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力
前些日子赴馬來西亞旅游,順便去看望生活在森美蘭州的堂妹。堂妹嫁給了當?shù)匾晃幻匈惗鞯碌鸟R來男子。這天下午,當我按圖索驥登臨堂妹府上的時候,妹夫賽恩德還沒下班,家里只有堂妹一個人。
傍晚時分,門鈴響起,堂妹趕忙去開門,看到的不是賽恩德,而是一男一女兩位警察,還有一輛閃爍著警燈的警車。兩位警察一同敬了個禮后,便亮出了證件,然后向堂妹問道:“賽恩德是你的丈夫嗎?”堂妹點了點頭,急不可待地問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男警察神情嚴肅地回答:“你丈夫剛才醉酒駕車,已經(jīng)被我們帶進警察署了,根據(jù)他的身份證資料,我們特地來找你,請你準備一下,隨同我們?nèi)ゾ炀忠惶税?。?/p>
堂妹聽了后先是一驚,而后轉臉對我苦笑著說:“糟了,我得陪你妹夫上局子坐七天的禁閉了,家里就拜托你照看了。”此時的我,真可謂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丈夫在外醉酒駕車屬于個人行為,在家渾然不知的妻子難道也有責任?我問堂妹:“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堂妹回答:“這里的法律就是這樣,其中的原因待我倆回來后再向你解釋吧?!?/p>
度日如年地過了七天,堂妹和賽恩德回到了家。賽恩德用不大熟練的漢語敘述了七天前醉酒駕車的經(jīng)過。那天他下班后,應一位客戶的盛情邀請到一家餐館小酌,喝了兩杯8度的清爽生啤,自以為沒事便駕車回家,途中忽然被兩位警察攔下來做酒精檢測,精確的酒精測試儀顯示他的血液里含有酒精成分,屬于酒后駕車,于是連人帶車被帶到了警察署,訓誡一番后就被關進了拘留室。由此而及彼,太太也“罪責難逃”,其理由是平時一定沒有向丈夫敲“喝酒不駕車、駕車不喝酒”的“木魚”。按照這個地區(qū)的法律,丈夫如果酒后駕車,一旦被查實,作為太太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理所應當要陪同丈夫一塊兒“入監(jiān)”,一同深刻反省各自的過錯。如此這般累計次數(shù)達到三次,那么丈夫的駕駛執(zhí)照就要被吊銷,太太的工作還可能會泡湯。誰愿意看到這樣的結局呢?因此,在馬來西亞,酒后駕車者越來越少,也許正是這一“株連”的威懾效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