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四云 孔凡芝
解決丘陵、半山區(qū)耕地水土保持問題的探討
□ 秦四云 孔凡芝
嫩江縣位于大、小興安嶺交界的緩沖地帶,百分之六十的耕地是屬于丘陵漫崗地。近幾年,由于坡地植被的破壞,土壤含水率下降。在集中降雨的季節(jié),坡面溝壑縱橫,水土流失相當嚴重。根據北方地形特點解決水土流失的方法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改壟和地埂植物帶。前兩者在嫩江縣區(qū)域不可行。因為嫩江坡地眾多,并且梯田消耗大量勞動力,后者相對容易多了。因此,選擇后者為最有效的治理水土流失方法。
改壟既改順坡壟作為沿等高線或垂直坡向進行橫坡壟作,旨在創(chuàng)造溝壟相間的小地形,以利于攔蓄地表徑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滲,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產力,是嫩江縣坡耕地保持水土最基本、應用最普遍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此基礎上,一般3°~5°坡耕地沿等高方向培修地埂,種植植物防沖帶,通過逐年淤積和耕翻而使地面坡度變緩,逐步形成坡式梯田或過度水平梯田。
首先,改壟修地埂種植物防沖帶一般在坡度小于5°的緩坡耕地進行。由于緩坡水土流失相對較輕,土地生產力又相對較高,在土地30年承包不變的情況下,改壟后需要重新分配土地,通常情況下坡的上中下部位地力水平有一定差異,為了防止被分到黑土層較薄,地力差的坡上部土地,部分農民從眼前利益出發(fā),寧肯耕地水土流失延續(xù),也不愿改壟修地埂。其次,一些地方改壟、修地埂施工技術標準降低,工程質量下降或田地間工程措施不配套,在大雨或者暴雨出現時易發(fā)生漫壟毀埂沖溝現象。
結合嫩江縣各地多年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施工經驗,改壟技術關鍵在于改壟前的現場堪查測量,選擇有代表性地段,進行基線測量,按壟底比降粘土0.3%~0.5%、壤土0.2%~0.3%的標準要求測出基線,用機引七鏵犁沿基線確定壟向起壟,最終將整個地塊改為等高。當地塊面積較大,地形較為復雜時,改壟后經常會出現向坡度未達標準的沁頭壟,在降雨量較大的情況下,常發(fā)生順壟徑流,匯水凹地漫壟徑流甚至形成侵蝕溝。遇到此種情況時,地塊較大的應采取適當分割劃小地塊,以利于改為等高壟,局部匯水線保留草地給水出路或增設排水工程設施,同時農地采取壟向區(qū)田措施,培修地埂一定要按照設計標準施工,如遇到匯水線或洼兜時,要適當加高地埂,踩拍踏實,防止大小毀埂成溝或預留缺口,增加排水工程設施。地埂修成后要及早栽種經濟灌木草本植物,加強維修管護。同時,對己形成的水蝕溝要加以維護和治理,防止沖刷面加大。
總之,根據嫩江縣地形及地貌特點,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護好旱作農業(yè)事在必行。
嫩江縣水務局1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