一條RS-232電纜連接線接到CCU前面板的接口上,在PC機上選擇已解壓縮文件的目錄。在CCU上設置一個硬復位,松開兩枚螺釘打開前門,按下復位鍵S1(打開時用一根小棒或螺絲刀插入);另一方面,在單發(fā)射機情況下啟動激勵器A的自動中斷進行復位,在有備用激勵器或在“主動待命”模式的發(fā)射機中啟動CCU的自動中斷。
當CCU導入屏幕顯示歡迎界面后按“ENTER”鍵進入選單。按“F2”鍵啟動刷新程序,屏幕顯示“falshup…”,這條信息在整個程序更新的過程中都會顯示。
然后啟動PC機的批處理程序flash1.bat(COM1端口)或flash2.bat(COM2端口),若無故障,更新程序會自動安裝。更新完成,幾分鐘后PC機上顯示“OK”并且發(fā)射機再次導入。更新完畢按“OK”。
另外,在更新時有必要運行冷啟動,這就意味著會將CCU的故障復位,所有的設置初始化到默認值。由于這個原因,冷啟動前裝入所有相關的數(shù)據(jù)結構才可以復位,參考電壓的設置也非常重要。
更新程序存放在一張軟盤上,這張軟盤包含一個自解壓文件:update-exc-atv-xxxx.exe,“xxxx”是當前編碼器軟件的版本號,用戶調用該文件時,文件開始自解壓,并且會把相關文件寫到先前指定的刷新程序。
松開兩枚螺釘,打開激勵器CCU的前面板。用標準RS-232電纜連接一個空COM口和解調器前面板的接口。從PC機上選擇自解壓文件,然后在PC機上啟動批程序load_com1.bat(為 COM1)或 load_com2.bat(為 COM2)。設置電源分配器的自動電源倒換鍵為 “OFF”(EXC A 或EXC B)。拆卸解調器插件,改變跳線X16的位置(在前蓋后面),使其處于刷新狀態(tài)。小心插回解調器,再置電源分配器的自動倒換開關為“ON”(EXC A或EXC B)。按PC機的任意鍵啟動刷新模式。
之后,如果沒有出故障則更新程序自動運行,用戶不需要任何動作,在更新過程中會有一些提示信息,更新完畢后出現(xiàn)提示信息 “APP loading successful”。重新插回X16,跳線到正常位置,此時要置電源分配器的自動倒換開關為“OFF”,置自動倒換開關為“ON”后,系統(tǒng)導入到正常模式并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