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諴
詩壇泰斗臧克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同文化部一批著名文化人,來到咸寧市向陽湖“五七”干校勞動鍛煉?;氐骄┏呛?,寫了一組《憶向陽》的詩篇。我有幸讀到其中的四首,受益匪淺?,F(xiàn)試作賞析,就教于方家。
第一首《工地休息》:“大地為床好托身,風吹香稻醉人心。日中小憩蓄精力,借得茅檐一尺陰。”
這是一首寫作者下地勞動的詩篇。起句“大地為床好托身,”抓住了《工地休息》的主題,引起了讀者的共鳴。記得我童年插秧,累得腰酸背脹時,往地上一躺,手腳攤開,全身放松,那甜美的滋味,比睡在床上還舒坦。詩人雖說不是寫的插秧勞動,但人在疲乏時躺下休息的感覺總是相通的。詩人斯時以大地為床,藍天為帳,享受著微風吹拂,稻香襲人,吸一口清新的空氣,無異于一種奢侈的享受。第三句“日中小憩蓄精力,”轉得自然,反映了詩人抓緊休息,恢復體力,繼續(xù)勞作的堅韌精神。“借得茅檐一尺陰,”呼應首句,收束很好。茅檐之下的尺陰還要“借”來,盡言陰涼之地的寶貴。這是詩人對干校勞動生活的真實寫照。全篇敘事抒情,通俗典雅。雖然未講勞動如何辛苦,而讀者感受到了勞動的辛苦,這才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第二首《劃船過河下田去》:“夏日水多水漫橋,河邊深處半攔腰。手中雙槳如飛翼,斬浪輕舟快似刀?!?/p>
這是一首寫“五七”干校學員群體同大自然搏斗的詩篇。向陽湖水面寬闊,港汊密布,春夏多雨,淹路漫橋,阻隔交通是常有的事。但學員們不畏艱難險阻,劃船過河出工,搶季節(jié)耕種。詩人獨具慧眼,抓住這個典型事例,謳歌他們奮勇同風浪搏斗,一往無前的意志。這是一群可親可敬的文化人。昔日,他們在黨的領導下,出生入死,經受住了政治風浪的考驗;今天,他們響應黨的號召,走同工農結合的道路,接受自然風浪的考驗?!笆种须p槳如飛翼,斬浪輕舟快似刀?!痹娙擞谩叭纭焙汀八啤眱蓚€形容辭,將“雙槳”比作“飛翼”,“輕舟”比作“快刀,”就這兩個美麗的物象辭,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學員們情懷激烈、劈波斬浪的精神風貌。他們不再是文弱書生,已經是矯健的艄公,生產的好手。這些都是在勞動中學來的,因此有一種激勵人心、催人奮進的力量。
第三首《工地小演唱》:“眾立田邊引吭喉,青天朗朗水悠悠。歌聲也帶泥香味,早稻風前亂點頭?!?/p>
這是一首反映“五七”干校學員在勞動工地的文化生活的詩篇。讀這首詩。我又想起了兒時在田間聽父老唱山歌的情景。他們就地取材,率性而歌,一時獨唱,一時對唱,充滿了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當然,詩人寫的《工地小演唱》,是一群專業(yè)文化人的演唱,同村民們的山歌比較,自有不同的風格和韻味。學員們在那“八億人民八臺戲,外加兩個老演員”的文化饑渴時代,以勞動工地為舞臺,朗朗藍天作背景,悠悠碧水作琴師,放開喉嚨高歌,自有一番樂趣。那悠揚的旋律和清新的空氣里,散發(fā)出來的馥郁的泥土香味,正好驗證了詩圣杜老夫子“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名句。詩寫到這里,一般作者會濃墨書寫觀眾被陶醉的場面,但我們的詩壇泰斗自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偏偏將沒有視覺和聽覺器官的早稻人詩,說它們被陶醉而“點頭”了,真是神來之筆。請問:呆板的植物又是如何被歌聲陶醉的呢?原來是風婆當了“傳媒”。風婆輕輕吹拂,稻苗翩翩起舞,宛如和學員們一道點頭喝彩。在這里,詩人不寫“風吹”而寫“風前”,僅這一個“前”字,就將無知化有知,無情變有情,將風吹稻苗起伏的自然現(xiàn)象,點化成了在風前點頭的贊美動作。這種看似不可理喻的思想錯位,的確是合乎邏輯的形象思維的合理夸張,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大家手筆。
第四首《晚收工》:“稻田草岸竹屏風,疊翠遙籠晚照紅。相約明朝齊早起,人同落日共收工”
這是一首現(xiàn)實寫實與浪漫抒情的詩篇。它真實反映了“五七”干校學員的奮發(fā)精神。君知否?在農村,勞作是不以時間計算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鞭r忙季節(jié),披星戴月耕作是“家常便飯?!备尚W員們因趕農活而晚收工的事情,我想也不鮮見。但思想敏銳的詩人捕捉到這件事情,吟成了一首優(yōu)美的《晚收工》。首先,詩人從干校如畫的風光寫起:碧油油的稻田,綠茵茵的岸芷汀蘭,青翠欲滴的茂密修竹;它們縱橫交錯,層層疊疊,沐浴著天邊的紅霞,恰似一幅干校的夕照圖。接著,詩人突發(fā)奇思妙想,筆鋒一轉,同天邊的太陽公公對話了:感謝你,今天陪伴我們收了個晚工;明天你還得起個早床,同我們一齊出個早工。它讓我想起了古代“揮戈返日”的故事。說的是“魯陽公與韓構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返三舍。”我們的詩人很聰明,沒有援鋤命令太陽公公返回九十里,而是同太陽公公交朋友,打商量,語言親切,但氣概不凡,英氣逼人,比魯陽公高出了一招,而又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不妨把它當作現(xiàn)代版的“揮戈返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