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遂如
(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吉林長春 130062)
免疫抑制是動物免疫功能異常的一種表現(xiàn),是指動物機體在單一或多種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系統(tǒng)受到損害,導致機體暫時性的或持久性的免疫應答功能紊亂,以及對疾病的高度易感。當前各種免疫抑制因素,廣泛存在于我國的豬群之中,在造成疫苗免疫失敗與誘發(fā)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中起了元兇作用。因此,當前在防控豬病中首先要消除豬群中存在的各種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重點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發(fā)生,提高豬體的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免疫力,才能保障豬群的健康水平,減少由于疾病而造成的重大損失。本文就當前造成豬免疫抑制的因素、危害及其防控的主要技術措施談點個人意見,供同仁們參考。
(一)傳染性因素造成豬免疫抑制的危害性
1.豬藍耳病病毒(PRRSV)。豬體感染藍耳病病毒后,被巨噬細胞吞噬,病毒不但不會被殺死,反而在單核細胞系與巨噬細胞內(nèi)繁殖、復制,特別是在肺泡巨噬細胞內(nèi),其產(chǎn)生的抗體能促進巨噬細胞對藍耳病病毒的吞噬作用,并導致藍耳病病毒復制增強;病毒還能降低肺泡巨噬細胞的功能,誘導豬只肺部細胞發(fā)生凋亡,包括肺巨噬細胞、血管內(nèi)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等;同時肺泡巨噬細胞的非特異性殺菌功能也嚴重受到抑制,并引起外周淋巴細胞中T細胞亞群發(fā)生異常改變,對B細胞的功能和體內(nèi)細胞因子的生成都會產(chǎn)生影響。然后,病毒再持續(xù)到局部淋巴組織并擴散到全身組織的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中持續(xù)繁殖、復制,產(chǎn)生免疫抑制和免疫干擾,最終導致豬體免疫力降低,使其易繼發(fā)感染其它病原。特別是侵害呼吸道系統(tǒng)的病原體,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多殺性巴氏桿菌、肺炎支原體、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波氏桿菌和沙門氏菌等,造成高發(fā)病率與高死亡率的發(fā)生。藍耳病病毒在豬體內(nèi)的持續(xù)性感染還可導致豬瘟疫苗的體液免疫受到明顯的抑制,干擾豬瘟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
2.圓環(huán)病毒 2型(pcv-2)。病毒感染豬體后,在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抗原遞呈細胞以及腎小管、支氣管的上皮細胞、內(nèi)皮細胞、肝細胞和淋巴細胞內(nèi)繁殖、復制,使病豬血液中單核細胞和未成熟粒細胞增加,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數(shù)量減少與萎縮,說明T細胞和B細胞的免疫功能受到影響,不能產(chǎn)生有效的免疫應答。病毒還能引起淋巴細胞凋亡,抗原遞呈細胞遞呈抗原能力減弱,同時降低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機能,使病豬處于免疫抑制狀態(tài),抗病力下降。故在臨床上常見隱性感染圓環(huán)病毒2型的豬群,易與藍耳病、豬瘟、偽狂犬病、豬流感等,混合感染并繼發(fā)感染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附紅細胞體、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及化膿性支氣管肺炎等。
3.豬瘟病毒(HCV)。病毒感染豬體后,先在扁桃體內(nèi)復制,然后轉移到周圍淋巴結,在局部淋巴結復制后再到達外周血液,從而在脾臟、骨髓、內(nèi)臟淋巴結和小腸淋巴樣組織中大量繁殖,破壞機體的白細胞和單核細胞;導致淋巴細胞衰減,T細胞活性被抑制;進而破壞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降低其抗病力,導致其他各種病原體的入侵。
4.豬偽狂犬病病毒(PRV)。病毒感染豬體后,首先在鼻咽上皮和扁桃體內(nèi)復制,然后隨淋巴液擴散至附近的淋巴結,并在單核細胞和肺泡巨噬細胞內(nèi)復制,損害其殺滅病原和細胞毒的功能,導致機體免疫抑制與免疫力低下。
5.豬流感病毒(SIV)。病毒感染豬體后,在呼吸道上皮細胞內(nèi)大量繁殖,導致上皮細胞脫落、壞死;以及肺部嗜中性粒細胞浸潤,阻塞呼吸道并損傷肺組織;病毒在肺泡巨噬細胞內(nèi)復制,對巨噬細胞有殺傷作用;由于呼吸器官受到嚴重的病理損傷,從而易引起其他病原體的入侵。在臨床上常見與藍耳病病毒、圓環(huán)病毒2型、豬瘟病毒和呼吸道冠狀病毒混合感染,并可繼發(fā)感染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副豬嗜血桿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等。
6.豬細小病毒(PPV)。病毒感染豬體后,主要在肺泡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內(nèi)復制,損害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細胞的母細胞分化能力,導致豬的免疫抑制,抗病力下降。
7.喘氣?。ǚ窝字гwMPS)。支原體侵入豬體后,主要侵害豬的呼吸道,損傷纖毛和上皮細胞,使呼吸道的纖毛系統(tǒng)凝結、脫落、消弱和抑制纖毛系統(tǒng)清除異物和病原體的能力,使病原體通過呼吸道下沉到肺臟;同時,肺炎支原體還能改變肺泡巨噬細胞功能,抑制肺臟的免疫應答,造成免疫抑制,使其對其他疫苗的免疫產(chǎn)生干擾作用,也為其他病原的入侵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導致病豬易繼發(fā)感染多殺性巴氏桿菌和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及副豬嗜血桿菌等,加重病情,增大發(fā)病率。
8.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PP)。放線桿菌主要居于豬的扁桃體,并可粘附到肺泡上皮,被肺泡巨噬細胞吞噬或吸附并產(chǎn)生毒素,這些細胞毒素對肺泡巨噬細胞、肺內(nèi)皮細胞及上皮細胞有潛在的毒性作用,降低肺胞巨噬細胞的吞噬與殺菌作用,導致豬只產(chǎn)生免疫抑制。
9.弓形體病。弓形蟲在宿主體內(nèi)繁殖,使大量的免疫細胞受到損害。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導致豬體免疫抑制,造成豬瘟等疫病的疫苗接種產(chǎn)生免疫失敗。
除外,副豬嗜血桿菌、沙門氏菌、附紅細胞體也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
(二)非傳染性因素造成豬免疫抑制的危害性
1.遺傳因素。動物機體對病原體產(chǎn)生的免疫應答也受遺傳控制,如發(fā)生先天性免疫缺陷、染色體異常、先天性胸腺發(fā)育不全癥、先天性脾臟發(fā)育不全等引起的體液免疫缺陷,可導致疫苗免疫失敗。
2.毒素中毒因素。真菌產(chǎn)生的各種毒素(如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嘔吐毒素、煙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不僅能引起肝細胞變性壞死,而且可溶解淋巴細胞,使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調節(jié)機能受到抑制。還能抑制細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合成,影響核酸(DNA和RNA)的復制,降低免疫應答等。使其抗病力低下,造成母豬不孕、種公豬配種能力低,消化機能紊亂,仔豬生長緩慢,誘發(fā)多種疾病的發(fā)生,危害甚大。
3.營養(yǎng)因素。復合維生素B、VA、VC、VE等和微量元素銅、錳、鋅、鐵、硒等都是豬免疫器官發(fā)育,T、B淋巴細胞分化、增值、受體表達、活化以及合成抗體和補體的必須營養(yǎng)物質。如果飼料中營養(yǎng)不平衡,缺少或過多或各成分搭配不當,必然會造成豬免疫系統(tǒng)萎縮和麻痹,導致免疫抑制。
4.藥物因素。氨基糖苷類(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和痢特靈等抗生素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如卡那霉素對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轉化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新霉素和土霉素對某些疫苗免疫也有抑制作用;四環(huán)素類對巴氏桿菌菌苗免疫產(chǎn)生抑制。長期大量的使用磺胺類藥物,可造成動物免疫系統(tǒng)抑制,免疫器官出血與萎縮等。地塞米松可減少淋巴細胞的產(chǎn)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地塞米松、潑尼松、可的松、雄激素與睪丸激素等對免疫應答都有抑制作用。
5.疫苗因素。不按科學合理的程序使用疫苗,造成疫苗免疫劑量不夠,或超大劑量注射疫苗,或疫苗免疫次數(shù)過多等,都會造成豬體免疫應答麻痹,導致免疫抑制。
6.理化因素。苯酚類、甲醛消毒劑;重金屬,如汞與鋁等;工業(yè)化學物質,如過量的氟等能毒害和干擾機體免疫系統(tǒng)正常的生理機能,降低免疫器官活性,使抗體生成減少。大量放射線輻射或大劑量紫外線照射動物均可殺傷骨髓干細胞而破壞其骨髓功能。由于造血干細胞受到嚴重損害,可導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喪失。
7.應激因素。養(yǎng)豬生產(chǎn)實踐證明,豬舍溫度過熱、過冷、豬群擁擠、轉群混群、分娩、斷奶、去勢、換料、接種、噪音,長途運輸,急促驅趕等各種應激因素,都可促進動物機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影響淋巴細胞的活性,引起豬只出現(xiàn)免疫抑制。
引起豬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各種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往往是相互作用,共同促進,互為因果,使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變得更加復雜化、多樣化、給防控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痹。在預防豬發(fā)生免疫抑制時,要采取綜合防制措施,重點是控制好豬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發(fā)生,因為傳染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危害性更大、更嚴重。當然,也不可忽視非傳染性因素的存在。只有構筑起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兩道屏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豬的免疫抑制的控制問題,從而保障豬只健康地生長。
(一)科學管理,全面落實各項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侵入豬場
1.搞好“三管”:管理好飼養(yǎng)人員,管理好豬群、管理好飼養(yǎng)環(huán)境。
2.實行分群隔離飼養(yǎng),落實“全進全出”的飼養(yǎng)管理制度,防止疫病交叉?zhèn)鞑ァ?/p>
3.豬舍要保證“三度”(保證豬舍內(nèi)的正常溫度、濕度、與適宜的飼養(yǎng)密度)、保持“兩干”(要清潔干凈與干燥),堅持“一通”(四季通風,空氣流動)。豬只生長最適溫度為22℃~26℃ (仔豬出生后15 d為30℃),相對濕度為60%~70%。
4.做好“五定”:定期消毒、定期驅蟲、定期滅鼠、定期殺蟲,定期對疫病進行檢驗與監(jiān)控。
5.養(yǎng)豬不要與其他動物混養(yǎng),防止相互傳播疫病。
6.種豬配種、母豬分娩、產(chǎn)仔、仔豬出生、斷奶、轉群、分群、斷尾、剪牙、免疫接種等環(huán)節(jié),要注意降低各種應激反應,保持豬只的自體穩(wěn)定,可避免誘發(fā)豬只發(fā)生免疫抑制。
(二)按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豬群的免疫預防
1.種豬。免疫接種豬瘟弱毒疫苗、藍耳病弱毒疫苗、偽狂犬病雙基因缺失活疫苗、口蹄疫O型高效滅活苗、細小病毒活疫苗、乙型腦炎活疫苗等。
2.仔豬。免疫接種豬瘟弱毒疫苗、藍耳病弱毒疫苗、偽狂犬病雙基因缺失活疫苗、口蹄疫O型高效滅活苗、副豬嗜血桿菌多價血清滅活苗、鏈球菌雙價血清滅活苗、喘氣病活疫苗等。
(三)嚴禁飼喂發(fā)霉變質的飼料飼料營養(yǎng)一定要全價,科學搭配,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確保豬只各個生長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當前飼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污染比較普遍,對養(yǎng)豬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是嚴重威脅。妊娠母豬與仔豬對霉菌毒素特別敏感,要嚴禁飼喂發(fā)霉變質的飼料。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預防與治療用藥,要避免使用易造成免疫抑制的各類抗生素藥物,特別是不要濫用與長期使用劣質抗生素,這樣不僅會造成免疫抑制,而且會延誤病情,增大死亡率。一定要根據(jù)病情合理選用安全、優(yōu)質、高效的抗生素,首先要對病情作出正確診斷,再有的放矢選擇藥物,最好是先做藥敏試驗,再根據(jù)藥物的性質與作用選用敏感的抗生素進行對癥治療與有效預防,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的基本要求。
(五)建立疫病檢驗與監(jiān)測制度養(yǎng)豬場,特別是種豬場一定要建立疫病監(jiān)測制度,每季度對豬群進行1次免疫抗體監(jiān)測,重點監(jiān)測豬瘟、口蹄疫、藍耳病、偽狂犬病、圓環(huán)病毒2型感染及豬流感等。通過對疫病的監(jiān)測,檢出隱性感染或潛伏感染豬只,及時淘汰,凈化豬群;通過疫病監(jiān)測,可及時掌握疫情動態(tài),以便做好預警預測工作,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可把損失控制到最小限度,確保豬群健康。
(六)免疫增強劑在防控免疫抑制性疾病中的應用
1.免疫增強劑的種類。
(1)生化制劑類免疫增強劑。
①干擾素(IFN):由干擾素誘發(fā)劑作用于有關生物細胞后,所產(chǎn)生的一類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由于它具有干擾病毒感染和復制的能力故稱為干擾素。干擾素分為α干擾素、β干擾素、γ干擾素。白細胞干擾素(Le)相當于α干擾素、成纖維細胞干擾素(F)相當于β干擾素,由病毒作用于致敏的T細胞和NK細胞產(chǎn)生的干擾素,稱為γ干擾素。α干擾素與β干擾素二者合稱為Ⅰ型干擾素,γ干擾素相當于免疫干擾素即Ⅱ型干擾素。干擾素通過抑制病毒DNA與RNA的合成復制防止病毒增殖與擴散,具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干擾素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對T細胞和B細胞的功能有明顯的增強作用,使形成抗體的細胞大量增加;抗腫瘤作用表現(xiàn)在抑制腫瘤病毒的增殖,阻止其擴散,改變腫瘤細胞表面的性能,誘發(fā)新的抗原,從而易被免疫監(jiān)視細胞識別,并加以排斥。通過免疫調節(jié)作用,激活巨噬細胞,增強NK和ADCC效應,提高NK細胞殺傷靶細胞的作用,增強機體的抗腫瘤的能力。
②轉移因子(TF):為淋巴因子的一種,它是將預先用特異抗原致敏的T淋巴細胞反復冰凍融解,經(jīng)過透析或超濾后,獲得的一種低分子多核苷酸與低分子多肽的復合物,即轉移因子。含有12個氨基酸,2~4個RNA,分子量700~5 000,無抗原性,但有種屬特異性。其活性不會被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破壞,于56℃30 min可遭破壞,-20℃可保持五年。轉移因子具有很強的轉移特異性細胞免疫的作用,能轉移病毒、細菌、真菌、組織相容性抗原等的細胞免疫。受體接受轉移因子后,2~24 h產(chǎn)生效應,可持續(xù)數(shù)月至1年。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與抗病力,減少免疫抑制、免疫麻痹、免疫不全,降低應激的作用。
③白細胞介素(IL):是由活化的單核-巨噬細胞及淋巴細胞等所產(chǎn)生的一類細胞因子。它作用于淋巴細胞、巨噬細胞與其他細胞,負責信號傳遞,聯(lián)絡白細胞群的相互作用。在細胞的活化、增值和分化中起調節(jié)作用。白細胞介素與相應細胞的結合,這種連續(xù)的細胞因子與細胞間相互作用,可以擴大和調節(jié)免疫應答。與疫苗配合應用,可顯著的提高免疫效果,提高機體的抗應激能力。白細胞介素的家族包括IL-1至IL-23。
④免疫核糖核酸(IRNA):是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受特異性抗原刺激后,產(chǎn)生的免疫信息遺傳物質。它能將供體對某些抗原的特異性免疫信息傳遞給受體的T細胞和B細胞,使之產(chǎn)生特異性致敏淋巴細胞和抗體,從而提高受體的免疫功能。IRNA本身無免疫原性、無種屬特異性,不引發(fā)過敏反應或毒性反應。一方面它具有傳遞免疫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IRNA與抗原結合后,變成了超級抗原,可大大地增強免疫功能。
⑤胸腺肽:胸腺是免疫系統(tǒng)的中樞器官,能分泌一系列具有免疫活性的多肽類物質,總稱為胸腺激素。其中包括胸腺肽(胸腺素,TM)、血清胸腺因子(STF)、胸腺生成素(TP)及胸腺體液因子(THF)等。具有調控T淋巴細胞分化及增值,調節(jié)機體免疫的功能,呈現(xiàn)非特異性免疫增強的作用。
(2)植物性免疫增強劑。具有免疫作用的中草藥稱為“免疫型中草藥”,是祖國的國寶?,F(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芪多糖、人參多糖、靈芝多糖、香菇多糖、紅花多糖、竹黃多糖、茯苓多糖、豬苓多糖、當歸、黨參、蘆薈、白術仙靈、何首烏、五味子、蜂膠、金銀花、穿心蓮、板藍根、柴胡、大青葉、黃連、黃柏、黃芩、枸杞、刺五加、大蒜素等中藥均具有增強免疫功能,調節(jié)免疫應答,促進組織再生,抗病毒、抗細菌、抗腫瘤、抗應激的功能。
(3)化學性免疫增強劑。左旋咪唑(LMS):可加強T淋巴細胞對蛋白質的合成,促進其分化增殖,轉變成致敏淋巴細胞,產(chǎn)生IL-2、巨噬細胞活化因子(MAF)及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IF)等淋巴因子;能增強NK細胞的活性;提高吞噬細胞的活力,促進其殺菌作用。有的將LMS稱為免疫調整劑或免疫扶正劑。
以上列舉的免疫增強劑是當前獸醫(yī)臨床上常用而且效果明顯的,供大家參考。其它還有不少免疫增強劑也開始在臨床上使用,并已引起廣泛關注。比如化學免疫增強劑、還有不溶性鋁鹽類佐劑、油乳劑佐劑、雙鏈多聚核苷酸、VA、VE、免疫刺激復合物(ISCOM)、生物降解聚合微球、脂質體、硒等;細菌性免疫增強劑有短小棒狀桿菌(CP)、卡介苗(BCG)、脂多糖(LPS)、乳酸菌、酵母細胞壁等。這些免疫增強劑很有發(fā)展前景,在此不一一介紹。
2.免疫增強劑在防控豬免疫抑制性疾病中的應用。由于免疫增強劑無抗原性、不存在藥物殘留與耐藥性,對動物無毒副作用,又具有增強免疫力、抗病毒、抗細菌與抗應激的作用。故當前在臨床上防控豬病中,相互配合使用各種免疫增強劑,結合中藥制劑與優(yōu)質高效的抗菌藥物,進行綜合防治已收到良好的臨床效果,并獲得肯定。
(1)保健預防。
①仔豬出生后,1日齡與4日齡每頭分別肌注免疫核糖核酸0.25 ml,同時口服“止痢寶”(嗜酸乳桿菌口服液),1日齡每頭1 ml,2日齡每頭2 ml,或者1日齡與4日齡分別肌注轉移因子0.25 ml,加排疫肽0.25 ml,同時1、2、3日齡口服桿諾肽1次,每次1 ml;可有效的提高仔豬免疫力,預防仔豬在哺乳期不發(fā)生細菌性或病毒性腹瀉。
②仔豬斷奶前二天,每頭肌注轉移因子或白細胞介素-4,每次每頭1 ml,可有效的預防仔豬斷奶時,可能發(fā)生的斷奶應激、飼料應激、營養(yǎng)應激、溫度應激及環(huán)境應激,避免仔豬在保育舍發(fā)生腹瀉與各種疾病,而造成死亡。
③每噸飼料中加干擾肽(干擾素)800 g,轉移肽(轉移因子)400 g,支原凈150 g,強力霉素180 g、黃芪多糖粉1 000 g混合或者加氟康王(10%氟苯尼考,微囊包被干擾素、轉移因子)400 g,強力霉素180 g、板藍根粉1 000 g、黃芪多糖粉1 000 g混合,連續(xù)飼喂7 d;或者飲水加電解質多維(200 g兌水1 000 L),加葡萄糖粉(200 g兌水1噸),加干擾肽800 g,(1 000 g兌水1.5噸)、加黃芪多糖粉(500 g兌水1噸)、加溶菌酶(400 g兌水1噸)混合,連續(xù)飲水7 d。用于保育仔豬的保健,可有效的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預防保育仔豬多種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發(fā)生。
④每噸飼料中加福樂(10%氟苯尼考,干擾素,轉移因子)600 g,溶菌酶400 g,黃芪多糖粉1 500 g,板藍根粉1 500 g混合或者清開靈粉1 500 g,抗菌肽200 g,排疫肽(口服高免球蛋白)400 g混合,連續(xù)飼喂7 d,或者于每噸水中加雙黃連粉(金銀花、黃芩、連翹等)500 g,口服排疫肽(100 g兌水300 L),西爾康(多西環(huán)素、干擾素)100 g兌水200 L,混合后連續(xù)飲水7 d。用于育肥豬與后備母豬的保健,可有效的預防育肥豬和后備母豬在育肥階段發(fā)生的各種免疫抑制性疫病。
⑤每噸飼料中加魚腥草粉3 kg,干擾肽1 000 g,轉移肽1 000 g,溶菌酶800 g混合,或者加5%愛樂新800 g,抗菌肽220 g,口服排疫肽400 g,黃芪多糖粉2 000 g,板藍根粉2 000 g混合,連續(xù)飼喂7 d。用于生產(chǎn)種豬的保健,可有效的預防病毒混合感染與細菌繼發(fā)感染,以及各種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發(fā)生。
(2)臨床治療。
方案1:黃芪多糖注射液(或者人參多糖注射液或板藍根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等)每千克體重0.2 ml,加干擾素(40 kg體重1 ml,重癥加量),加轉移因子(每40 kg體重1 ml,重癥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3~4 d;同時肌注頭孢噻呋鈉(或頭孢拉定),每千克體重5 mg,每日1次,連用3~4 d。
方案2:靈芝多糖注射液(或者香菇多糖注射液或當歸多糖注射液或紅花多糖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1 ml,加免疫核糖核酸(每25千克體重1 ml,重癥加量),加豬用白細胞介素-4(每30 kg體重1 ml,重癥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3~4 d;同時肌注施美芬(第四代頭孢菌素,也可用林可霉素或長效多西環(huán)素注射液)注射液,每25 kg體重2 ml,每日1次,連用3~4 d。
方案3:清開靈注射液(牛黃、水牛角、黃芪、金銀花、梔子、黃連、石膏、連翹、甘草、益母草等)小豬 10 ml,中豬 20 ml,大豬30ml,加干擾素和轉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3~4 d,同時肌注30%氟苯尼考注射液(或長效多西環(huán)素注射液),每日1次,連用3~4 d。
使用上述三個方案治療病豬時,由于病豬不食,一定要飲水,可飲用電解多維加葡萄糖粉加口服排疫肽加抗菌肽(或者加溶菌酶)混合,連續(xù)飲水7 d。
上述方案可用于豬的各種免疫抑制性疫病的治療,仔豬、保育豬、育肥豬、后備母豬、生產(chǎn)種豬都可使用,療效可佳。
(3)免疫接種。給豬進行疫苗免疫接種時,可同時配合使用免疫增強劑。如轉移因子或白細胞介素-4或胸腺肽等免疫增強劑等。用生理鹽水或滅菌注射用水(或疫苗稀釋液)將其稀釋,仔豬每頭每次0.25 ml,中豬每頭0.5 ml,大豬每頭1 ml,可與弱毒活疫苗混合肌注,與滅活疫苗(如油劑苗等)分開肌注(不能與免疫增強劑混合使用),進行疫苗免疫接種。能有效的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抗體產(chǎn)生快,抗體水平高,抗體均勻度好,抗體持續(xù)時間長;能減少因免疫抑制誘發(fā)的免疫麻痹與免疫耐受的發(fā)生;能誘導機體產(chǎn)生細胞因子,增強機體的抗病力,降低疫苗注射引發(fā)的應激反應等。