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航
【摘要】我國古典園林作為一種居住的載體,更是我國古典文化中的瑰寶。古典園林中的窗作為其中的重要元素,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內(nèi)涵。窗在園林中類似于眼的作用,通過這只眼,可看出古人對自然的親近,以及虛實結(jié)合的美學(xué)觀念和對于生活的審美追求。
【關(guān)鍵詞】古典園林;窗;審美意蘊
一、從園林的窗中見自然
窗作為我國古典園林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園林設(shè)計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主要配置于樓閣中,廊橋中,連接內(nèi)外,使得外界的自然景色和室內(nèi)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產(chǎn)生一種內(nèi)外相接的效果,使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與自然有種親和之感。
對于這種親近自然的特點,很容易讓人想到道家思想。普遍觀點認(rèn)為這是道家思想的反映。老子“道法自然”的論斷很容易在此被挪用過來,作為一個美學(xué)術(shù)語運用。此外,莊子“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盵1]的思想也對園林的格局有所影響。道家思想中那種清靜、玄遠的生存方式與此有相似之處。但是,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是一種虛空的精神境界,而園林中所指的自然是可以效法的外部自然環(huán)境,通過對外界自然的效法,寄托獨特的思想。因此,園林中的窗所體現(xiàn)的接近自然的特點反映出的是更為深遠的文化。首先,與自然的親和關(guān)系,早在春秋時期的《詩經(jīng)》中即有充分的體現(xiàn),《詩經(jīng)》中的比興手法即是用花木鳥獸來興寄自己的感情。比如,大家熟悉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周南·桃夭》),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小雅·采薇》)。等等這些,都用自然之物來表達作者特定的心情?!爸苯颖磉_感情也需要在比興中才能有審美效果?!盵2]其次,《尚書》中所記載的的樂器“八音”,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這些樂器皆來自于勞動生產(chǎn)中。先秦時期的人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與自然結(jié)成了親密關(guān)系。這種親密關(guān)系影響了以后我國先民的行為方式,也開啟了以后我國人民親近自然的傳統(tǒng)。
古人將更為廣闊的天地納入到自己的領(lǐng)域。由此看,我國的古文化并不是封閉的,而是有其流動性,開放性。其根基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先民將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延伸到自然之中,并將自然融入到生活之中。
二、 窗戶中的“虛實”與“動靜”
沈復(fù)在《浮生六記》中對中國古典園林作出了這樣的論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這種虛實結(jié)合的布局,體現(xiàn)出古人對美的理解。這種布局與道家“鑿戶牗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盵3]的觀念不謀而合。儒家比起道家來說,更偏重于充實,而實際上儒家并不排斥虛之于美的作用。孟子講到“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謂神?!盵4]所謂不可知,即虛空的存在。在園林中,窗戶的空,用實實在在的景物來填充,虛實之間產(chǎn)生流動,顯得完整。這種變化流動的觀念也同樣貫穿于儒家經(jīng)典《周易》中?!皠?cè)嵯嗤?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盵5]《周易》中禍福吉兇,生老病死等等卦象皆體現(xiàn)出這種流動變化的思想。
窗戶的美感首先來源于實在性,來自于生活,窗戶的設(shè)計首先要與建筑相協(xié)調(diào)。同時,通過窗戶的設(shè)計,使得園林的外觀與內(nèi)景很融洽地連接為一體。宗白華指出:“人與外界既有隔又有通,這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基本思想。有隔有通,也就是實中有虛。”[6]窗戶外的花木配以窗戶上所雕的花木,一實一虛,相得益彰。窗上的花木也被賦予了生命力,擁有了意味之美與靈魂之美。窗戶中所映襯的景色在此也成為室內(nèi)空間的布景,仿佛雕刻于窗中。而從窗的不同角度看,所呈現(xiàn)的是不同的畫面。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情趣在此得到完整的滿足。園林中的窗戶兼具了居住功能和美學(xué)功能。
中國藝術(shù),“大而至于建筑,小而至于印章,都是運用虛實相生的審美原則來處理,而表現(xiàn)出飛舞生動的氣韻?!盵7]古人追求這種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情趣。這種虛實相生,動靜相和的表現(xiàn)方式,是中國藝術(shù)的一個特點。
三、窗與生活和美
孔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钡乃枷朐谖覈诺鋱@林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窗戶巧妙地將景與景連接起來,擴大了園林空間,豐富了“游樂”的內(nèi)涵。在此,窗不僅作為居室的一個符號,更給人提供了一種美的方式,這是一種物我一體的生活方式?!按白硬粏螢榱送缚諝?也是為了能夠望出去,望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獲得美的感受?!盵8]窗的這種審美內(nèi)涵與山水畫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聯(lián)系。徐復(fù)觀先生在《中國藝術(shù)精神》中,提出了道家思想落實到山水繪畫之中的觀點。山水畫對園林的設(shè)計又有所影響。道家在處理與自然的關(guān)系問題上更多的順應(yīng)自然的方式對后世人提供了一種生活的方式和審美的依據(jù)。這也與我國先民重生活的傳統(tǒng)相一致??捎胃巧畹难苌铩4皯魣D案中,也有不少龍鳳圖案,和魚蛙等圖案,表達了先民的圖騰觀念,而圖騰首先是人們對生活的理解。古人欲包含天地,廣納世界的思想成就了獨特的窗,也成就了我國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
柳詒徵在《中國文化史》中指出:“無論何時何代,舉不能以一語概括其時全國文化。”[9]窗中豐富的美學(xué)內(nèi)涵也是由整個社會的文化所支撐的,包含了儒道等眾多思想精髓。是整體文化中的一個部分。深刻的現(xiàn)世觀念影響到人們對美的追求,與此同時。那種追求玄遠的境界也在其中。可以說,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窗,反映的是入乎其內(nèi)又出乎其外的美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清)郭慶藩輯《新編諸子集成·莊子集釋》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79頁。
[2] 李澤厚《美的歷程》,天津,天津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第92頁。
[3] 朱謙之撰《新編諸子集成·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4頁。
[4]《孟子·盡心下》,《孟子正義》,(清)焦循疏,諸子集成本,中華書局,1954年版,第994頁
[5] 《周易·系辭下》,(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載(清)阮元校刻,《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